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曹操爲什麼不稱帝 他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嗎

揭祕曹操爲什麼不稱帝 他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曹操爲什麼不稱帝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揭祕曹操爲什麼不稱帝 他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嗎

在曹操稱魏王之前,孫權和曹操就已經開始勾搭了,暗送秋波,眉來眼去。之所以這樣,根本的原因當然是曹操連續六次主動進攻孫權,只要有空就去打孫權,孫權確實是消耗不起了,需要喘息一下。所以,孫權派去的使節名義上是向漢獻帝進貢去的,因爲這對孫權來說沒什麼障礙,反正他是向漢獻帝稱臣納貢,不是向曹操稱臣納貢。

之前,劉備在徐州被呂布偷襲,走投無路的時候去投奔曹操,其實也是這樣,雖然他是向曹操求援,但表面上他只是入朝漢獻帝,同樣在大義名分上沒什麼障礙。他入朝之後,雖然也是曹操舉薦,被加官進爵,封宜城亭侯,拜左將軍,領豫州牧,但這都是以漢獻帝的名義給他的,只要不在曹操的丞相府兼職,他就並不是吃曹操的飯,當曹操的官,和曹操不存在主僕關係

還有曹操在孫策還在的時候,也就是官渡之戰前不久,孫策遣使向漢獻帝進貢,想求個更高的官職和名義。孫策當然很清楚,他這樣做就等於承認曹操的地位,但他要的也是這個目的,就是要和曹操結盟,因爲他在江東站住腳之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向荊州劉表的轄區進攻,而曹操和劉表是死敵,曹操這時候要對付袁紹,最擔心的就是被劉表偷襲後方。所以,孫策一說,曹操就同意了。

揭祕曹操爲什麼不稱帝 他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嗎 第2張

這就是漢獻帝對曹操的意義所在。因爲漢獻帝在他手裏,所以雖然他表面上是所有人的敵人,但同時他也可以和所有人都毫無障礙的結盟,反正你是向漢獻帝稱臣,這是應該的,只要不像袁術那樣二到直接自己稱帝,就沒問題。所以說,漢獻帝的存在,對曹操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政治資源,是可以隨時加以利用的,政治上彈性空間比較大。進攻別人的時候,曹操可以以漢獻帝的名義討伐,要停戰的時候只要你向漢獻帝稱臣就可以。

曹丕迫使漢獻帝禪位給他之後,這個彈性空間就沒有了。曹操死後,劉備曾經派人去曹魏致祭。致祭只是一方面,實際上的意圖顯然不是弔喪,而是因爲這時候劉備正在爲伐吳做準備,所以需要穩住曹魏,以免遭到曹魏和孫吳雙方的夾擊,那樣劉備就比較危險了。這顯然是發生在曹操已死、曹丕尚未篡位的時候,纔有這個空間。但曹丕當時已經下定決心受禪稱帝,所以沒有接受劉備的好意。

劉備遣使應當還有一個意圖,就是想勸曹丕不要篡位。因爲在曹操進位爲魏王之後,篡位就已經是早晚的事了,劉備也馬上在漢中進位爲漢中王,顯然是把自己放在漢獻帝備胎的位置上。只要曹丕不稱帝,劉備就還有機會和曹魏結盟,共同對付孫權,但如果曹丕稱帝,那再結盟就只有劉備向曹丕稱臣了,劉備顯然不可能接受這個要求。而曹丕當時已經下決心受禪,就是已經決心放棄這個可以進退有餘的政治空間了,顯然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

揭祕曹操爲什麼不稱帝 他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嗎 第3張

劉備在夷陵之戰後死去,蜀漢的形勢比較險惡,大敗之後元氣大傷,又同時與孫吳和曹魏雙方結仇,如果曹魏和孫吳兩面夾擊,蜀漢一時之間是難以抵禦的。也是因爲看準了這個機會,所以曹丕一度讓王朗、華歆等元老以各種名義向蜀漢朝廷的故舊如許靖、諸葛亮等人寫信,勸他們向曹魏稱臣。但諸葛亮都沒有理會,先忙於安定國內,國內形勢穩定下來之後才公開答覆,斷然拒絕了曹丕的這個要求,在輿論上爲北伐做準備。

不過,要說曹操不想稱帝,這也不是事實。如果不想稱帝,他進位爲魏王幹什麼?漢朝從劉邦就有明確規定,非劉氏不得王,如果有,就要天下共擊之。進封魏王之後,就等於實際上已經建國了,王朗、華歆、鍾繇等漢末名士也紛紛在魏國的朝廷兼任職務,就已經是在代漢做準備了。只不過,曹操原本想的是先統一全國,再代漢,卻沒想到赤壁之戰後又在漢中之戰中失敗,滅吳滅蜀都在短期內不太可能了,所以轉而稱王,爲代漢做準備。

劉備進位漢中王是羣臣共舉,法理上程序其實是違規的,因爲沒有天子之命,但又有故事可循,就是因爲劉邦稱帝也是這樣做的,是諸侯和羣臣共同推舉的。但孫權的情況不太一樣。孫權在曹操稱王之後,和曹操結盟,曹操就把孫權的爵位進封爲吳侯。曹丕稱帝之後,又進而進封孫權爲吳王,並且賜九錫。所以,曹丕在的時候,如果孫權稱帝,在法理上也只能算是曹魏的附屬國,還是存在向曹魏稱臣的可能。一直到曹丕死後,孫權才稱帝,就是因爲要避開這個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