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武昌起義時間 武昌起義誰打響了第一槍

武昌起義時間 武昌起義誰打響了第一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關於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人,或許大家都知道是熊秉坤,因此還有了“熊一槍”的說法。因爲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一》中指出:“熊秉坤首先開槍發難。”所以“熊一槍”這個說法廣爲流傳。熊秉坤積極參與武昌起義的籌備工作,對武昌起義起到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從宏觀上來說,他被當作武昌起義首位發難的代表人物是沒有問題的。但其實最直接引起武昌起義的是兩個“偶然”事件。

武昌起義時間 武昌起義誰打響了第一槍

  武昌起義 (近代重大歷史事件)

1911年9月24日,在武昌,一羣革命黨人聚集在一起商討一個驚天的祕密,他們決定在10月6日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武裝起義。但革命黨人的舉動引起了清廷的察覺,他們不得不推遲起義時間。

可10月9日那天,革命組織共進會的負責人孫武在漢口指揮部專心製造起義所需的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有人說是共進會另一個負責人劉公的弟弟劉同,叼着香菸去看孫武他們試製炸藥,不小心把菸頭投進了裝着土炸藥的盆裏,引起了爆炸。)這一聲炮響引起了清軍的恐慌,清軍大肆搜捕革命黨人。孫武受傷被送往醫院。下午5時,熊秉坤收到緊急指示:“漢口炸彈失慎……我等決定今日起事,炮隊先行發動。”就這樣,武昌起義不得不提前了。

武昌起義時間 武昌起義誰打響了第一槍 第2張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

革命黨決定當天晚上以槍聲爲號令,發動起義。到了晚上,各路人馬等了很久卻不聞炮聲。10月10日,幾名革命黨人被殺,革命黨士兵悲憤至極。熊秉坤緊急部署起義,等候時機。誰知革命黨人金兆龍荷槍實彈被敵方陶發現,金兆龍索性大喝一聲:“衆同志再不動手更待何時!”程定國看到這一幕,立刻向陶啓勝開槍。革命黨人聽到槍響,以爲時機已到,紛紛開槍,武昌起義隨之爆發。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2月,清朝滅亡,中國存在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宣告結束。

後世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在漢口那塊爆炸廢墟下面,有顆炸彈微微一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但僅靠漢口這一聲由失誤引起的炮聲以及程定國危急之下匆匆打出去的那一槍就能燃起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嗎?

武昌起義的發生具有偶然性,我們不能忽視偶然性因素的力量。但是,偶然性的背後暗藏着必然性並受其制約,沒有脫離必然性的純粹偶然性。那麼,武昌起義的必然性因素是什麼呢?

1901年,清末“新政”獎勵實業、改革官制,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壯大了民族資產階級隊伍,爲中國社會變革積蓄了力量;廢除科舉、興辦新學、訓練新兵、派留學生出國,有利於新式人才的培養,促進了民主進步思想的傳播。但因興辦和維持警政、學堂而增收捐稅,加重百姓負擔,進一步激化了階級和民族矛盾。不僅如此,興中會、中國同盟會等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和政黨的建立,還爲革命起義奠定了組織基礎。清政府圖謀維護封建專制統治,而革命黨人志在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改革與革命的根本目的相悖,所以,這場革命不可避免,是必然會發生的。

總之,我們在分析歷史問題時,要撥開偶然性因素的迷霧,深刻認識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着決定作用的必然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