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武帝打仗窮兵黷武 晚年時期打匈奴爲何接連敗仗

漢武帝打仗窮兵黷武 晚年時期打匈奴爲何接連敗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漢武帝匈奴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漢武帝一輩子征伐不斷,除去對大宛、西羌、西南越族及東北衛滿朝鮮的戰爭,光對付匈奴就先後延續了近44年時間,所以被人貼上“窮兵黷武”的標籤也不意外。但是,窮兵黷武並不等於百戰百勝,反而有時候亦可以看作是歇斯底里,或困獸之鬥。

漢武帝打仗窮兵黷武 晚年時期打匈奴爲何接連敗仗

漢武帝劇照

如果把漢朝比作是一個企業,那麼到了漢武帝做董事長的時候需要擴大經營規模,打破常規,勇於挑戰,與國際接軌,以開闢新天地,佔領更廣闊的市場。而完成這樣的使命需要強有力的開拓精神,恰漢武帝就是一個雄心壯志,銳意進取,不安於現狀的人。所以,漢朝在漢武帝的手中才開始伸枝展葉,愈顯光芒。

縱觀漢武帝的一生,他的爲政戰略雖算不上完美,但可以用“成功”二字來定義。他的性格過於剛烈,但也做到了張馳有度,實屬難能可貴。而總結漢朝對匈奴的戰爭,大致可分爲三個階段,也基本刻畫出了漢武帝的人生軌跡

一、主動出擊,勢不可當

漢武帝於公元前141年即位,當年只有16歲。公元前133年,漢朝開始了主動出擊匈奴,馬邑之謀算是漢武帝的戰前熱身。之後,從公元前129年龍城之戰開始,漢武帝火力全開,對匈奴進行了一系列精準、高密度的攻擊。先後經歷,龍城、河南、兩出定襄、河西、漠北等大戰,到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結束,匈奴被以風捲殘雲之勢掃進漠北草原深處,苟延殘喘,大氣不出。十年激戰,蕩氣迴腸,漢武帝勝的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二、僵持休整,氣勢碾壓

從公元前119年到公元前100年,爲漢朝與匈奴的休整期。由於匈奴無力挑釁漢朝,於是漢武帝正好騰出手來平定了西南越及衛滿朝鮮,時間是公元前112年前後。公元前110年,漢武帝率18萬騎兵北巡朔方,揚威邊塞,匈奴烏維單于龜縮不出,無力應戰。

公元前104年,匈奴左大都尉準備投降漢朝,漢武帝一面派公孫敖受降城,以安置來降匈奴,另一方面派趙破奴率2萬人馬前往接應。但是,左大都尉的計劃被新任烏師盧單于識破。結果烏盧師雷霆之怒下大發神威,匈奴左大都尉被斬首,趙破奴被俘,漢軍全軍覆沒。

漢武帝打仗窮兵黷武 晚年時期打匈奴爲何接連敗仗 第2張

兒單于(烏師盧)去世,以故烏維單于的弟弟呴犁湖繼承單于之位。呴犁湖好戰,勇氣可嘉,主動到酒泉、張掖一帶劫掠,但當漢朝援軍趕到時,又率部望風而逃。公元前101年,呴犁湖單于病逝,其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繼承單于之位。

三、烽煙再起,戰績慘淡

且鞮侯繼位單于時,恰好漢武帝結束了對大宛的征討,所以打算徹底解決匈奴問題。爲此,漢武帝還下了詔書,以誓決心:

高皇帝遺朕平城之憂,高後時單于書絕悖逆。昔齊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漢書》

但是且鞮侯並沒有同漢朝開戰的信心與勇氣,所以釋放之前扣押的漢使,主動示好漢朝。如此一來,漢武帝似乎看到了用外交手段收服匈奴的希望,所以派孫武出使。然而,不曾想且鞮侯的示好其實是緩兵之計,他從骨子裏不願意臣服漢朝。之後,蘇武等人因突發事件還被扣押。既然用“文”解決不了實質問題漢武帝決定出兵,但接下來並沒有續寫二十多年前的輝煌。從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91年,漢武帝三次派兵出擊匈奴,均慘淡收場。

漢武帝打仗窮兵黷武 晚年時期打匈奴爲何接連敗仗 第3張

李廣利劇照

公元前99年,漢武帝分別派出了大將李陵(李廣之孫)與貳師將軍李廣利。結果,李陵5000步兵折損殆盡,本人投降匈奴。而李廣利雖殺敵近萬,但自損2萬餘,得不償失。

公元前97年,漢朝出動騎兵、步兵共計21萬兵馬,分四路,決戰匈奴。結果只有李廣利部同匈奴勉強戰成平手,其餘路博德、公孫敖、韓說三路均失利。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再次派出13萬兵馬出擊匈奴。分別由貳師將軍李廣利、御史大夫商丘成、重合侯馬通率領。結果,由於巫蠱之禍的影響,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商、馬二人小有斬獲。但總體而言,漢軍折損要大於收穫。

