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後院起火?漢武帝應對之策令人歎爲觀止

後院起火?漢武帝應對之策令人歎爲觀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上任之初和諸侯王之間的關係飛流直下,用剪不斷理還亂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原因都是漢武帝的寵臣主父偃大力推行的“推恩令”惹的禍。

故事回放到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季,又到了各大諸侯王法定入朝覲見的時候。漢武帝本着本是同根生的原則,爲代王劉登、長沙王劉發、中山王劉勝、濟川王劉明這幾個“哥哥王”舉行了隆重的接風宴。

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面對幾位遠道而來的親人,漢武帝自然也是很樂,於是把酒言歡,其樂融融。不料酒過三巡,菜涼三分時,宴席上突然傳來一陣哭泣聲。衆人一驚,但見濟川王劉明的臉像三歲娃娃的臉,剛纔還是滿臉掛笑,此時卻是滿臉掛淚。

“兄長何故而哭?”漢武帝驚問道。

“愚兄不曾哭。”劉明語出驚人。

“兄長明明在哭,眼角還有淚水,爲何說不曾哭?”漢武帝一臉惑色。

“愚兄哭天下人該哭之事,悲天下人該悲之事,人人皆會哭,這是人性本然,所以愚兄不曾哭。”

“兄長遇到什麼悲傷之事,說來聽聽。”漢武帝問。

劉明聞言馬上收住了淚水,說道:“現在朝中大臣動不動就彈劾、貶低我們這些諸侯王,根本就不把我們放在眼裏。”

後院起火?漢武帝應對之策令人歎爲觀止

“哦,原來如此。”漢武帝若有所思道。

劉明所說,也正是其他幾位諸侯王共同的“傷痕”,於是他們紛紛揉眼睛擦鼻子聲淚俱下地述說各自遭遇的不幸。

接風宴成了“哭宮宴”,這是漢武帝沒有料到的。爲了不使事情發展到“水漫皇宮”的嚴重局面,漢武帝當即拍板,馬上給出承諾——“僞推恩令”,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點:第一,全方位提高各諸侯王的待遇;第二,減少各部門對諸侯王的制約。

“僞推恩令”一實行,各大諸侯王以爲解放了,可以享受了,本性瞬間暴露無遺。於是他們該乾的事幹,不該乾的事也幹,姦淫亂倫、貪贓枉法、結黨拉派、濫殺無辜……

這樣的後果是漢武帝沒有想到的,隨後,漢武帝進行了批評和自我批評,進行了深刻反思,得出的結論是:朕給各大諸侯王的自由是有點過火了。

而正當漢武帝爲這把“火”擔憂時,主父偃站了出來。他把漢武帝的“僞推恩令”抹去了一個字,經過加工和包裝,隆重地推出了“正版推恩令”,不但撲滅了漢武帝心中的火,還點燃了另一把火。

主父偃的“推恩令”明面上是推行漢武帝對皇族的“皇恩浩蕩”,實際上卻是一招“欲揚先抑”。說白了就是晁錯當年削藩政策的延續,只是把名字改了一下,來了個換湯不換藥的“欲削先恩”。

按照主父偃的說法,各大諸侯王是從漢高祖時就分封下來的,一代傳一代,枝繁葉茂,然而繼承王位的人只有嫡長子這一個,其他的骨肉至親不能擁有寸土寸地。皇上允許各諸侯王分封他們的子弟兒孫,這樣既可以顯示陛下的皇恩浩蕩,又能達到分散和削弱諸侯的目的。

面對“先恩後削”這樣極具包裝性和隱蔽性的“推恩令”,漢武帝在“妙極、妙極”聲中對各大諸侯王進行了暗示。樑王劉襄和頃王劉延很懂事地馬上付諸行動,漢武帝很高興。在嘉獎他們的同時,還給了他們一項優惠措施,可以制定自己的封號。

開了個好頭後,各大諸侯王在一片“推恩令”中,把各自的封國“推”得四分五裂,推到最後大有“國將不國,王侯氾濫”的地步。對此,漢武帝還不放心,爲了更好地監督和控制各大諸侯王,他還延續漢高祖劉邦首創的作風,派朝中的官員擔任諸侯王的相國和中尉。

