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開國六公爵有着怎樣的經歷?爲何只有徐家傳到了最後?

明朝開國六公爵有着怎樣的經歷?爲何只有徐家傳到了最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開國後論功行賞,朱元璋封六人爲公爵——韓國李善長魏國徐達鄭國常茂曹國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史稱明朝開國六公爵。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對此很感興趣,接下來就和各位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這六個開國公爵,除了徐達之外,其他五個爵位都沒能傳下去。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爲這五個公爵後來都犯了同樣的錯誤,那就是威脅老朱家的皇權。

簡單來說,就是謀反。

明朝開國六公爵有着怎樣的經歷?爲何只有徐家傳到了最後?

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簡單來盤點一下,明朝初年所封的這六位公爵,他們到底都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首先是李善長。在明初所有開國功臣當中,李善長是老朱欽定的第一功臣。作爲一個文官,李善長雖然不善於領兵打仗,但是在治理內政,以及後勤支援方面,卻絕對是一把好手。所以,李善長對於朱元璋的意義,就像是當年漢初的蕭何對劉邦一樣。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在洪武三年的時候,朱元璋大封功臣,直接將李善長封爲韓國公,並且評定爲功臣中的第一人。這樣的李善長,用位極人臣四個字來形容,那是絲毫不爲過的。

但可惜的是,後來李善長卻恰好因爲這個位極人臣的身份,最後葬送了自己。因爲在明朝開國之後,明朝的朝堂上,出現了所謂的淮西黨和浙東黨,雙方圍繞着權力展開了激烈的鬥爭。而這種黨爭,則是朱元璋完全不能容忍的。

而李善長,因爲出身淮西,而且位高權重,所以就理所當然地成爲了淮西黨的領袖。

對於李善長這個頭號功臣,客觀來說,朱元璋的容忍度還是很高的。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朱元璋其實並沒有想過要殺李善長。哪怕李善長舉薦了胡惟庸,胡惟庸後來因爲謀反罪而被誅殺,老朱依然表現得非常大度,並沒有因爲此事而收拾李善長,只是讓李善長徹底回家養老。

明朝開國六公爵有着怎樣的經歷?爲何只有徐家傳到了最後? 第2張

但在這之後,又過了幾年,隨着朱元璋逐漸老邁,朱元璋辛苦培養的繼承人朱標,又英年早逝,死在了老朱前面。此時的朱元璋,便不得不着手清理這些老牌功臣,以此來保證未來皇位可以順利傳承下去。

到了這個時候,像李善長這種聲望極高的重臣,以及朝中那些不服管的驕兵悍將,就註定不可能再有機會善終了。於是,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時候,明朝大將藍玉被冠以謀反罪處死。以藍玉案爲核心,最終牽連了一大批明朝官員。而李善長這位開國第一公爵,也沒能逃脫,被徹底捲入了藍玉案。

最後,李善長被冠以謀反罪名處死,全家七十多人,無一例外,全部被殺。唯有李善長的一個兒子,因爲娶了公主得以免死。雖然逃過一死,老朱也算是法外開恩,給李善長留了一個後人,但韓國公的爵位,肯定是徹底沒了。

和李善長一樣,同樣作爲開國六公爵之一的馮勝。馮勝原名馮國勝,後來改名叫做馮勝。在元朝末年的時候,馮勝曾經爲了保護自身安全,和他的哥哥馮國用結寨自保。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落草爲寇了。不過後來,朱元璋恰好經過馮家兄弟的山寨,所以招攬了馮家兄弟。

而馮家兄弟到了朱元璋手下之後,也是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尤其是哥哥馮國用,更是成爲朱元璋身邊的親軍指揮使,貼身保護朱元璋的安全。

後來,在明朝統一天下的過程當中,哥哥馮國用因病去世。而弟弟馮勝,則是繼續在朱元璋的麾下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打陳友諒的時候,更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後來朱元璋評定開國武將排名的時候,馮勝的位置,僅在徐達和常遇春兩人之後。

