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武俠小說《大唐雙龍傳》中,杜伏威被塑造成老謀深算、精明幹練而且武功非凡的黑道霸主、義軍領袖。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杜伏威的經歷更加傳奇。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公元584年,杜伏威出生于山東章丘。杜伏威出生的時候,隋朝剛剛開國,還沒有南下統一南陳。隨着杜伏威逐漸長大,隋朝確實統一了天下,但因爲家裏貧窮,杜伏威的少年生活,依然過得很悽慘。

杜伏威他們家,窮得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一般古代形容窮困,一般喜歡用家徒四壁這個成語。但對於杜伏威他們家來說,這個成語肯定不太合適,因爲他們家壓根連牆都沒有。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第2張

家裏窮得揭不開鍋,人又必須得吃飯。爲了活命,杜伏威就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成了一個靠小偷小摸過日子的小賊。這是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肯定是不對的,但放在當初那個年代,底層窮人同時受到官僚、地主多座大山的壓迫,真不是你想努力工作,就能活命的。所以杜伏威的這個選擇,從他自身的角度來說,也無可厚非。

在做小賊的日子裏,杜伏威很快結識了一羣同樣身份的年輕人。他們同樣都是因爲沒有自己的土地,不得不靠着小偷小摸生活的年輕人。在這其中,有一個叫輔公祏的年輕人,和杜伏威格外的要好,逐漸成了過命的兄弟。

但兩人怎麼都想不到,十幾年之後,有着過命交情的兩人,會上演出一場經典的相愛相殺的戲碼,並且永久載入史冊。

在這羣年輕人當中,杜伏威和輔公祏因爲年齡稍大一些,再加上總是帶頭作案,所以就成了這羣人裏面的老大。不過,這個老大顯然不太好做。畢竟,作爲老大,那就得承擔起小弟們的肚子問題。後來爲了吃飯,輔公祏就帶着這羣人,去偷他姑姑的羊。結果偷了幾次之後,輔公祏他姑姑也因此徹底怒了。在羊和大侄子之間,果斷選擇了羊,直接去官府報了官,告發了他們偷盜的事情。

在官府有了案底之後,這下想做好人都沒法做了。面對官府的追捕,杜伏威和輔公祏最後只能領着這羣年輕人,落草爲寇,成了一夥小賊。史書上往往把這件事,當成杜伏威起兵反抗隋朝的開始。但是說實話,當時的杜伏威,應該真沒想過造反稱霸一方,也就是想着逃跑活命而已。此時杜伏威帶着的這羣人,要稱他們是農民軍,實在是太擡舉他們了,最多也就只能算是一個強盜團伙而已。

這一年,杜伏威只有十六歲而已。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第3張

要是換做太平年代的話,估計用不了多久,以杜伏威爲首的這個強盜團伙,就會被有關部門抓捕歸案。不過,當時正是隋朝末年,這就給了這夥小賊一個機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杜伏威先是帶着這羣年輕人,加入了一夥山賊。後來因爲杜伏威十分勇敢,在隊伍內更具威信,所以便被大家推舉爲首領。

再後來,杜伏威帶着這支隊伍,轉戰山東、江淮地區,隊伍規模越來越大,逐漸成了氣候。

到了這個時候,杜伏威和他手底下這羣人,其實才勉強能夠稱得上是農民軍了。

杜伏威率領的這夥農民軍,到底是怎麼發展壯大起來的,這個過程比較長,而且有點無趣。反正也就是拉攏誘惑打壓那一套,儘可能地兼併其他農民軍,招收那些走投無路的底層百姓。這個過程,和隋末其他農民軍沒什麼太大差別,所以這裏我們也就不多說了。總之,杜伏威他們這夥農民軍最後是成功壯大了起來,規模達到了數萬人,成了江淮地區最強的一支農民軍。

此時的中原地區,除了李密領導的瓦崗軍之外,就數竇建德和杜伏威這兩支農民軍,最爲強大。甚至後世將這三支農民軍,並稱爲隋末三大農民軍。杜伏威領導的這支農民軍,和瓦崗軍相比的話,肯定是差了不少。不過,如果是和其他農民軍相比的話,確實要強大了不少。

但同時,在壯大到數萬人之後,杜伏威也遇到了所有農民軍都會遇到了一個問題。歷史上絕大多數的農民軍領袖,出身都不會太高,沒接受過正規的教育。所以,絕大多數的農民軍領袖,當麾下軍隊過萬之後,就不知道後面該怎麼發展了,更不知道如何建立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正規軍。

