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代善曾經兩次接近皇位,卻最終失之交臂

代善曾經兩次接近皇位,卻最終失之交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代善曾經兩次接近皇位,是皇太極爭奪汗位最強勁的對手,爲什麼最後卻都和皇位失之交臂?並且皇太極爲何如此善待代善呢?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01 太祖嫡子,戰功赫赫,被封太子

代善與長兄褚英都是太祖努爾哈赤原配妻子佟佳.哈哈那扎青所生的兒子,年僅16歲便跟隨父汗一起南征北戰,作戰很是勇猛,先後跟隨太祖征討哈達部、輝發部等扈倫三部,因其軍功卓著被封爲貝勒。

被封爲貝勒以後代善便有了參與朝政的資格與權力,而且手握重兵。

1607年東海女真斐悠城首領策穆特赫擺脫了扈倫四部之一烏拉部的控制,想要歸順與太祖努爾哈赤,但是擔心在率部歸順的路上會受到烏拉部的埋伏,便請求努爾哈赤能派人迎接。

努爾哈赤便讓弟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以及大臣費英東、扈爾漢等人率領3000人馬前往斐悠城。在出發的時候陰着天天很黑,突然在軍旗上閃過一道道的白光,讓諸位將士都感到非常的驚訝。

舒爾哈齊說:“我自從就南征北戰,打仗這麼多年,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景,恐怕是凶兆啊!”便以此爲藉口想要退兵,但是褚英與代善堅決不同意,堅決要帶兵前往斐悠城。在斐悠城收降500多戶,便打算回去。

在回去的路上遇到烏拉部貝勒布佔泰,率領一萬多人潛伏在烏碣崖一帶。

代善曾經兩次接近皇位,卻最終失之交臂

很明顯褚英與代善在人數上並不佔據優勢,舒爾哈赤便並不打算出兵。褚英與代善二人鼓舞將士們:“我的父汗素來善於征討,如今雖然不在這,我們二人領兵在此,大家也不要害怕。烏拉部貝勒布佔泰曾經被我父汗活捉,用鐵索索住脖子,大汗看到他態度誠懇纔將其放回烏拉部;如今雖然對方人多,但是有大汗的威嚴在,有上天的庇護,我們一定能戰勝他們。”

雖然這番話用詞不多,但是非常鼓舞人心。建州兵只有3000,而烏拉部多達萬人,如此敵我懸殊的情況下褚英與代善的話確實振奮人心,衆位將士喊到:“我登都願意誓死效力,一起奮勇過河。”

此戰代善與褚英不僅贏了,而且是大獲全勝、戰果豐碩。

努爾哈赤大喜,將代善封爲“古英巴圖魯”。

“古英”乃滿文音譯,意爲“刀把頂上鑲釘的帽子鐵”,巴圖魯爲滿語中“勇將”之意。 [5] 既英勇,又硬如鋼鐵,更是勇士之最。

勇士之最,在大清兩百多年的歷史上,唯代善一人有此稱號。

五年後長兄褚英被封爲太子幫助太祖一起處理朝政,但是因褚英殘暴、小氣,與“四大貝勒”“五大臣”不睦,代善與弟弟莽古爾泰、皇太極、阿敏以及五位大臣(何和禮、額亦都、扈爾漢、安費揚古、費英東)一起狀告褚英,努爾哈赤廢掉褚英太子的身份,三年後將其處死。

嫡長子褚英太子之位被廢以後,在努爾哈赤所有的兒子中就屬代善的威望最高、勢力最強,手裏掌管兩紅旗,而且努爾哈赤曾經對代善說:“等我多年後病逝,我的諸位幼子還有大福晉阿巴亥都要交給大阿哥來收養了。”

俟我百年之後,我的諸幼子和大福晉,都交大阿哥收養。

努爾哈赤此話有三個意思:

將代善立爲太子

努爾哈赤病逝後由代善來繼承汗位

滿族向來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說法,就是說努爾哈赤病逝以後,繼承其爵位的兒子是可以繼娶其繼母的。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努爾哈赤將阿巴亥託付給代善,可見對代善的重視,也可見代善的地位有多顯赫。

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後金國,將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與八子皇太極封爲四大和碩貝勒,此時褚英已死,代善成爲實際上的長子,被稱爲大貝勒。