明朝開國六公爵有着怎樣的經歷?爲何只有徐家傳到了最後? 第3張

所以,洪武三年的時候,馮勝被封爲宋國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宋國公的爵位,也不光是給馮勝一個人的,更像是給馮家兄弟兩人的。而獲封宋國公爵位之後,在明朝對北元的戰爭當中,馮勝更是斬獲頗多,對得起宋國公這個爵位。

但可惜的是,後來隨着藍玉案爆發,朱元璋對這些聲望權勢極大的開國功臣,都極爲忌憚。到了這個時候,重要的已經不是馮勝是否真的謀反,而是他的存在,會導致接下來朱家的皇位傳承不安全。

所以最後,馮用也被捲入藍玉案,坐罪處死。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馮家的後人並沒有遭到太多牽連。尤其是馮用的一個女兒,因爲嫁給了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周王,所以後來幾乎沒有受到任何牽連,一生更是享盡了榮華富貴。當然。因爲馮用被捲入謀反案的緣故,所以馮家的宋國公爵位,肯定也沒了。

除此之外,鄧愈的衛國公,以及常遇春的鄭國公,也是因爲藍玉案而被除掉了。

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最能打的先鋒大將,在明朝開國的過程當中,一直衝鋒在前,殺敵無數,在軍中號稱是常十萬。所有明朝開國武將當中,常遇春的地位,僅次於徐達一人而已。

但可惜的是,常遇春去世比較早,還沒等到朱元璋大封功臣,常遇春就在打仗回來的路上,突然暴斃而亡。而常遇春去世之後,老朱依然念及他的功勞,所以便把一個鄭國公的爵位,給了常遇春的長子常茂。

在此後很多年當中,常茂逐漸長大成人,不但繼承了鄭國公這個爵位,同時也在軍中不斷攀升,地位越來越高,完全繼承了常遇春的衣鉢,絲毫不遜色於那些第一代的開國名將。不過,在藍玉案爆發之前,常茂就已經病逝了。

明朝開國六公爵有着怎樣的經歷?爲何只有徐家傳到了最後? 第4張

因爲常茂去世的時候,沒有兒子,所以鄭國公的爵位,就只能由他的弟弟常升繼承。而常升後來捲入了藍玉案,同樣被冠以謀反的罪名。所以最終,常家的這個鄭國公爵位,也沒了。

和常家一樣遭遇的,還有衛國公鄧愈他們家。鄧愈是天生的作戰天才,十六歲便在家鄉領兵起義,十八歲的時候便可以領導上萬人作戰,後來帶領這上萬人歸降了朱元璋,直接導致朱元璋實力大增。而到了朱元璋這邊以後,鄧愈則是一直努力拼殺,立下戰功無數,並且招降了吐蕃諸部,所以被朱元璋封爲衛國公。

不過,鄧愈在洪武十年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別說後來的藍玉案,就連之前的胡惟庸案,此時都還沒有發生。所以對鄧愈本人來說,應該是最後得以善終了。而鄧愈去世之後,其長子鄧鎮繼承了他的爵位。後來李善長垮臺的時候,鄧鎮因爲娶了李善長的外孫女,所以也被捲了進去,衛國公的爵位也沒了。

值得慶幸的是,鄧家除了鄧鎮這個長子之後,其他人的結局還算不錯,並沒有被太過牽連。而且,後來到了嘉靖年間,明朝皇帝大概是爲了補償鄧家,還給鄧家續封了一個侯爵。

因爲一個藍玉案,明朝開國的六個公爵爵位,已經有四個都摺進去了。而剩下的兩個,就是徐達的魏國公,以及李文忠的曹國公。

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從朱元璋起兵的時候,就開始追隨朱元璋,軍功基本無人可比。後來明軍進行北伐,主帥也是徐達。所以在明軍內部,徐達作爲第一統帥的地位,幾乎是無可動搖的。

除此之外,早在藍玉案爆發五年之前,徐達就已經先一步因病去世。因爲徐達已經去世,而繼承徐達爵位的徐家二代,相對來說又比較知進退,不參與朝堂上的那些黨爭。所以藍玉案發生的時候,徐家並沒有捲入這場紛爭,因此逃過了一劫。