此時的杜伏威,也遇到了這個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杜伏威當時只是天真地繼續採取了自己的策略,繼續不斷兼併其他農民軍。只要有來投靠的,他就歡迎,然後大家一起對付隋朝,一起打土豪分田地。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第4張

之前的幾年裏,杜伏威一直是這樣做的,他麾下的農民軍,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壯大。但到了數萬人的規模之後,這個辦法就很容易出問題了。

公元615年十月,有個叫李子通的農民軍領袖,率衆前來依附杜伏威。對於李子通的依附,杜伏威表示強烈歡迎,而且沒有半點防備。結果李子通過來之後,直接來了一個黑吃黑,想要趁機吞併杜伏威的地盤和軍隊。最後,杜伏威雖然僥倖逃了出來,但自身勢力也是損失慘重。恰巧在此時,隋軍又過來落井下石,追着杜伏威打。最後,杜伏威的數萬兵馬,被徹底打散,實力一落千丈。

對於杜伏威來說,這次失敗,對他有着根本性的影響。

原本杜伏威擁兵數萬,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其實可以佔領整個淮南地區,繼而成爲真正的割據梟雄,擁有爭奪天下的實力。但正是因爲這次失敗,讓杜伏威錯失了這個機會。雖然在接下來的一年裏,杜伏威再次遊走在整個江淮地區,收攏殘兵,並且招募底層百姓,但到了這個階段,江淮地區已經不是他一家獨大了。不但之前的李子通實力很強,還有同樣來江淮地區發展的左相才,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有了這兩個對手之後,杜伏威就算還能統一江淮,也要多浪費數年時間。正所謂一步慢步步慢,這一步走錯了之後,杜伏威其實就已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

大業十二年七月,楊廣因爲北方多事,所以南下江都。楊廣到了江淮地區之後,連帶着大部分很多隋軍主力,也都跟着進入了江淮地區。如此一來,杜伏威的發展就更加困難了。不過,楊廣的到來,也給杜伏威帶來一個戰略性的機會。因爲隋軍到了之後,對江淮地區的百姓,壓迫驟然增大。如此一來,便有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有更多的人願意加入到農民軍當中。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第5張

在隋軍的多次鎮壓追擊當中,杜伏威不斷收攏這些流民,勢力徹底恢復過來。而且,經過之前大敗的杜伏威,此時也意識到紀律性、組織性,以及精銳軍隊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地整理麾下的農民軍。與此同時,杜伏威還認識到交好士族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地結交江淮地區的士族,漸漸得到了士族們的支持。

經過杜伏威的苦心經營後,他麾下的這支農民軍,終於成爲了隋末最頂尖的一支勁旅,並且開始在和隋軍的交手當中,逐漸佔據了上風。

就這樣,又過了一年多以後,到了公元618年,江都政變爆發。江都政變爆發之後,楊廣麾下的精銳軍隊,都被宇文化及接管。宇文化及隨後帶着這些精銳軍隊,向關中地區進發。因爲宇文化及的離開,隋軍在江淮地區驟然變得虛弱了起來,甚至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到了這個時候,江淮地區就只剩下了杜伏威、李子通,以及新崛起的沈法興,這三家強大勢力了。沈法興原是隋朝官員,在楊廣被殺後,擁兵自立。至於那位左相才,則是在之前兩年當中,被隋軍擊潰了。

再之後,李子通首先圍攻江都。江都被圍之後,江都守軍向杜伏威和沈法興求救,因爲不願看到李子通佔領江都,所以這兩家都出兵了。但是因爲怕對方摘果子,所以到了江都之後,雙方又都按兵不動。最終,李子通利用雙方不信任的缺點,重創了杜伏威部,搶先佔領了江都。

三家之中,原本杜伏威勢力最強。但在這次江都大戰當中,卻沒能討到半點便宜。這次江都之戰,其實也是杜伏威的最後一個機會了。因爲在此期間,隨着隋煬帝被殺,各地豪強紛紛自立爲王,都開始瘋狂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如果杜伏威能夠在江都之戰當中,擊敗李子通和沈法興,繼而統一整個江淮,或許還有逐鹿天下的機會。但這次大戰失敗之後,此時的杜伏威,雖然勢力仍是很強,但其實已經徹底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了。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第6張

江都大戰之後的半年多時間裏,江淮三強繼續對峙,誰也奈何不了誰。但在這期間,其他戰場卻有了很多變化。變化最大的,便是關中的李淵。此時的李淵,已經佔據了關中、隴西、河西、山西南部,以及蜀地的一部分,儼然成爲整個天下最強的割據勢力之一。