這四位和碩貝勒的地位要遠遠高於其他貝勒的地位,尤其是被稱爲大貝勒的代善,是最有希望、也有威望繼承汗位的嫡子。

值得一提的是褚英在幫助努爾哈赤處理朝政的時候,跟長兄褚英完全不同,褚英被封太子可以說是衆望所歸,朝中自然無人反對(皇太極雖然向爭奪汗位,但還不敢太明目張膽)。若是努爾哈赤不在,朝中一切重大的事情都會交給代善來處理,而且代善處理得頭頭是道,頗有作爲一國之君的樣子

這是代善接近汗位的第一次機會,若是能如此發展下去,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大汗;但事情往往發展的沒有那麼順利。

02 戰功卓著,卻因家事被廢了太子之位

代善曾經兩次接近皇位,卻最終失之交臂 第2張

褚英作爲代善同母胞兄確實也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但是卻不是一位好的統治者,因爲他的性格殘暴、小氣,驍勇善戰中更多的是莽夫之勇,而代善則不同,不僅善戰,而且非常具有謀略,在對戰明朝的第一次戰爭—撫順之戰中代善的表現確實很不一般:

1618年太祖努爾哈赤宣佈“七大恨”詔書,正式宣佈與明朝決裂,開始征伐大明。

並且親自率領兩萬人馬前去攻打撫順城,代善與弟弟們一起跟隨前往。但是大軍行進了兩天卻突然下起了大雨,努爾哈赤想要退兵。

但是代善極力地勸說父汗不要退兵:“我們的大軍已經行進到了大明的邊境,如果就因爲下雨我們退了兵,就能跟大明的關係和好如初嗎?既然軍機已經泄露,便會後患無窮。雖然天下着大雨,道路也不好走,但是我們的將士們都有雨具,還是可以繼續往前走的。更何況正是因爲下着大雨,敵軍有所鬆懈,不會猜想到我們會冒着大雨攻城,這不是更加有利於我們偷襲攻城,打的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嗎?”

努爾哈赤覺得代善說的非常道理,便繼續前進,輕而易舉便將撫順城拿下。之後攻佔東州等五百多城堡,俘獲人畜30萬。代善雖是大汗的兒子,但是身先士卒,總是第一個衝在最前邊,在後金對戰大明的第一戰中大獲全勝。

之後明總兵張承蔭等人率領上萬人前來追擊後金軍,代善同四貝勒皇太極一同迎戰。努爾哈赤派人前去制止,代善上奏父汗應當乘勝追擊,努爾哈赤便同意了兒子的建議,張承蔭、參加蒲世芳等人全部被斬殺,代善又立下大功。

“彼若待我,我則與戰。若不待,是必走矣。當乘勢追襲,無使我兵寂然歸,致謂我怯也。

之後在與明軍對戰的薩爾滸之戰中,代善照樣發揮了自己超人的謀略,爲父汗出謀劃策,取得了薩爾滸之戰的勝利。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軍攻佔開源、進攻葉赫部,代善都表現非常英勇,成爲努爾哈赤身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代善不僅戰功赫赫,在朝中的威望極高,而且還是努爾哈赤實際上的長子(此時褚英已被處死),努爾哈赤受漢文化的影響,想要讓嫡子繼承汗位。

但對於女真族來說向來沒有“立嫡立長”的說法,皇太極雖然在序齒上並不佔優勢,但也有爭奪汗位的野心。況且代善確實有謀略,但論心智卻不及皇太極。

1620年發生在代善身上發生的兩件事情,惹得努爾哈赤大怒,直接廢了代善的太子之位:

第一件事情:努爾哈赤最小的福晉德因澤告訴努爾哈赤,大福晉阿巴亥有兩次給大阿哥送飯吃,大阿哥不僅吃了還誇大福晉的飯菜好吃;大福晉也給四阿哥(皇太極)送了,四貝勒礙於情面收下,但是並沒有吃。

而且大福晉經常派去大阿哥的府上好像是商量什麼事情,有那麼幾晚上大福晉偷偷半夜出去,去了大阿哥的府上。

代善與阿巴亥曖昧

第二件事情:三四月份後金國遷居到薩爾滸城居住,努爾哈赤特地允許各位貝勒修建自己的府邸。代善看到長子嶽託的府邸要比自己的還要好,便讓自己的弟弟莽古爾泰與堂兄弟阿敏幫自己的說和一下,想要將長子嶽託的房屋搶過來自己佔有。

