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內外交困?清末裱糊匠李鴻章的“委屈”事

內外交困?清末裱糊匠李鴻章的“委屈”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諡文忠。作爲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至落下罵名。縱觀李鴻章的一生,他並不是天生“賣國”的,對於列強,他也是恨之入骨的。只是,由於清廷太無能,才他讓這個“裱糊匠”四處碰壁。

內外交困?清末裱糊匠李鴻章的“委屈”事

網絡配圖

相傳,甲午海戰前,李鴻章出使日本,談判結束後雙方聯合舉行記者會。此時,有個日本人突然亮出了一個寫有楹聯的白絹說:“我們日本有上聯對不出下聯,只好求教於李大人了。”

李鴻章定睛一看,那上聯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顯然,這是狂妄的日本人在挑釁李大人,說是隻要“單戈獨戰”即可踏平中國!

面對這無禮的挑釁,李鴻章毫不示弱,當即揮毫寫出下聯:“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這個下聯的意思很明瞭:倭就是倭寇,來偷大清龍衣,“八大王”變成“四小鬼”,“琴瑟琵琶”變成“魑魅魍魎”,“並肩居頭上”變成“屈膝跪身旁”,“單戈獨戰”變成“合手擒拿”。

這樣一位“外交使節”可以說是未辱使命的吧?但是,在與境外列強與朝中權貴的鬥法中,他仍是處處落敗——

1/

《辛丑條約》談判過程中,李鴻章屢次要求列強削減罪魁人數。德國代表稱,我也知道真正的罪魁只有一個,如果能將其法辦,其他人都可以不追究了。李鴻章聽罷,再也不做此議。

德國代表口中的那個人,就是慈禧,面對這樣的要求,李鴻章只有低頭。

2/

甲午戰敗後,李鴻章作爲大清的全權代表赴日談判。在春帆樓,遭到日人小山豐太郎槍擊,子彈打中臉部,流血不止。李鴻章被刺負傷的消息傳開,各方大爲震動。

李甦醒後,特地囑咐隨員將血衣保存好,不要清洗。而後喟然長嘆:“此血可以報國矣!”

日本方面基於“愧疚”和對李氏的同情,遂將原先的3億兩賠款數額,減了1億兩。

內外交困?清末裱糊匠李鴻章的“委屈”事 第2張

網絡配圖

3/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曾發誓“此生永不履日土”。後來他出使俄國,必須取道日本。李鴻章不但拒絕入住日方提供的住所,而且換船時絕不坐日本舢板,要求手下人在兩船之間搭一木板,古稀之年的老翁就這樣從顫顫巍巍的木板上走了過去。此舉令在場的人唏噓不已。

4/

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在給新疆巡撫陶模的信中談到戰爭失敗的原因時稱:“十年以來,文娛武嬉,釀成此變。平日講求武備,輒以鋪張糜費爲疑,至於購械、購船,疑爲厲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敵而淆於羣哄,輕於一擲,遂至一發不可復收。”

5/

黃海海戰失利,光緒皇帝派翁同龢到天津,質詢李鴻章。

翁同龢問李:“北洋的兵艦都哪裏去了?”

李鴻章怒目而視,說:“師傅總理財政(翁同龢是光緒皇帝的老師、戶部尚書),平時申請款項動

輒不批,現在事到臨頭卻來問兵艦,豈不笑話。”

內外交困?清末裱糊匠李鴻章的“委屈”事 第3張

網絡配圖

翁又問:“戶部嚴格管理財政乃職責所在,如果事情確實緊缺,爲何不再次申請?”

李鴻章稱:“政府疑我跋扈,御史參我貪婪,我再喋喋不休,今日尚有李鴻章乎?”

6/

李鴻章晚年曾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淨室,明知爲紙片裱糊,然究竟不定裏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