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曹操爲什麼這麼做?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曹操爲什麼這麼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爲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人常說《三國演義》乃是“三分真七分假”,這倒不是說《三國演義》虛構成分太多,實際上其中所載大多均能找到出處,其整體故事脈絡也與正史所載相差無幾。《三國演義》最大的問題,在於爲了突出人物性格,通常會對這些故事進行掐頭去尾、移花接木、時空平移之類的再創作,改動往往不大但故事的味道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便是如此,該事件雖然出自於《曹瞞傳》,但《三國演義》卻對故事本身進行了細微調整,結果整個故事的味道都變了。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曹操爲什麼這麼做?

按照《三國演義》記載,曹操完全是過河拆橋

在《三國演義》中,這個故事出自於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軍,曹孟德會合三將”。彼時,袁術自立爲帝,結果遭到各路諸侯圍攻,其中曹操親率十七萬大軍自北面攻打袁術,袁術派大將橋蕤領兵五萬抵抗,結果被夏侯惇秒殺。袁術無奈之下自己離開壽春暫避鋒芒,留李豐、樂就、樑剛、陳紀領兵十萬分守壽春四門。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曹操爲什麼這麼做? 第2張

曹操統率十七萬大軍,每日糧食耗費極大,而麾下諸郡又遭遇旱災,糧草接濟不上,便想速戰速決,奈何李豐等人閉門不出。雙方對峙月餘,眼看糧食將盡,便致書孫策借來糧米十萬斛,但也只能解燃眉之急而已。

不久,管糧官部下的倉官王垕眼看糧草又要告竭,便跑去向曹操稟報,問道,“兵多糧少,當如之何?”

曹操便道,“可減少糧草配給,權且解一時之急吧。”

王垕又問,“如果士兵生怨,又該如何?”

曹操回答,“我自有良策”。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曹操爲什麼這麼做? 第3張

於是,王垕在分配糧草時,便改由小斛分配。而曹操則暗中派人到各營探聽消息,得知全軍將士皆生怨言,暗地議論曹操不是。

得知消息後,曹操祕密召見王垕,對其說道,“我想向你借一樣東西,以安全軍將士之心,還請你不要吝嗇”。

王垕糊里糊塗的問道,“丞相打算借什麼?”

曹操便道,“打算借你之頭以示衆。”

王垕大驚失色,說道,“小人無罪啊!”

曹操卻說,“我知道你沒有罪,但如果不殺你,軍心必亂。你死之後,你的妻子兒女我替你養,你就不要憂慮了。”

王垕還想再說,曹操卻已經招呼刀斧手將其推出門外,一刀斬訖、懸頭高竿,並出榜公示全軍,“王垕故意改以小斛分糧,卻暗地裏盜竊官糧,如今已經按軍法明正典刑”。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曹操爲什麼這麼做? 第4張

見到告示,全軍將士的怨氣這纔開始消解。曹操藉此事彰顯了軍法威力後,於次日傳令各營將領,“如三日內不併力破城,皆斬!”並親自到城下督戰,各軍將士用命,最終攻破壽春城,李豐、陳紀、樂就、樑剛全被生擒。

故事出自於《曹瞞傳》,但細節略有不同

關於這個故事,在《三國志》中並未找到相關記載,但裴松之在爲《三國志》作注時,卻引用了《曹瞞傳》的一段記載,而其中講述的便是這個故事,其原文如下:

常討賊,廩谷不足,私謂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後軍中言太祖欺衆,太祖謂主者曰:“特當借君死以厭衆,不然事不解。"乃斬之,取首題徇曰:“行小斛,盜官谷,斬之軍門。”其酷虐變詐,皆此類也。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曹操爲什麼這麼做? 第5張

從以上記載來看,《曹瞞傳》並未明確指明這件事發生於何時,只是說曹操因連年征戰導致糧草不足,便向管理糧草的主事官員詢問該怎麼辦,那官員便表示可以減少糧草配給,以小斛分配糧食,曹操表示這是個好主意。

後來,軍中開始出現曹操欺壓將士的言論,曹操便又找來那個主事,表示只能殺了你來平息衆怒了,於是將其處斬,並梟首示衆,表示該主事是因以小斛分配糧草,盜竊糧草而被殺。

相較於《三國演義》,《曹瞞傳》並未指出該事件的具體時間,也未指明被殺者的姓名,而且提出減少糧草配給的並非曹操,而是主管糧草的官員。

那麼,該事件歷史上是否真的發生了呢?實際上很難確定,雖然該故事有出處,且裴松之對其進行了引用,但真實性卻很難斷定。畢竟,《曹瞞傳》乃是三國時期東吳人所作,而在當時那種落後的通訊條件下,一個事件從曹魏傳到東吳,真實性還剩下多少,誰也沒法保證。

“曹操斬殺糧官王垕”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曹操爲什麼這麼做? 第6張

而且《曹瞞傳》明顯帶有貶曹的立場,正如該故事結尾所說,之所以將其記載下來,就是爲了證明曹操的“酷虐變詐”。

當然,《三國演義》較之於《曹瞞傳》則更進一步,不僅明確了具體時間和人物,將故事內容也進行了稍微改動,原本是主事提出的建議,變成了曹操的授意。於是,曹操便成爲了一個下令減少配給,卻最終將罪名推到主事身上,並以其項上人頭作爲嚴明軍法、激勵軍心的工具,較之《曹瞞傳》更爲陰險狡詐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