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揭祕皇帝過世后妃嬪的下場 皇帝死後嬪妃怎麼辦

揭祕皇帝過世后妃嬪的下場 皇帝死後嬪妃怎麼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年來古裝宮廷戲劇相當火紅,不少更以妃嬪爲主角,但觀衆在戲劇中,通常只能看到她們光鮮亮麗的一面,是否有想過,在皇帝過世後,“後宮三千佳麗”該何去何從呢?

首先,講到“後宮三千佳麗”,許多人可能會好奇,皇帝真的如此豔福不淺嗎?《禮記》中的《昏義》指出,“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從此判斷,皇帝有名份的妃嬪應爲121人;後來,這套制度又有其他變化,但無論如何,“三千”這個數字實在過於誇張,應是將宮女也算入。

之所以說“後宮三千佳麗”或許有算入宮女,是因爲一般來講,她們也能讓皇帝寵幸,但多數皇帝都不會如此;而若真發生了親密關係,太監會將其記錄下來,要是宮女因此懷孕生子,就有機會成爲妃嬪。

那皇帝死後,其後宮佳麗們到底都被如何對待呢?其實,這和她們的地位以及所處朝代有關。在某些朝代,無子嗣的妃嬪得殉葬;也有些朝代,沒有幫皇帝生下小孩的妃嬪會遭送往冷宮或強迫出家,像鼎鼎大名的武則天還是“才人”時,就於唐太宗往生後,被送去當尼姑。

至於有幫皇帝生過孩子的妃嬪就幸運許多,若是兒子發展的不錯,則能搬往他們的府邸住;就算兒子發展平平,她們也會被升爲太妃,儘管沒有政治地位,但衣食無憂基本上是沒問題的。另外,無論如何改朝換代,皇后最終都能成爲太后,就算太子不是她的小孩也一樣。

揭祕皇帝過世后妃嬪的下場 皇帝死後嬪妃怎麼辦

網絡配圖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豪門一入深似海”,更別說入到皇宮了,尤其有些皇帝會遇到被推翻、篡位,甚至慘遭亡國,這種情況下,妃子們往往也會遭到殺害,無法善終。

清代皇帝去世後,他的后妃們是不能居住在東西六宮的,紫禁城的西北角有專門爲他們修建的宮殿羣,其中主要建築包括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慈寧花 園等。 其中,慈寧宮爲皇太后的正宮,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這裏的興盛時期,因爲當時著名的孝莊文皇后、孝聖憲皇后都先後在這裏居住過,而且當時的順治、康熙、乾隆 幾位皇帝都非常孝順,經常在這裏舉行慶壽的大典,但是到了道光皇帝之後,隨着清政府走向腐敗,國庫空虛,當時的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縮減宮中開支,這也使得慈 寧宮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清代的等級制度非常森嚴,皇太后的例銀固然非常多,但是有些太妃、太嬪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的例錢有時少的可憐,他們不得不利用自己在閨房中練就的刺繡 功夫賺些錢來貼補。 清代的皇宮中專門有10餘個老太監,他們負責給太后、太妃們表演評書,爲他們解悶,同時宮中還有一個按摩處,他們的一個主要職責就是伺候太后、太妃,上了 年紀的人難免有個腰痠腿痛,落枕,這時就由按摩處派人爲太妃們按摩,治療。爲了消磨老人們的時光,慈寧宮周圍建有很多佛堂,使得一生命運悽慘的宮人們又一 個精神的寄託。

對於歷史上的活人殉葬,我把握不準,以爲朱元璋是后妃宮女活人殉葬制度死灰復燃的始作俑者。回頭又看了一些資料,發現這種說法並不恰當。皇帝的宮 女和后妃活人殉葬的制度,比我以前所認爲的要複雜而嚴重的多 。下面的材料,主要來自張廓《多妻制度——中國古代的社會和家庭結構》一書中關於后妃宮女活人殉葬的一節。讓我們看看歷史上專職帝王殘酷到了什麼程度,讓 我們看看我們所自豪的專制皇權、專制皇帝們的真實面目。

活人殉葬,殷周君王死後就很盛行,他們死後把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豔妾都送到墳墓中去。周朝那個烽火戲諸侯丟了江山的周幽王,他的墓中有百餘屍體, 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其餘全爲女性,都是他的姬妾美人,應該說都是從死殉葬的后妃宮女。秦武公死時,“初以人殉死,從者66人”(《史記秦本紀),秦穆公 死後“從死者77人”(《史記秦本紀》),秦始皇死的時候,二世說:“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衆(《史記秦始皇本紀》)。按照 《史記》的記載 ,秦始皇“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 ”,沒有生育的大概也在萬人。

漢朝照樣以後宮妻妾殉死。“武帝時,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充後宮,及棄天下,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漢書》卷72)。《漢書》是漢代當朝人寫的歷史,對於武帝的殘忍行爲的記錄,當爲真實。