半年之後,在江淮地區仍是勢力最強的杜伏威,做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

他選擇了直接投靠李淵。

對於杜伏威投靠李淵的原因,史書上衆說紛紜。有的說杜伏威是想借李唐的威勢,震懾其他兩強,繼而統一整個江淮。也有人說,杜伏威本就胸無大志,不想爭奪天下。

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並不算太過重要。而且,杜伏威選擇臣服李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過,現在有一句話,或許是最完美的解釋。

有的人創業,目的就是爲了讓別人收購。

武德三年被收購的杜伏威,無疑是將自己賣出了一個最好的價錢。因爲此時的李唐政權,雖然強大,但還沒到一定能統一天下的地步。所以,杜伏威歸降之後,等於是直接讓李唐政權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了江淮流域,這個意義是相當重大的。而對於杜伏威的歸降,李淵也給出了足夠的誠意,封杜伏威爲吳王,並且賜姓李氏。

歸降唐朝之後,背靠李唐整座大山,杜伏威打仗也有了底氣。在之後的一年裏,杜伏威先後擊敗了李子通和沈法興,統一了整個江淮地區。與此同時,他的老闆李淵,也幹掉了北方的王世充和竇建德,統一了整個北方。此後,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再次起兵作亂,李唐政權又花費了不到一年時間,收拾劉黑闥。而杜伏威也在這一年當中,清理掉江淮地區周圍的一些弱小勢力。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第7張

等到武德五年,李世民擊敗了劉黑闥,將李唐的地盤邊緣,徹底和杜伏威相接的時候。杜伏威很識趣的直接交出了所有權力,並且直接去了長安。

對於杜伏威的識趣,李淵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加封杜伏威爲太子太保。按照當時的爵位排名,放眼整個唐朝,杜伏威僅在李淵、李建成、李世民這三人之下,甚至比李淵的親兒子李元吉還要高。這個地位,顯然算是很高了。

如果故事到這裏就結束的話,那杜伏威也算是功德圓滿了。他的故事,將成爲後世創業史上的一個經典案例。從一個爲了活命偷雞摸狗的小賊,一路混到唐朝的四號人物,以最高價格賣出自己,顯然會被後世無數創業者膜拜。

但可惜的是,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在杜伏威去了長安之後,江淮地區這邊,再次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在杜伏威領導的農民軍當中,他的好兄弟輔公祏,無疑是真正的二號人物。在杜伏威發展的過程當中,輔公祏亦是出生入死,對得起杜伏威。然而,隨着這支農民軍勢力越來越大,杜伏威卻感到輔公祏對自己的威脅。出於收權的目的,杜伏威收了輔公祏的兵權,讓輔公祏做了一個文官。輔公祏也知道杜伏威的心思,乾脆直接就遠走他鄉,做了一個閒雲散鶴的修道之人。

然而,等到杜伏威去了長安之後,輔公祏卻返回了農民軍當中。憑着自己的威望,輔公祏很快取代了杜伏威,控制了江淮農民軍的實權。再之後,輔公祏直接宣佈,起兵造反了。

杜伏威作爲隋末割據羣雄之一,爲何最終離奇暴斃? 第8張

輔公祏造反之後,遠在長安的杜伏威,就裏外不是人了。雖然史書上沒記載李淵如何怪罪杜伏威,但在輔公祏起兵之後不久,杜伏威便暴斃於長安。史書上對此的解釋,是杜伏威沉迷於煉丹,把自己給吃死了。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或許在這背後,也有李淵下的黑手。

真相到底如何,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反正最後,在輔公祏造反之後,杜伏威是死了。一代梟雄,就此落幕。

回顧杜伏威的故事,我們可以發現:杜伏威之所以沒能獲得最後逐鹿天下的資格,主要還是因爲他本人能力有限,缺乏足夠的戰略眼光。不過,在關鍵時刻,杜伏威選擇投靠李唐政權,把自己賣出一個高價,這倒是十分英明的舉動。

至於後面輔公祏的叛亂,這其實也給了我們另一個啓示:在創業過程當中,明確股權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不能在創業初期,便將股權明晰化,一旦將來蛋糕做大,恐怕就很難說得清了。如果杜伏威能夠在創業之初,便控制好輔公祏的股權,恐怕後來也不至於出現老杜離開之後,輔公祏馬上控制局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