代善的次子碩託因爲不想再繼續忍受父親代善對自己的虐待而失蹤,有人說碩託投靠了大明。在還沒有定論之前代善就懇求父汗努爾哈赤將次子碩託給處死,但是努爾哈哈赤並沒有聽代善的,而是將碩託給放了。

努爾哈赤也因此開始調查代善與前妻還有兩個兒子的關係,才發現代善是因爲受到後妻的挑唆一直虐待前妻的兩個兒子。氣得努爾哈赤直接訓斥代善:“你也是我前妻所生的兒子,你怎麼不想想我是怎麼對你的?你怎麼能被後妻懵逼來虐待你前妻的兒子呢?我將最好的部民賞賜給你,你爲何就不能挑選好的部民分給你前妻的兒子呢?”

努爾哈赤特地下令讓代善與前妻所生的兩個兒子碩託、嶽託分家,並且直接廢掉了代善的太子之位。代善被廢以後,特地殺掉了後妻向父汗謝罪。

代善雖然已經不是太子,但他還是四大貝勒之一,參與處理朝政,成了跟皇太極一樣的地位跟存在。

代善被封爲太子,若是自己不惹事的話,必然會成爲衆望所歸的大汗;但這一次是代善自己將太子之位作沒了,威望大減。

03 拱手將汗位讓給皇太極

四位和碩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與皇太極,不論其排序如何,地位與權力是同等的,輪流按月來處理朝政,誰也不比誰低人一等,都得到同等的鍛鍊機會。

代善被廢掉太子之位後,努爾哈赤還是一如往常地重用代善,畢竟代善是自己實際上的嫡長子,能力非常強,自然不能因爲一些家事而忽略了這個兒子。

從1621年到1626年這五年的時間裏,代善跟隨父汗努爾哈赤幾乎參與了所有對明戰役之中;並且與蒙古各部落結爲親家,爲後金“滿蒙聯姻”的國策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

1626年太祖努爾哈赤病逝,因爲努爾哈赤走的匆忙,再加上病逝時只有大福晉阿巴亥在身邊,據說是沒有留下遺命,在如此情況下,只能是通過“八王議政”的方式選出新的大汗。

四位和碩貝勒都手握重兵,而且也有野心去爭奪汗位。不過:

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雖有繼承汗位的資格,但他很清楚自己爭不過努爾哈赤的兒子們,便主動退出,並不參與爭奪汗位,不過阿敏確實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

莽古爾泰跟褚英是一個類型的人,雖然驍勇善戰,但是一個莽夫;竟然爲了獲得父汗的好感,而親手將自己的生母富察氏(富察氏得罪了努爾哈赤而被廢)殺死。如此嗜殺之人,又怎麼適合做大汗呢?可以說,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支持莽古爾泰。

剩下的便是代善與皇太極,另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便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阿巴亥與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與多鐸,但是在努爾哈赤病逝後不久阿巴亥便被逼殉葬了。也就是說真正爭奪汗位的只有代善與皇太極。

按理說代善與皇太極相比有三大優勢:

勢力是最強的

威望最高

排序在前,是努爾哈赤元妃所生的嫡次子

若是代善提出繼承皇位的話,想必其他的大臣都不會反對。但是在兒子嶽託與薩哈璘的勸說下,代善直接放棄了爭奪汗位,而是轉而支持皇太極。這次是代善距離汗位最近的一次,只要他願意,若不出意外的話必定會成爲新的大汗,但是他放棄了這次機會,原因有兩點:

第一、代善很瞭解自己的弟弟們:阿敏有野心不好約束,莽古爾泰生性魯莽不搞管束,皇太極胸懷大志,阿濟格生性好鬥,多爾袞雖然年紀小但是也不願一直屈居人下;更何況父汗宣佈的是“八位貝勒共治天下”,代善確實沒有把握能管得了這些弟弟們。

第二、自寧遠之戰後,後金國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父汗努爾哈赤對漢民的政策太過殘酷引起了遼民的反抗,袁崇煥在寧遠訓練士兵、修建炮臺,蒙古察察哈爾部也對後金虎視眈眈,就連朝鮮也在幫助大明爲難後金。如此複雜的局面,代善自覺能力不足,實在是應對不了。

