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驪姬到底做了什麼事?最後落下一個禍亂國家的罵名

驪姬到底做了什麼事?最後落下一個禍亂國家的罵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驪姬。

驪姬是一名來自驪山的女子。早在商周時期,驪山部落(史稱驪戎)中女性的地位就高於男性,女性是擁有繼承權的,“驪山女亦爲天子”。

驪山部落中有着母系社會的習俗,“系其母以稱之”。而“驪山之女”的地位就更加崇高了,她們會積極的參與到部落的治理中來,然後以她們卓越的政治才能來主導部落的發展。

在驪戎被晉獻公所滅後,驪姬作爲“戰利品”被搶掠到了晉國。驪姬雖然是驪戎首領的女兒,但此時的她卻成爲了俘虜,她的命運也變得如同水中浮萍般難覓根基。她雖貴爲國君之女,可國破家亡後,她還是難逃淪爲“犧牲品”的命運,成了任晉獻公所擺佈的“妾”。

驪姬到底做了什麼事?最後落下一個禍亂國家的罵名

而以當時男權社會的視角來看,這也成爲了驪姬出身的“污點”。驪姬在晉人眼中永遠都是奴隸,而她備受蔑視也就不足爲奇了。

在驪山部落文化的影響下,驪姬的性格是很強勢的。在統治方面,她想要佔主導地位。因此,只要有一個合適的時機,她自然要去尋求女性個體的獨立。

驪姬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出衆的謀略之術,而最爲難得的是,她參與政治的激情,沒有因爲自己的命運多舛而消減。筆者認爲,驪姬所籌劃的政變,不僅是爲了滿足她個人的權力慾望,更重要的是,她在試圖引導社會重新走上以女性爲主導的“驪山”之路。

驪姬忍辱負重,與勾踐“同心”卻“不同命”

在後人的眼中,越王勾踐是一個值得讚揚和學習的人物,他在國家被滅之後“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最終成就了一番霸業。而在筆者看來,驪姬也有機會成爲這樣的人物,只不過,她和勾踐“同心”卻“不同命”。那麼,就讓我們來橫向的比較一下他們二人,他們之間究竟有何相似之處:

一、他們都在國家滅亡之後成爲奴隸。勾踐發兵攻打吳國“先吳未發往伐之”,結果卻“敗於夫椒”,兵敗後,越王勾踐仰天長嘆卻無能爲力,只能“舉杯垂涕,默無所言”,而後被吳國俘虜,成爲吳王夫差的馬伕,只能終日在破屋以餵馬爲生。而驪姬因爲“人之所美也”,在晉獻公“伐驪戎,克之”後,被晉獻公“獲以婦”。由此可見,勾踐與驪姬二人都成了奴隸,只不過,他們被奴役的形式是不同的。

驪姬到底做了什麼事?最後落下一個禍亂國家的罵名 第2張

二、他們成爲奴隸之後,都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也都取得了成功。勾踐讓夫差掉以輕心之後,回國“臥薪嚐膽”,最終復仇成功;而驪姬被晉獻公“立以爲夫人”後“生奚齊”。在她的努力下,晉獻公“罷太子申生而立奚齊”。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古代男性占主導地位的大環境下,勾踐和驪姬二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成功。

三、他們都工於心計,有政治野心。勾踐可以用“服從”來僞裝自己,乾點體力活、說點漂亮話,麻痹對手之後就可以順利回國,進而實現了自己的野心。而驪姬就沒有那麼輕鬆了,她不僅要服從,還要出賣自己年輕的身體給衰老的晉獻公。她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委屈”。她想要實現自己的野心和抱負,也只能吹吹枕邊風,除此之外再無他法。

筆者認爲,驪姬的性格和經歷,都與越王勾踐相似。可悲的是,驪姬生錯了性別和年代。在那個輕視女性的時代,驪姬有才能又有野心,怎奈自己是女兒身。她無法實現政治抱負,這樣的命運帶着一絲悲劇色彩。

