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看看1923日本關東大地震 中國人是怎麼表現的?

看看1923日本關東大地震 中國人是怎麼表現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9月1日中午11:58(日本時間),正是家家戶戶午餐之時,大地突然劇烈地上下垂直抖動起來。5分鐘內,強度爲7.9級的三次強震持續爆發,以相模灣的伊豆大島爲中心,死神迅速籠罩了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以及靜岡縣。

幾乎在地震的瞬間,50%~80%的房屋立即坍塌。海岸邊,有的地方瞬間下沉90~180米,如入無底深淵。岸邊行駛的火車,連人帶車都消逝在茫茫的大海中。另一些地方迅速隆起,最高竟達229米,地面的一切都如同被大炮轟上了半空。被撕裂的大地,裂縫居然寬達4~5米,吞噬周邊的一切。地震引發的海嘯,浪高達到10米,浩浩蕩蕩,橫掃一切。

這就是人類災難史上著名的“關東大地震”,因其摧毀了日本最爲精華的關東平原而得名。

日本大地震的消息傳到中國時,中國政府迅速行動,展現了極其罕見的高效率。

此時的中國政局,也如同日本一般,處在波動當中。這年6月份,在曹錕等人的逼迫下,大總統黎元洪被驅逐,而參與驅黎的國務總理張紹曾也隨即辭職,依照法律規定,由內務總長高凌攝政,代理總理職務。

這一攝政內閣在日本大地震次日(9月2日),就立即派人前往日本駐華使館表示慰問。9月3日,內閣召集會議,外交總長顧維鈞提出,對於日本震災,“我國本救災恤鄰之義,不容袖手旁觀,應由政府下令,勸國民共同籌款賑恤”。

看看1923日本關東大地震 中國人是怎麼表現的?

內閣一致通過了5條援日救災決議:除了分別電令駐日代辦張元節、駐神戶總領事館緊急調查災情之外,撥款20萬元援助日本,並要求“各省長官聯合紳商地方團體組織日災急賑大會,與政府一致進行”,同時“派遣商船運送糧食藥品,及紅十字會赴日”。

9月4日,攝政內閣以大總統令的方式號召全國人民“廣募捐款,盡數撥匯,藉資拯濟,以申救災恤鄰之至意”。內閣還邀請各界名流,共同商議援助日本的具體事項。會議從中午一直討論到傍晚5時,進一步決定:通令各省區一律籌款賑濟;迅速運米30萬石到日本;解除糧食輸出之禁令;邀請各慈善團體、紅十字會及銀行、新聞、商會、軍警各界組織日災協濟會等。

代表“中國人民”表示慰問的,還有廣州的孫文“大元帥”。他致電日本國攝政裕仁親王(即日後的裕仁天皇):“值貴國京城和國家遭受空前災難,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之際,請接受中國人民的深切慰問。”同時,他還給他的日本朋友們犬養毅、福田雅太郎、大倉喜八郎、藤村義郎、久京房之助、頭山滿、瑩野長知、宮崎寅藏家屬等,致信表示慰問。

已經下臺避居在天津的段祺瑞,也成立了“救災同志會”,通電北京中央政府、南方孫文、各省軍政長官及各團體,號召“廣爲勸募”,賑濟日災。

負責運送醫療隊和救災物資前往日本的是北洋政府海軍部長李鼎新,他是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副管駕,與日本有深仇大恨,此時毅然發下仇怨,本着人道主義,調派軍艦兩艘,載運糧食急駛往橫濱拯救災民。

諷刺?罕見的凝聚力

政府號召下,全國人民積極響應。進入民國之後一直分崩離析的中國,出現了罕見的凝聚力,上下一心、南北協力。

上海總商會決定,“購辦麪粉一萬包,米三千包”,並墊付611萬元,由顧馨一、榮宗敬購置麪粉及裝船,虞洽卿辦理報關。招商局則派出“新銘”號輪船免費運送。他們的效率非常高,在9月3日當天,滿載着麪粉和大米等第一批救災物品的“新銘”號,就起錨駛往日本,這成爲日本接受到的國際第一筆援助,也成爲與美國軍艦同時到達的第一批國際船隻。