國已不國,諸侯國中兩個最大的官職——相國和中尉——也被局外人把持,可以說各諸侯國已面臨生死存亡的最危險時刻了。都說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淮南王劉安成了第一個起來造反的人。

提起淮南王劉安,不得不提他的父親劉長。

後院起火?漢武帝應對之策令人歎爲觀止 第2張

劉長是漢高祖劉邦最小的兒子。其母親原本是張敖宮中的宮女,後來張敖爲了討好“準岳父”劉邦,在劉邦路過趙地時,爲他安排了一夜情,而一夜情的女主角就是劉長的母親。再後來,張敖的手下貫高等人謀反,趙國上上下下受到牽連,劉長的母親也因此入獄。然而,正在這時,劉長的母親已懷上劉長,其弟趙兼專程入京請求當時的朝中紅人僻陽侯審食其幫忙。但是,審食其因爲其情人呂后的一頓怒罵而沒敢將此消息告訴漢高祖,最後弄得個“劉長生,趙美人死”的悲慘結局。

爲了彌補過失,劉邦後來分封劉長爲淮南王。而劉長後來聽說自己母親的死因後,對審食其懷恨在心。後來呂后倒臺,漢文帝上臺,劉長利用漢文帝對他的寵愛,親手殺死了審食其。

後來,劉長變本加厲,最後竟然聯合柴武的兒子柴奇圖謀不軌,最終事情敗露。饒是如此,漢文帝還是捨不得處死這個“唯一的弟弟”,只是把他發配到荒蠻之地去改造。然而,劉長不堪忍受這樣的屈辱,選擇了“不食嗟來之食”,最終活活餓死。

漢文帝爲了擺脫迫害兄弟的罪名,把劉長所管轄的淮南國一分爲三,分別封劉長的三個兒子爲王:長子劉安爲淮南王;次子劉勃爲衡山王;三子劉賜爲廬江王。

劉長的故事到此暫告一個段落了,接下來輪到劉長的兒子劉安登臺演出了。七國叛亂時,吳王劉濞曾派使者到淮南國,勸說劉安起兵共謀大事。劉安因父親的死對漢文帝耿耿於懷。雖然漢文帝讓他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但他的造反之心卻與日俱增。劉濞就是算準了劉安的命門所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很快就把劉安說服了。

正當劉安要一腳踏上賊船時,關鍵時刻,淮南的相國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作爲朝中派來監督和制約諸侯王的相國,他們有責任也有義務阻止各自的諸侯王做出反叛行爲。淮南國的相國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知道僅僅進行勸告是無濟於事了,於是來了個將計就計,順着劉安的意向說了這樣一句話:“大王想起兵,臣願做先鋒。”

連“身在封國,心在朝廷”的相國都願幫自己,劉安高興之餘,想都沒想就把手中的兵權交給了這個先鋒。出人意料的是,相國把兵權拿到手後,非但沒有帶兵出征,反而緊閉城門,斷絕和劉濞的一切來往。

劉安追悔莫及,無奈空有王位手無兵權,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劉濞率領七大諸侯國風風光光地踏上了大展宏圖之旅。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七國之亂轟轟烈烈地開始,卻是悽悽涼涼地結束。淮南王劉安因爲舉事未遂而沒有被追究相關責任,他的弟弟衡山王劉勃更是因爲嚴拒和劉濞同流合污而得到漢景帝的賞識,被封爲濟北王。劉賜則繼承了劉勃的封號,改廬江王爲衡山王。至此,劉安三兄弟各自獨霸一方,一時間國內無二。

漢武帝上任後,對堂叔劉安很是敬重,這使得原本就驕奢淫逸的劉安更加放蕩不羈。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劉安終於坐不住了,他借用“彗星劃空而過,天下必有大事發生”的神祕謠言,揭開了新一輪諸侯王叛亂的序幕。