最爲人所詬病的“廢長立幼”之事,其實是晉獻公的本意

史書中所描述的“驪姬之亂”,其實是非常含蓄的。讓我們根據史料,來分析一下驪姬到底做了什麼事情,竟讓後人如此深惡痛絕,甚至稱她是“紅顏禍水”。

在筆者看來,驪姬其實只做了四件事:

一、驪姬在晉獻公打算廢太子申生時,給他吹枕邊風,明裏暗裏的煽動他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爲太子。

二、驪姬派人在胙裏下毒,把“欲殺君謀反”的罪名安在太子申生的頭上。

三、在晉獻公大怒,欲殺申生的時候,驪姬上演了一出苦情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驪姬讓奚齊成功上位,成爲太子,進而使晉獻公的兒子們“懼而出逃”。

驪姬到底做了什麼事?最後落下一個禍亂國家的罵名 第3張

我們拋開歷史的偏見,更加客觀的看待驪姬,便會發現,她所使用的伎倆其實很簡單,也很容易識破。特別是“毒胙事件”,晉獻公連查都沒查,就治了申生之罪。這的確是很蹊蹺的。

要知道,那時候的晉獻公雖已衰老,但他可不是一個無能之輩。晉獻公對外能征善戰、對內鞏固君權,把晉國變成了春秋強國。由此看來,他在治國方面是有兩把刷子的。筆者在研究中發現,晉獻公在“廢立太子”事件中的所作所爲,其實是有原因的。因此,筆者得出了一個結論:晉獻公本就想廢除申生,立奚齊爲太子。只因爲他沒有藉口去這樣做,所以這個想法一直不能實現。而驪姬給了晉獻公一個很好的“臺階”,讓他能夠“借坡下驢”。之所以這樣說,原因有三:

一、所有的廢立之事,都是晉獻公在私下裏主動和驪姬商量的。

二、申生已經成爲太子,晉獻公還是一意孤行的經常派他去前線作戰。

三、晉獻公把奚齊留在身邊,而把其他的兒子都安排到了別的城市居住。

筆者認爲,晉獻公要廢申生而立奚齊,有他自己的理由。因爲晉獻公本就是一個強調中央集權的君主,而他自己就是在兄弟之間的混戰中爬上來的,所以他擔心一切破壞晉國君權穩定的因素。

我們都知道,春秋時期的舅氏家族勢力會對諸侯國的統治產生很大的影響。而太子申生的舅舅,是強盛的國家——齊國的家族成員;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夷吾,都是晉國邊境的強敵——狄人所生;而驪姬的兒子奚齊,他的驪戎家族已經不會對晉國的統治構成威脅了,因爲驪戎早已被晉獻公滅掉了。

晉獻公臨終之前,把奚齊託孤給荀息。因爲他知道,奚齊的能力還不夠,需要荀息的忠心輔佐。而晉獻公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其家族是否會對晉國的統治產生威脅。所以自奚齊一出生,晉獻公就想廢掉申生,轉而立奚齊爲太子。試問,驪姬在晉獻公“其心已定”的情況下,還能有其他的選擇嗎?

所以,在這場政治鬥爭中,驪姬只不過是晉獻公的一枚棋子,是“廢長立幼”事件中的從犯。筆者認爲,把“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帽子扣在她頭上,是不恰當的。

有荀息輔佐,驪姬之子是有可能成就霸業的

幼主奚齊,被殺時只有十四歲。他即位時還很小,如果他能在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下,努力學習治國的道理,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業。況且,他還有名臣荀息的輔佐。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九月晉獻公去世,奚齊即位。十月武將裏克謀反,他殺掉了奚齊。之後,荀息立驪姬的二兒子卓子爲國君。十一月裏克不僅殺掉了卓子,還“鞭殺驪姬於市”。最後,荀息自殺。

多麼可悲可嘆!

筆者相信,向來足智多謀的荀息也覺得驪姬的兩個兒子都是可教之才,如果悉心教導,他們是能夠繼承晉獻公之事業的。

其實,在驪姬死後,晉國之亂才正式開始。可笑的是,驪姬卻揹負着禍亂國家的千古罵名香消玉殞,而“驪姬之亂”這個詞語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