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雄才劉備爲何在羅貫中筆下變得只會哭哭哭?

雄才劉備爲何在羅貫中筆下變得只會哭哭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一定有着這樣一個感覺:劉備整天哭哭哭,打仗每場都輸,做決定時必要推託猶豫一番。要不是擁有着張飛,關羽,諸葛亮等人的從旁協助,我們這位劉皇叔早就不知道在哪場戰役中掛了。

但我們在史書中的劉備卻完全不是這樣,無論是被演義中描繪爲孔明出山第一戰的火燒博望坡,還是關羽斬殺的蔡陽,在歷史上都是我們這位雄才劉備親自指揮的勝仗。照理說,尊劉貶曹的《三國演義》應該更將劉備的功績發揚光大,但書中卻爲何要讓他手下的將領們來"分享"業績呢?

今天就由我來帶領大家再次走入【逆向思維】,踏入羅貫中爲劉備編織的高大全形象之中!

1,演義中的劉備爲什麼整天抹眼淚?

  

雄才劉備爲何在羅貫中筆下變得只會哭哭哭?

網絡配圖

   我們發現,演義中的劉備時不時的抹眼淚,時不時的嘆息,隨後就會出現牛人替劉備解決各種困局。這哪裏像是一雄才所爲?

在小編看來,這是羅貫中刻意爲劉備改造的藝術形象:仁德!

這一形象從一開始貫穿到了白帝城託孤的橋段。而能突出這一形象的無非就是劉備的各種"不忍",各種"不捨",各種"哭泣"……

而老羅選擇用這些方式的原因非常簡單:民間更願意接受這樣的表達形式!

一個各種殺伐不斷的梟雄在民間往往並不會得到百姓的認同,因爲民間的百姓並不希望成爲殺伐的對象。這也是百姓往往會通過"仁德之君"作爲對一個他們認爲的好皇帝的評價(這也是歷史上很多的皇帝拼命也要把仁德的帽子戴上的原因)。而羅貫中將劉備描寫得越弱小,越是顯示他的成功是"天命所歸"。百姓們也越是樂意支持他對劉備"正統"的觀念。

也正是出於打造劉備的"正義性",羅貫中選擇讓劉備成爲一個看似不強,身邊又能人倍出的仁君形象。從而打造蜀漢在民間形象中的正統性,從而達到他"尊劉抑曹"的故事情景代入,事實證明,他成功了。劉備就這樣哭着哭着成爲了蜀漢的開國皇帝。。

2,爲什麼要將劉備的戰功全都轉嫁到他人身上?

這一點,就是羅貫中對於陣營概念的加強。在民間,老百姓們往往認爲最後稱帝的人都有天命,都會有各種能人異士的相助。往往支持他的能人越多,越能說明這位皇帝的"人心所向",或者說是"以德服人"。

 

雄才劉備爲何在羅貫中筆下變得只會哭哭哭? 第2張
 

網絡配圖

   爲了打造這一點,羅貫中在演義中嘗試着神化蜀漢陣營的知名將領們。

火燒博望坡是爲了突出諸葛的"智"。

長阪坡喝死夏侯傑是爲了突出張飛的"勇"。

過五關斬六將是爲了突出關羽的"忠"。

……

總之,羅貫中努力打造着圍繞劉備的優秀小團隊。將他身邊的將領和智囊包裝成各種神通廣大,能挪到他們身上的戰功就挪,如果沒有那就虛構。

於是,一圈精兵強將圍繞着劉備的形象就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民間就會有着劉備雖弱,但無奈身邊強將太多的感嘆,順便可以吐槽劉備死之後蜀漢的"軍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問題。

簡單的小結

  

雄才劉備爲何在羅貫中筆下變得只會哭哭哭? 第3張

網絡配圖

   羅貫中當年創作《三國演義》時,民間的聲音成爲他創作的主流來源。在當時民間尊劉抑曹的風潮下,老羅自然而然地在作書時天平傾向了劉備。在創作劉備這個人物時,特意將他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民間百姓對於二人的好惡感有了明顯的對待(比如京劇中曹操就是奸角)。

他雖然剝奪了劉備在歷史中的各種決斷能力與戰績,但通過各種嫁接的方式,成功打造了一支讓大衆更容易去接受的劉備陣營,從而影響了民衆對三國這段歷史風評數百年!

不得不說,如果穿越到現在,羅貫中一定是個好公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