明朝開國六公爵有着怎樣的經歷?爲何只有徐家傳到了最後? 第5張

至於李文忠,同樣也是從小就追隨朱元璋,立下了非常多的戰功。除此之外,李文忠還有一層特別重要的身份,那就是朱元璋的外甥。另外,李文忠也是在藍玉案發生之前,就已經去世,死後由他的兒子李景隆繼承了爵位。

就是因爲李文忠和朱元璋的特殊關係,再加上李文忠去世比較早。所以藍玉案發生的時候,李家也沒有被捲入進去。

所以,到了朱元璋去世之後,所謂的開國六公爵,就只剩下兩個了。其他四個,都因爲威脅了朱家的皇位傳承,被迫捲入了藍玉案,所以丟掉了爵位。但就算是僅剩下的這兩個,也不算徹底順利過關。因爲在朱元璋去世之後,還有一場大劫在等着他們。

這一劫,就叫做‘靖難之役’。

朱元璋去世之後,他的孫子朱允炆即位。但因爲朱允炆即位之後,削藩手段太過激烈,最終導致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並且最後成功奪取了皇位。

在這場靖難之役當中,作爲僅剩下的兩個國公家族,也不得不開始選擇站隊。首先是徐家那邊,徐家和朱棣的關係有點特殊。因爲徐達的女兒嫁給了朱棣,所以朱棣算是徐家的女婿。

在靖難之役當中,徐家那位繼承了爵位的長子,堅定站在朱允炆這邊。靖難之役之後,這位徐家長子就被徹底圈進了起來。但同時,因爲徐家女兒的緣故,朱棣也沒有剝奪徐家魏國公的爵位,而是讓魏國公的這個爵位,繼續傳了下去。

另外,徐家老四徐增壽,在靖難之役期間,雖然名義上一直留在建文帝這邊,但實際上卻一直在私下給朱棣送情報,所以才導致朱棣可以一路大勝。最終,徐增壽暗通朱棣的事情被揭發,所以導致直接被朱允炆當庭刺死。

因爲這個原因,後來朱棣做了皇帝以後,又給老四徐增壽追封了一個公爵爵位。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徐家成了明朝唯一一個一門兩公爵的家族。而徐家的這兩個爵位,後來則是一直傳到了明末。

明朝開國六公爵有着怎樣的經歷?爲何只有徐家傳到了最後? 第6張

至於李文忠家族,則同樣也受到了靖難之役的波及。在靖難之役當中,李文忠的長子李景隆,曾經被任命爲朱允炆這邊的明軍統帥。但是在戰爭過程當中,李景隆卻不斷出現自身指揮失誤,導致朱允炆這邊開始節節敗退。甚至最後還主動打開了南京城門,放朱棣進入南京。而朱棣攻入南京之後,更是封李景隆爲靖難第一功臣。

顯然,李景隆雖然人在朱允炆這邊,但是心卻一直在朱棣那邊,所以一直暗中幫助朱棣。

照理來說,這樣的李景隆,在朱棣登基之後,本應該繼續位極人臣,地位更加超然纔對。但實際上,就在朱棣正式登基一年之後,李景隆便遭到了大臣們的集體彈劾,說李景隆在家裏接受家人們的跪拜,逾越了禮制,有不臣之心。

所以在這之後,李景隆便被剝奪了爵位,最後被徹底圈禁起來,一直到死。而李家的那個公爵爵位,也因爲這個原因,徹底被除去了。

這樣看來,在朱棣心裏,李景隆或許也不是什麼好人。

通過以上的盤點,我們也不難發現:明朝的開國六公爵,因爲藍玉案和靖難之役這兩件事,被除去了五家。至於徐達一家,因爲不參與朝堂鬥爭,不去威脅老朱家的皇帝寶座,後來在靖難之役的時候,站隊又非常明智,所以才能保住自家的公爵爵位。

至於其他五家,只能說他們不知進退,觸動了老朱家的權力蛋糕,所以最後纔會落得那樣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