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明朝末期爲何只有宮女願意以身殉國

明朝末期爲何只有宮女願意以身殉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代亡國之君中,明代的崇禎帝朱由檢死得最爲淒涼,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京城被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陷,崇禎皇帝叫太監撞響緊急狀態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鐘。可是,那些平常言必忠心的大臣們,沒有一個人來到皇帝的身邊,他們早已逃得無影無蹤了。只有太監王承恩陪伴在旁邊,這時的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於是,他哭着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也哭着說:“妾跟從你18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致有今日。”說完解帶自縊而亡。朱由檢轉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着拜別,也自縊而死。朱由忙又召來15歲的長公主,流着淚說:“你爲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刀將她砍死。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朱由檢咬破手指寫了一道給李自成的血書,說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誤,現在死了也無臉去見祖宗,只有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只是不要去傷害百姓。

他將血書藏入衣襟,登上煤山(今景山),自縊於一棵歪脖老槐樹上,王承恩也在對面樹上吊死。當大順軍衝進後宮時,宮女們在一片混亂中開始四散逃奔。其中,有一個宮女魏氏大呼:我們抓着必會受到污辱,有志氣的人要早作決斷,說完躍入御河而亡。在她的帶動下,一、二百宮人集體跳河而死,場面十分慘烈。

明朝末期爲何只有宮女願意以身殉國

有一個姓費的宮娥年僅16歲,來不及跳河殉節,便投入一口枯井中隱藏,不料被人發現,軍人用掛鉤將她鉤出,見她長得漂亮,即有爭奪之意。費氏靈機一動,對着衆人大喊:“不許胡來,我是皇帝的長公主!”衆人被她的凜然正氣嚇住,不敢貿然戲辱,便將她帶來拜見李自成。李自成命中官審視,中官回報費氏不是長公主,李自成就把她賞給了部下羅姓將軍,羅將軍喜不自禁,恨不得即刻成歡。費氏推開羅將軍,說:“婚煙大事,不能草率苟合。

將軍既然喜歡我,就該挑一個良辰吉日拜堂成親。”羅聽後萬分歡喜,遂擇吉日舉行了婚宴。席間,羅將軍被灌得爛醉如泥,費氏見之,忙從懷中掏出利刃,對着喉嚨一刀將其剌死,費氏自言道:“我一弱女子,殺一賊帥足矣。”言畢費氏舉刀,猛然朝自己的喉嚨刺去,當即身亡。

宮人尚且知道國破家亡的恥辱,她們不願被敵人捕掠欺凌,以集體跳河的方式表示對暴力的反抗,以身殉國。特別是費氏,一個弱女子也能用自己的智勇,與賊將同歸於盡,這種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獻身精神,令人肅然起敬。而那些享受國家俸祿的朝廷官員,平常嘴邊掛着“爲國爲民,掬躬盡瘁”,卻在國家危難之時鳥獸散,實在令人汗顏!

而明代皇帝自殺時,大半江山尚在,身邊卻只剩個太監,樹未倒猢猻先散。清兵南下時,大臣聞風而降,實在找不出爲國捐軀的仁人志士,包括口口聲聲要殉國的東南文人領袖錢謙益也嫌水太涼,不肯投河。怪不得後來清代皇帝也瞧不起這些投降的大臣。好在一、二百宮女還算忠義勇烈,用自己的身體爲大明皇帝送葬,爲崇禎帝爭得一點面子。

明朝雖大力提倡理學,讀書人從小接受忠義仁孝的教育,可他們培養不出文天祥和陸秀夫,倒是培養了許多洪承疇和錢謙益,明時的文人、官員貪生怕死何其多!那是統治者並沒有真正尊重文人,尊重人才,而是把文人當成奴才。朝廷培養的是對皇家一門之忠,而不是愛社稷、愛百姓的大忠。

明朝末期爲何只有宮女願意以身殉國 第2張

朱元璋經常污辱打擊文人的氣節,濫殺文武大臣,僅胡、藍兩案,就牽連誅殺四萬之衆。他的兒子朱棣更是如此,滅忠心耿耿於建文帝的方孝孺十族便是最好的例子。這種表面重視理學,重視孔孟聖賢之說,實際“辱儒”“殺儒”的朝政,只能培養講大話、講假話和逢場作戲的文人、大臣,一個國家淪落到如此地步,自然是“桃花扇底送南朝”,最後殉葬只有太監和宮人,文人、官員的氣節不如宮人也就不足爲奇了!

而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則恰恰相反,他真正尊重文人,不是喊在嘴上,而是體現在行動上,因此贏得民心。所以,文武大臣能與朝廷皇帝同心同德,風雨同舟,宋代的皇帝即使逃到海上,還有那麼多人誓死保衛,也就順理成章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