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割辮案?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割辮案?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回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最長的皇帝。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清朝乾隆三十一年,南方省份的江蘇、浙江等地出現大量的偷割或明割老百姓辮子的案件,“割辮案”的起因是江浙一帶出現傳言,即將人的辮子和婦女的衣襟埋在修橋鋪路時的地基下面,可以起到鎮壓邪靈的作用,傳到後來,這個傳言還演變成將人的辮子和紙人紙馬等靈物紮在一起能隨時取他人財物,能獲得他人對施法人的忠心等等。

傳言越演越烈,在科技水平低下,文化教育水平同樣低下的清朝,這樣道聽途說來的謠言還是很有市場的,在傳言的威力下,江浙等地人心惶惶,雖然在各地督撫的嚴密偵查下,確定了主作俑者爲僧人元通和算命先生張四儒,目的也僅僅只是爲了謀財,但“割辮案”持續近兩年,波及到多個省份,其中還有些心懷叵測者藉機推波助瀾。

比如民間隱藏的反清團體,各種被打壓的如白蓮教等民間宗教團體,因犯罪不得志的讀書人等,都在“割辮案”發生時參與進來,刻意散播謠言以達成自己的目的,甚至還有貪官污吏藉此指使親信到鄉下偷割他人髮辮,然後敲詐受害人謀財。乾隆皇帝得知後急眼了,連下嚴旨要求各地督撫“悉心緝捕,務必根誅”。

什麼是割辮案?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割辮案”擴散到湖北等地,甚至包括山東、直隸等北方省份時,乾隆就更着急了,不但馬上將案件始發地江蘇、浙江等地的總督、巡撫拿下交有司嚴辦,還再次嚴令各地儘快平息案件及影響,導致各地官員畏懼步江蘇、浙江等地官員的下場,指派查案衙門到處抓人,嚴刑逼供,使得“無干之人,妄加鍛鍊,輾轉株連”,搞得各地民怨沸騰。

結果就是除僧人元通和算命先生張四儒及其黨羽外,各地始終都未能抓獲任何一名真實罪犯,受冤者卻多如牛毛。實際上暗中參與者也只是順勢推廣謠言,挑逗民間老百姓和朝廷的矛盾,真正依靠這起案件造反的是一個都沒有。大致的案件緣由經過仔細分析上交給乾隆後,乾隆暫時不用擔心有人站出來推翻他,但始終還是放心不下,特別是對案件始發地的江南地區。

江南地區在清初就是反抗清朝統治最激烈的地區,讀書人又多,且在民間的影響力也大,清朝各類文字案件的高發地也是在江南地區,所以江南地區的絕大多數老百姓和部分讀書人和清朝始終走不到一塊去,稍有點火星就容易爆發亂子,因此,乾隆在“割辮案”表面上結案後專門委派親信臣子熊學鵬擔任浙江巡撫,並給予他祕密偵查的權限。

乾隆給熊學鵬的任務是看能不能把隱藏在讀書人中間幫助“割辮案”謠言散播的推波助瀾者都給找出來,他在熊學鵬離京赴任前曾專門對其面諭:“看來從前剪辮之人,不出江南、浙江兩省,汝可留心細加查察,務要不動聲色,密訪妥辦,毋致張皇,轉生事端”,熊學鵬也很用心,上任後到處走訪查看,然後給乾隆上了一道摺子,裏面歸類了六類需要警惕和納入管制的人羣,分別是:

外來遊方的僧人和道士

外來的醫卜星相及遊藝謀生人等出海往來可疑人等,外來遊棍外省發潛到本地的軍流人犯緣事黜革家居中有自度不能復望上進,而遂不務正業者

士子內屢試不第自付才學高,學廣而不得志者

乾隆看到奏摺後,經仔細考慮,認爲前五種人不足爲慮,遊方僧人、道士和走街串巷賣藝的都沒有固定的根基。海外來客本身在身份上就處於敏感人物,官府一向勤於監視。罪囚就更不用說了,處於嚴密看押下的他們單獨是掀不起浪花來的。被剝奪職位的前官員一般來說在體制內待過,對於朝廷的畏懼之心還是大於其膽量的。

唯一被乾隆忌諱的就是第六個羣體,即屢試不中的讀書人,特別是年輕的讀書人,放到現在來說就是憤青,沒進過體制磨礪,不知天高地厚,想進體制考不上,難免有怨言,他們又有文化,有鼓動老百姓的本事,也有借書籍等文化載體傳播對朝廷不利理念的手段,因此乾隆專門指示以熊學鵬爲首的江浙地區官員要嚴密監察這些不得志的讀書人,但也不能明着和他們發生矛盾,以免出現動亂:

什麼是割辮案?在歷史上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2張

此條內或應留心,然亦不可張皇

乾隆看到“割辮案”中暗裏推廣謠言帶來的危害,他將主要傳播者定位在這些不得志的讀書人身上,至於“割辮案”真正的始作俑者僧人元通和算命先生張四儒等被乾隆直接無視了。乾隆就想着通過什麼手段拉攏這些讀書人,最終於乾隆三十七年下定決心開始編纂《四庫全書》,編書的想法未必就是由“割辮案”而來,但大量不得志讀書人介入到“割辮案”中幫助傳播謠言大概就讓乾隆下定了決心。

編纂《四庫全書》首先是在讀書人中間豎立起乾隆重視文治和文化的形象,能得到讀書人的好感,其次凡是獻書的讀書人或家族可以得到較高的名譽,書籍如果被選中更是能獲得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聲望。最主要的是可以通過編書的名義讓那些心懷不滿的讀書人主動將家中的禁書給獻上來,方便乾隆集中書籍存優劣汰,《四庫全書》這麼個大部頭的編纂還能將一些不得志的讀書人納入到管理中來,讓他們做讀書人愛做的事,省得每天沒事幹淨想着怎麼給朝廷搗亂,可謂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