面對漢朝三次戰爭的失利,匈奴忽然來了底氣,第二年便遣使來漢,要求迎娶漢家女子,並要求漢朝向匈奴納貢。實際上,匈奴不過裝腔作勢、以攻爲守罷了,因爲他們在漢軍的進攻之下離滅亡只剩下了支撐一根稻草的力量。因此,漢武帝一口回絕,使者怏怏而去。

漢武帝晚年,漢軍對匈奴爲何老打敗仗

漢武帝晚年用兵失敗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總結有如下原因:

一、將不給力

縱觀上述漢、匈三個階段的戰爭,只有第一個階段稱得上是完勝。當時的主將是衛青、霍去病、李廣,三個人是領跑戰爭勝利的三駕馬車。李廣威振匈奴,衛霍二將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利。但是隨着漠北之戰的結束,李廣自刎、兩年後霍去病去世、及公元前106年衛青年老辭世,漢朝陷入後繼乏人的困境。之後,漢武帝只能將大舅哥李廣利推上了前臺。而李廣利爲有名的“草包將軍”,表現實在差強人意。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而漢武帝晚年對匈奴三次戰爭的領兵主力將軍均爲李廣利,所以“趕鴨子上架”的結果只能枉送更多士兵性命。

漢武帝打仗窮兵黷武 晚年時期打匈奴爲何接連敗仗 第4張

霍去病劇照

另外,諸如公孫敖,雖然久經沙場,但一直是個打醬油的貨色;韓說雖然姓韓,但名不見經傳,與韓信相差十萬八千里;路博德雖在平定西南越時建功,但此時垂垂老矣,英雄遲暮;商丘成純屬濫竽充數;馬通爲泛泛之輩,也沒有過出彩的表現。所以不難看出,漢武帝晚年的將軍是“一蟹不如一蟹”,想要完勝匈奴,可能性很小。

二、主帥力不從心

漢武帝攻打匈奴的主帥是誰?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也許有人會猜,衛青?霍去病?還是李廣利!其實都不是。漢武帝時期對外所有戰爭的主帥其實是漢武帝本人,只不過他不親臨戰場拼殺而已。漢武帝的每一次征伐都是由他自己親自完成戰略部署、統籌規劃、戰術安排等等一切的戰前指揮、準備工作。所以,漢武帝絕對是一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軍事天才。

漢武帝打仗窮兵黷武 晚年時期打匈奴爲何接連敗仗 第5張

然而在第三個對匈奴用兵階段,漢武帝正接二連三遭受挫折與打擊,從而極大的影響了他的判斷力和自信心。首先,由於連年的征戰,造成國庫虛耗,民生匱弊,雖然漢武帝不斷出臺經濟、財政措施,但依然走不出入不敷出的困局。最重要的是,不堪重負的百姓開始起來暴動。最初漢武帝派繡衣使者到地方督辦、鎮壓,但是隻能激起更猛烈的反抗。到了天漢三(公元前98年),暴動幾乎席捲全國。因此,恰是在內外交困的背景之下,漢武帝依然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儼然一副賭徒孤注一擲的心理,所以勝算的機率大打折扣。

其次,徵和元年到徵和三年(公元前92~公元前90年)持續暴發了巫蠱之亂。公元前92年,漢武帝的連襟公孫賀家族被滅,受到牽連的兩個親生女兒被賜自盡;公元前91年,皇太子劉據被逼反,最終妻兒受戮。事後漢武帝痛不欲生,心智大亂;就在劉據冤死之後,漢武帝又派李廣利出征匈奴。起初李廣利獲勝,但是又因丞相劉屈氂內人用巫蠱詛咒漢武帝事件、及夥同劉屈氂密謀替昌邑王劉髆奪位太子事件被揭發,致使家人被下獄。李廣利想擴大戰果向漢武帝贖,結果適得其反,遭遇大敗,最終投降匈奴。所以,此次失敗的原因明顯是漢武帝在錯誤的時間,做不恰當的事情。

漢武帝打仗窮兵黷武 晚年時期打匈奴爲何接連敗仗 第6張

再則,漢武帝本身就是一位很迷信的帝王,晚年更甚。因此,這時的用兵多靠卜卦手段來占卜吉凶,很少聽大臣們的直言相諫。顯然,這時的漢武帝已經沒有了當年“意氣風發,揮斥方遒”沖天豪氣。但他還是以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來掩蓋內在的力不從心,如此便大大增加了戰爭失敗的機率。

總之,戰爭取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顯然,漢武帝晚年對匈奴發動戰爭時並不具備上述因素。但是漢武帝不僅“逆勢而爲”,還要立竿見影,所以失敗在所難免,還落個“窮兵黷武”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