後院起火?漢武帝應對之策令人歎爲觀止 第3張

他的造反和他父親劉長一樣,也是“兵馬未動,準備先行。”首先,他讓自己的女兒帶上金銀珠寶來到長安,作爲間諜長期住下,買通漢武帝身邊的宦官,朝中的風吹草動都在劉安的掌握之下。其次,他拉攏自己的弟弟劉賜下水。

劉賜也是不安分的主,聽說大哥想舉事,二話不說,表示完全贊同,並且厲兵秣馬,隨時準備起兵。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劉安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好後,只等找個造反的理由便可上路了。然而,正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沒有等來東風,後院卻無端着火了。燒起這把火的是劉安的太子劉遷手下的郎中雷被。雷被覺得造反不但是件技術活,而且是件掉腦袋的危險活,於是決定棄暗投明,立馬跑到長安向漢武帝告了狀。

漢武帝當然很重視,馬上派廷尉(相當於司法部部長)的張湯負責調查此事。

迫於形勢的壓力,劉安再次準備將造反行動提前,於是來了個兩步走。第一步,劉安派了一些亡命劍客到朝廷。當然,他們不是去行刺漢武帝的,而是伺機對此時已威震朝野的衛青動手的。劉安覺得只要幹掉了衛青,中央軍隊就會羣龍無首,到時候便不攻自敗。第二步,劉安計劃等他弟弟劉賜的兵一到,就聯合起兵直指長安,目標只有一個,鎖定在漢武帝的皇位上。

然而,劉安沒有等來劉賜的大軍,卻等來了朝廷派來的大軍。當漢軍把劉安府團團圍住,劉安還在做白日夢,以爲是弟弟劉賜帶兵來支援了。等他明白是怎麼回事時,已是窮途末路,追悔莫及了。不成功便成仁,最終,劉安選擇了自我了斷。

隨後,劉安的弟弟劉賜也被人出賣,無奈之下,劉賜只好重走劉安的革命道路,最終以自刎的方式革了自己的命。

值得再提的是,淮南國和衡山國因爲造反引起了很多不良的後果。於是,漢武帝以“解散”的方式宣佈這兩個封國的使命到此結束。

至此,劉安和劉賜聯合造反一事告一段落。

漢武帝剛剛把劉安和劉賜的事搞定,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江都王劉建(請注意,此劉建並非劉安的孫子劉建)又製造出了新麻煩。

劉建是一個有“前科”的人,據說犯了亂倫罪。他不但和父親的寵姬通姦,而且還和自己的親妹妹有一腿。事情敗露後,劉建被緝拿歸案。事實證明,劉建就是劉建,封地雖然不大不小,但卻福大命也大。他滿以爲吃不了兜着走時,事情卻突然來了個峯迴路轉,他等來的不是宣判書,而是赦免書。

原來皇后衛子夫爲漢武帝生了第一個兒子後,漢武帝高興之下,赦免了天下所有犯人,以示皇恩浩蕩,而劉建正好趕上了這個美好的時候。

後院起火?漢武帝應對之策令人歎爲觀止 第4張

劉建在長安城裏“瀟灑走一回”後,不但沒有改掉劣習,反而變本加厲。除了荒淫外,他還對宮女們進行瘋狂的折磨,打死打傷的宮女嬪妃數不勝數。

好在劉建雖然後宮那些事兒不斷,但好歹再也沒有人敢去告發他。然而,劉安和劉賜的死卻給了他一次極大的打擊,打擊的結果是劉建得了腦震盪。爲此,劉建把女巫師請上了臺。

結果被人告密,非但沒有把漢武帝給“厭死”,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最後,劉建也沒有勞劊子手們動手,他和劉安、劉賜一樣,也是以自刎的方式結束了一生。

劉建死後,漢武帝本着一視同仁的原則,廢了江都國的封號。那些被廢的國都以“郡”重新命名,直接歸中央政府管轄。說白了就是將這些原本享有特權的“自治區”轉化爲了“直轄市”。

漢武帝用實際行動,一手打造了漢朝自開國以來至高無上的皇權體制。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