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漢三國時期爲什麼流行單字名?雙字名什麼時候開始興起?

秦漢三國時期爲什麼流行單字名?雙字名什麼時候開始興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漢三國時期爲什麼流行單字名?雙字名什麼時候開始興起?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據統計,《漢書》中的單字名佔比78%,《後漢書》中的單字名佔比98%,《三國志》中的單字名佔比99%。在儒家經典書籍《春秋公羊傳》中有這麼一段記載:“二名非禮也。”也就是說,在當時,雙字名不合乎禮法,取雙字名的人基本都可以歸類到沒文化的盲流這一檔。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覺得不服,王羲之王獻之以及寫出《三國志》的史學家裴松之這些也都是大人物,他們所在的時期與三國時期也相隔不遠,你總不能說他們是沒文化的盲流吧?好吧,這裏就要引申出下一個話題,即單字名到雙字名的過渡。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王羲之、王獻之、裴松之的名字裏都有一個“之”字。這並不是因爲當時的人取名偏愛這個字,而是“之”字在當時代表着道教中的一個分支——五斗米教。只要名字中帶着這個“之”字,大家一看便知眼前這個人與其家族的宗教信仰。換句話說,王羲之你也可以叫他王羲,王獻之可以叫他王獻。

秦漢三國時期爲什麼流行單字名?雙字名什麼時候開始興起?

在東晉南北朝這段時期,類似王羲之這樣的名字還有很多。如南齊開國皇帝叫蕭道成,他的大哥叫蕭道度,二哥叫蕭道生,他們的父親叫蕭承之,這裏面的“之”和“道”字都是代表着信仰道教的意思。

由於雙字名比單字名多了一個字,這個字既可以被賦予特殊的含義,又可以大幅減少重名率,所以到了南北朝以後,雙字名日漸增多,也沒人再去計較二名是不是非禮了。

後來,雙字名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功能:家族字輩排行。比如宋太祖趙匡胤用一副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爲自己和後輩們排定了字輩。

秦漢三國時期爲什麼流行單字名?雙字名什麼時候開始興起? 第2張

明太祖朱元璋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有二十多個兒子,爲了避免子孫後代重名,他給每個兒子都定下了二十字的輩分排行,如皇長子朱標的後人取名要遵循“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的排行,皇四子朱棣的後人取名要遵循“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的排行。

此外,朱元璋還要求後代子孫取名需依照“火、土、金、水、木”的順序,比如明仁宗叫朱高熾,他的弟弟叫朱高煦、朱高燧。這其中“高”是他們的字輩,“熾”、“煦”、“燧”則是依照了“火、土、金、水、木”中“火”的序列。

相比於單字名,雙字名擁有更多可發揮空間,因此在明清時期,雙字名的比例就達到了六七成。隨着人們文化的日漸普及,普通百姓也開始琢磨起了用字輩排行,所以雙字名到今天就成了絕對的主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