中國紅十字會總辦事處理事長莊得之、醫務長牛惠霖,親自率領“男女醫士四人,救護員八人,書記會計各一人,女看護士四人,隊役四人,現款二萬元,藥料等品十餘大箱”,於9月8日乘日輪皇后丸起程前往日本東京參與賑災工作。這是到達日本災區的第一支國際醫療救援隊伍。

看看1923日本關東大地震 中國人是怎麼表現的? 第2張

京劇大師梅蘭芳發起成立了“全國藝界國際捐賑大會”,餘叔巖、楊小樓等明星都參加了義演,爲日本賑災籌集了5萬元大洋。“上海伶界聯合會”也在“新舞臺”開展兩天的義演,由何豐林、盛竹書、汪精衛、史量才、虞洽卿、葉楚傖、張季鸞等人贊助。上海書畫保存會通過拍賣,爲日本賑災籌集款項,拍賣的畫作包括會員們收藏的唐寅(唐伯虎)、劉墉(劉石庵,即“宰相劉羅鍋”)、吳昌碩、李梅庵、錢季寅等名家精品。

上海縣教育局、教育會發起成立“救濟日災會”,上海縣立各小學都成立了“募捐隊”,除向學生及家長募捐外,孩子們還“手執‘救命’、‘恤鄰’等字樣小旗,沿途演說,挨戶勸捐,精神充足,言論切當,路人頗義之”。

北京各界於9月5日在中央公園“來今雨軒”集會,北京銀行公會捐助10萬元購買米麪3萬石。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決定撥付5萬元賑災,派代表攜帶糧食、衣物、藥品趕往日本。天津方面,直隸省長王承斌召集天津商界人士會商援助日本災區。天津紅十字會、天津報界公會等紛紛行動,籌糧籌款,支援日本。廣州、南京、東三省等都捐出大額糧食、物品和款項。

在段祺瑞的“救災同志會”成立儀式上,倪嗣沖、周學熙、靳雲鵬、曹銳、曹汝霖、張勳、鮑貴卿等出席並捐款,當場籌集了價值10萬日元的款項,次日直接匯給日本首相山本權兵衛。此外,擔任直魯豫巡閱使的曹錕,捐款5萬元,3萬元爲賑濟日人,2萬元爲賑濟旅日華僑、留學生;兩湖巡閱使吳佩孚、湖北督軍肖耀南各捐款2萬元;江蘇省長韓國鈞、直隸省長王承斌、鬆滬護軍使何豐林、安徽省長呂調元、浙江督辦盧永祥、浙江省長張載陽等均捐款1000元至1萬元不等……

有學者統計了上海《申報》(9月12日至1月29日)、天津《大公報》(9月11日至12月25日)的鳴謝公告,及天津《大公報》(9月15日至12月30日)另行刊登的“救災同志會段祺瑞等謹啓”的捐款實收公告,僅此三項的捐款總額的大洋就達到44萬元以上。

看看1923日本關東大地震 中國人是怎麼表現的? 第3張

圖爲中國紅十字會赴日救護隊返國時與東京赤十字社人員合影

以上海爲中心的江浙地區,成爲這次救災的主力,包括溫州在內的不少中小城鎮也建立了賑濟日災團體。日本輪船甚至直放溫州,運載木炭、菸葉、菜子、鮮蛋等物,一次價值就高達51萬元。

中國積極援助日本,當時喜出望外的《大阪朝日新聞》發表了一篇題爲《感謝善鄰之同情》的社論:“中國人會出此熱心來救日人的災難,實在是日人夢想不到的事,大驚歎中國人此次行動之敏捷,而感謝中國人的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