揭祕皇帝過世后妃嬪的下場 皇帝死後嬪妃怎麼辦 第2張

網絡配圖

張廓《多妻制度——中國古代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還說,兩漢、六朝、隋唐、宋遼金等朝,相繼以後宮活人爲專制帝王殉葬,至元代達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時,靈柩 經過之處,所遇之人也“盡殺之”,“諸將負成吉思汗柩歸蒙古,祕其喪,在道,遇人盡殺之”(馮承鈞《成吉思汗傳》)。成吉思汗戰死後靈柩歸葬,途經萬里之 遙,所遇人都殺死,那數字之大,難以估量。成吉思汗還用美女駿馬殉葬:“殺40名貴族美女及大汗之駿馬以爲殉”(何建民《中國殉葬史》).。“蒙古大汗 時,殺最良 之馬以供大汗來世之用,蒙兀沒時,送葬之途次,遇人盡殺之,其數在2萬人以上”(《馬可波羅記》)蒙兀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他的做法,就是秉承了天之驕子的 祖宗爺爺的家傳。

朱明皇朝建立後 ,從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後60年,均以後宮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後,新皇帝就會給這些死去的宮女追贈一些頭銜,表彰她們的行爲,並下發一道通知:“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明史》113卷 )

《明史》(113卷)說 ,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 ,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爲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朝天女戶”。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時以活人宮女殉葬,他們的父兄因此受到優恤和恩 眷。《明史》(113卷)還說,“歷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在明朝,不但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兒孫們,即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還記載說:“景帝以郕王薨,猶用 其制,蓋當時王府皆然 ”。雖然皇帝的表彰決定說后妃的從死是“委身蹈義”,事實上絕不是這樣。明成祖朱棣生前有妃子朝鮮美女韓氏,朱棣死時後宮美女數十人殉葬,韓氏在被要求殉 葬的名單上。那麼,我們看看朝鮮的史料是如何記載韓氏的殉葬過程的:

“帝崩,後宮殉葬者30餘人 。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

堂上置大小牀,使立其上。掛繩圈於上 ,以頭納圈中。遂去其牀,皆雉頸而死。

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牀,乃與崔氏俱死。

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決。韓氏泣,謂仁宗曰:‘吾母年老,願規本國。’仁宗許之。”

以上歷史記載中的金黑,是韓氏的乳母,當初隨年幼的韓氏從朝鮮而來。據明人王世楨《 * 山堂別集》記載,韓氏來華至多十二三歲,殉葬的時候也就二十二三歲。韓氏死後金黑又在中國生活了二三十年,後來回國,上面的記載,就是她回國後的回憶。結束明朝活人殉葬歷史的是明英宗。

揭祕皇帝過世后妃嬪的下場 皇帝死後嬪妃怎麼辦 第3張

網絡配圖

明英宗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死的時候,強迫從死的妃子“哭聲震殿閣”的場面強烈刺激了這位當初纔是9歲的 孩子朱祁鎮,這段經歷成爲他一生的夢魘。他即位後的13歲那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燉死了, 明英宗寫信給另一個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讓活人殉葬。但是,朱有燉的妃子鞏氏、夫人施氏、歐氏、陳氏、張氏、韓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王 世楨《 * 山堂別集》也記錄了此事。

明英宗貴爲皇帝,甚至也沒有能夠阻止自己的哥哥將大量活人殉葬的做法。他雖然不能禁止他的哥哥,但他自己還是親自立遺囑禁絕了自己身後活人殉葬的事。他的遺囑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明英宗“從我做起”,果斷出廢止了活人殉葬的祖制。在我看來,明英宗,纔是明朝一個真正值得記住的皇帝。但是,活人殉葬仍然是禁而難絕。王世楨在他的筆記中還舉了幾個此後仍然殉葬的例子。成化四年,遼王上書皇帝,說他的兒子死了,希望讓兒子的妻妾殉葬,明憲 宗大加教訓,並且讓人把遼王兒子的妻妾送到皇宮保護起來,此事沒有批准。但是成化22年 ,寧河王死後,他的幾個夫人還是被要求殉葬,明憲宗以爲烈婦自願從死,還給予旌表,授予榮譽稱號。到了清朝,起初仍然是用活人殉葬的,太祖努爾哈赤死後,皇后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濟根、代因扎殉葬。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順治死後,殉死的妃嬪有30多人。她們的棺柩跟隨在順治帝棺柩的後面一同出殯,場面蔚爲壯觀。

到了康熙時期,擬議中準備讓40名宮女殉葬。但由於康熙帝對於活人殉葬深惡痛絕,下令禁止。康熙是1662年死的,就是說 ,中國帝王用活人殉葬的殘酷野蠻的習慣,到了公元17世紀才真正結束。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