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遼國攻打北宋是因爲要吞併嗎 講和一說是真的假的

遼國攻打北宋是因爲要吞併嗎 講和一說是真的假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遼國和北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北宋初年的時候,遼國曾多次南下入侵北宋。那麼,遼國入侵北宋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爲了吞併北宋嗎?其實並不是的,他們是爲了和北宋講和。爲什麼這麼說呢?

遼國攻打北宋是因爲要吞併嗎 講和一說是真的假的

遼國和北宋的矛盾,要追溯到周世宗柴榮的時候。周世宗柴榮無疑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上臺以後,發動了對遼國的戰爭,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就拿下了瀛州和莫州。柴榮的目的,是要把中土國家失去的燕雲十六州全部拿回來,實現中土國家的大統一。

之前的中國,雖然進入了五代亂世,但也只不過是內部的動亂,並沒有喪失國土給北方的蠻族。可是石敬瑭爲了爭奪皇位,竟然把燕雲十六州割給了遼國,這也成爲中土國家心中永遠的痛。所以柴榮纔有把想把燕雲十六州拿回來的壯舉。

可惜柴榮生病去世,因此最終他只拿下了瀛州和莫州,並沒有繼續往前推進一步。接着,趙匡胤奪位建立了北宋。趙匡胤當時把戰略重心轉移到統一全國上來,並沒有像柴榮那樣繼續奪取燕雲十六州。因此趙匡胤時期,和遼國發動的戰爭並不多。

不過,對於遼國來說,失去瀛州和莫洲,成爲他們心中永遠的痛。雖然燕雲十六州原先不屬於他們,但卻是中土國家的皇帝割給他們的,兩國是有盟約的,因此這就是他們的國土。失去瀛洲和莫州,也就是失去國土。把失去的這兩個州拿回來,也就成了他們的夢想。

只不過他們也知道,中土國家在逐漸變得強大。尤其是北宋,這是一個不同於後晉、後漢、後周的朝代。當北宋獲得了南方,逐漸實現了中土國家的統一以後,中土國家變得更強大了。想要把瀛州和莫洲拿回去,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宋太宗上臺以後,再一次往北邊推進,滅掉了北漢。接着,宋太宗率軍順勢發動了對遼國的戰爭,想要繼續擴大戰果。甚至像周世宗柴榮一樣,能夠從遼國那裏獲得更多的土地,甚至重新把燕雲十六州全部拿回來。這讓遼國感到十分恐懼,所以他們拼死和北宋作戰,最終,他們打敗了宋太宗。雖然並沒有把瀛州和莫州拿回來,但是卻給予了北宋極大的打擊。讓北宋從此不再有收回燕雲十六州的夢想。

遼國攻打北宋是因爲要吞併嗎 講和一說是真的假的 第2張

從那時候開始,遼國就不斷髮動對北宋的戰爭。一直到最後,他們在澶州和北宋簽訂了澶淵之盟。

遼國爲什麼一定要發動與北宋的戰爭呢?是他們覺得可以把北宋拿下來嗎?顯然並不是的。國力來說,遼國和北宋是不能比的,遼國當時的人口也就300多萬,而北宋的人口達到了2000萬。想要用300多萬滅掉2000多萬,這是不可能的。遼國這樣做,更多的是爲了自身的安全。如果不和北宋簽訂一個和平的條約,讓北宋一直打下去,不但燕雲十六州不保,甚至本來屬於遼國的北方土地,也會落入北宋的手裏。北宋因此會成爲漢朝、唐朝那樣的統一強大的大國。所以,北宋如果和遼國沒有一個和平盟約,他們會寢食難安。因此他們纔會持續不斷地向北宋發起進攻。

宋太宗去世,宋真宗上臺以後,遼國發動了一次對北宋的五年戰爭,把戰爭推向了高潮。最後由他們的最高統帥蕭太后與遼聖宗率領,一直打到澶州。不過哪怕他們已經打到了澶州,他們也並沒有想過要滅掉北宋,只是想逼迫北宋和他們簽訂一個和平條約,從而保證他們國家的安全。

事實上,澶州之戰爆發之前,蕭太后和遼聖宗就一直在和北宋聯繫,希望與北宋講和。負責和北宋聯絡的人,是曾經投降遼國的王繼忠。王繼忠本來是北宋的一員猛將,但是在和遼國作戰的時候,由於北宋的其他軍隊不和他協調配合,而是見死不救,最終他彈盡糧絕之下,被遼國俘虜,因而投奔了遼國。

他的遭遇就像李陵。不過李陵全家被漢武帝誅滅,但是宋真宗並沒有像漢武帝那樣殘忍對待王繼忠家人。

遼國攻打北宋是因爲要吞併嗎 講和一說是真的假的 第3張

對於王繼忠來說,雖然投降遼國是一件恥辱的事情,但是他也希望遼國和北宋能夠停止戰爭,因此他一直充當蕭太后與遼聖宗的信使,不斷的和北宋取得聯繫。

事實上,當時剛上臺的宋真宗也不想繼續打仗。他認識到,遼國的國力已經達到了頂峯,要把燕雲十六州收回來,難度是非常大的。拼死作戰之下,不但不太可能拿下燕雲十六州,還有可能給老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不符合北宋的治國方針。因此,宋真宗也希望兩國能夠講和。

但是,雖然兩國一直在試圖積極講和,然而他們在戰場上卻毫不鬆懈,拼盡全力打仗。因爲他們都明白,如果在戰場上沒有獲得優勢,便很難在談判桌上佔到便宜。所以蕭太后和遼聖宗纔會舉國來和北宋作戰,一直往南邊打,打到了澶州。

北宋這邊同樣知道,如果不拼命抵抗,不在戰場上取得優勢,是很難在談判桌上有話語權的,因此,宋真宗御駕親征,親臨前線澶州指揮作戰。

在這場遼國與北宋的總決戰中,兩國可以說各有勝負。遼國的勝勢在於,他們已經打到澶州,這是在北宋的土地上打仗,離北宋的都城開封已經不遠了。北宋的勝勢在於,雖然遼軍已經深入到北宋的腹地,但是遼國在瀛洲等地受到重創。而且在澶州之戰中,他們的先鋒官蕭達凜也已經被北宋打死。

就講和的迫切性來說,遼國是最爲迫切的。如果他們舉國來打,如果不能夠在那時候與北宋講和,戰爭一直打下去的話,北宋很有可能反敗爲勝。所以蕭太后和遼聖宗才非常急迫地催促王繼忠和北宋取得聯繫,一定要趕緊講和。

可以說,正是兩國都有講和的意向,因此澶淵之盟才得以簽訂。澶淵之盟使得北宋送了一些錢給遼國,在一些愛國人士看來,雖然是一件恥辱的事情,但是卻真正使得遼國和北宋之間的戰爭結束,兩國因此維持了110多年不再打仗的局面。這不但確保了遼國成爲北方第一個延續時間漫長的文明之邦,也使得北宋發展成爲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國家。可以說,這對兩國的文明發展,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遼史》《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