次日代善便跟弟弟們提議立皇太極爲新的大汗,有了威望最高的代善的支持,皇太極便可以順利繼承汗位。

04 壓抑晚年

代善曾經兩次接近皇位,卻最終失之交臂 第3張

皇太極繼承汗位後,不僅給了代善等三位和碩貝勒平起平坐的權力,而且給與三位和碩貝勒教訓子弟的權力。代善等人跟隨皇太極一起南征北戰,對抗大明。

從1626年到1632年是皇太極加強汗權的階段,代善是個聰明人,自然明白皇太極頗有野心,怎麼會願意與別人分享汗權呢?爲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還有子孫後代的榮華富貴,便主動提出放棄與皇太極平起平坐,在代善一再地堅持下皇太極才同意讓代善與莽古爾泰的座位比自己低一些。

三年後卻因爲私下裏款待並且贈與財物給哈達公主(莽古爾泰同母姐姐,是大清唯一一個被凌遲處死的公主),被皇太極質問到底是何居心?並且訓斥代善不懂得如何擁護君主。皇太極在諸位貝勒大臣們面前將代善的罪責一一羅列後,直接閉門不出,讓諸位貝勒重新選出新的大汗。諸位貝勒商議後給代善定罪,並且跪請皇太極重新親政。

最終皇太極只是將代善貝勒的職務給革除,從輕處理;不過自此以後代善開始有意退讓,自居爲臣而不是和碩貝勒或者是大汗的兄長。

也是在這一年的十二月,代善與諸位貝勒一起擁戴皇太極稱帝,在諸位貝勒發誓表忠心的時候,皇太極以“代善年邁”特地免了代善發誓,但代善仍舊堅持一起盟誓。

“代善誓告天地,自今以後,若不克守忠貞,殫心竭力,而言與行違,又或如莽古爾泰、德格類謀逆作亂者,天地譴之,讓代善不得善終。“

次年四月皇太極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稱帝。皇太極稱帝后,將代善封爲和碩禮親王,將代善的長子嶽託封爲和碩成親王,都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1643年皇太極突然病逝,沒有留下遺言究竟讓哪位皇子繼承皇位,而且也沒有正式建立“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如此一來皇太極的兒子們可以爭奪皇位,皇太極的兄弟們也可以

其中競爭最爲激烈的便是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二人都是戰功赫赫、頗有威望的人,兩黃旗大臣堅決支持“擁立先帝的皇子”,而兩白旗則是堅持擁立多爾袞,可以說豪格與多爾袞都不可能得到一致擁護。

多爾袞便“以退爲進”,提出將皇九子福臨立爲新帝,自己則與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起輔政。如此一來年僅6歲的福臨,被推上了皇位,代善、濟爾哈朗與多爾袞一起輔佐年幼的福臨。

之後代善的次子碩託與侄兒阿達禮一起密謀,想要擁立多爾袞繼承皇位;代善大義滅親,將兒子與侄子誅殺。

福臨雖然登基,但因年幼並不能親政,一開始雖然是多爾袞等幾位親王輔政,但是多爾袞的野心越來越大。鄭親王濟爾哈朗爲了保住身家性命,主動示弱;多爾袞爲了能獨攬大權,排斥二哥代善,代善年紀也大了,乾脆直接在家裏頤養天年,不再過問朝政。

1648年,66歲的代善病逝於禮親王府,結束了自己南征北戰、爾虞我詐的一生。

結語

代善從年僅16歲開始便跟隨父汗一起南征北戰,自此以後長達50年的時間不是在戰場上就是在朝堂之上。他先後有兩次機會可以登上汗位,一次自己作沒了,一次卻是主動將汗位拱手相讓。

雖說代善沒有登上汗位有些可惜,但也可以看得出代善是一個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在當時後金內憂外患,若是性格平和的他繼承汗位的話,真不見得能幫後金渡過此次難關。

在努爾哈赤諸多兒子中,代善的結局算是比較好的:

褚英被太祖處死

莽古爾泰被皇太極處死

多爾袞被鞭屍

代善66歲得以善終,已經算是不錯的結局了。更何況代善一門除了三位鐵帽子王,這在整個大清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代善被封爲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

代善的長子嶽託被封爲克勤郡王,此爵位被傳了13世;

代善的孫子(三子薩哈廉之子)被封爲順成郡王,此爵位被傳了10世。

代善雖然沒有自己登上皇位,但是代善這一支在大清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不管是哪位皇帝繼位,都不敢輕視代善的後代,後世子孫保得住榮華富貴,泉下有知的代善也算是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