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齊國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爲什麼拒絕救援趙國?

齊國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爲什麼拒絕救援趙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所謂脣亡齒寒,齊國拒絕借糧給趙國,影響了長平之戰的走向,那麼齊國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爲什麼拒絕救援趙國呢?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感興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首先,在很多人看來,齊國沒有救援趙國,是缺乏長遠眼光的體現。誠然,在戰國中後期,趙國一旦被秦國擊敗,也即輸掉長平之戰的話,意味着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將不可阻擋。由此,在趙國被秦國消滅後,齊國顯然也無法獨善其身。不過,這是從趙國的立場來考慮問題,而從齊國的角度來看,確實有充分不救援趙國的理由。特別是趙國做的兩件事情,更是讓齊國非常痛恨趙國。

一方面,就齊國來說,原本是戰國中期的強國。齊國在桂陵之戰,以及在隨後的馬陵之戰中大獲全勝, 並援救了趙韓兩國,使得其威望上升,挾戰勝之威,齊國力量迅速發展,成爲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稱霸中原。魏國被迫對齊國俯首稱臣,並且在徐州與齊國君主互相稱王,這就是徐州相王。

齊國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爲什麼拒絕救援趙國?

在魏國衰落之後,商鞅變法後的秦國,甚至也不是齊國的對手。比如桑丘之戰是發生在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齊國於桑丘(今山東兗州市附近)擊敗秦國入侵的戰役。此戰役爲秦國商鞅變法以來首次與齊國正面交鋒的戰役。

不過,樂毅指揮的五國伐齊,還是讓齊國迅速從巔峯跌落。公元前284年,燕國、趙國、魏國、韓國、秦國這五個諸侯國組成聯軍,以此討伐齊國。雖然燕國是倡議者,但是,趙國也在五國伐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趙惠文王冊封樂毅爲趙國的相國,積極參與樂毅伐齊的謀劃等。

並且,在樂毅攻破齊國都城臨淄之後,趙國派出大軍繼續蠶食齊國的疆域。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導致齊國衰落的五國伐齊中,趙國可謂出了不少力,這無疑讓齊國上下記在了心中,久久難以忘記。對此,在筆者看來,齊國的強大,讓趙國如坐鍼氈,這促使其積極參加五國伐齊。不過,趙國固然實現了削弱齊國的目的,卻也爲自己種下了苦果。

另一方面,在五國伐齊後,齊國需要休養生息,以此恢復國力。但是,在齊國最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趙國卻不斷進攻齊國,導致齊國始終無法恢復鼎盛時期的國力。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之後,因爲猜忌樂毅這位將領,所以派人取代了在齊國領兵的樂毅。對於樂毅來說,擔心遭到燕惠王的殺害,所以離開燕國,投奔了趙國。在樂毅離開之後,齊國在田單的幫助下,得以成功復國。但是,趙國的廉頗、藺相如、燕周等將領,則是多次率軍攻打齊國。

其中,《史記.趙世家》中記載:(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將,攻昌城、高唐,取之。

公元前274年,趙國大將燕周率軍攻佔了齊國的昌城、高唐這兩座城池。值得注意的是,高唐是齊國五都之一,地位與齊國都城臨淄相當。對於齊國來說,之所以設立五座都城,目的就是避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當然,正是因爲高唐不是一座普通的城池,所以,趙國從齊國手中攻佔了五都之一的高唐,無疑是給齊國帶來了重創,促使齊國遲遲無法恢復國力。

再比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

齊國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爲什麼拒絕救援趙國? 第2張

於是,因爲趙國曾經多次攻打自己,到了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齊國沒有對趙國趁火打劫,已經是仁至義盡了。畢竟,趙國就不止一次對齊國趁火打劫了。

最後,在筆者看來,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趙國和秦國,都是有機會一統天下的。因此,如果是趙國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那麼,趙國也會像秦國一樣,逐步消滅齊國等諸侯國。在戰國中後期,大一統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對於趙國來說,自然也有一統天下的目標和願望。既然如此,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對齊國比較有利的策略,就是坐視秦國和趙國消耗下去,從而坐收漁翁之利。

一定程度上,因爲趙國的地理位置靠近齊國,而秦國則距離齊國相對較遠。所以,趙國對於齊國的威脅要大於秦國。比如秦國想要攻打齊國的話,至少需要越過韓國、魏國、趙國等諸侯國,而就趙國來說,則是和齊國直接接壤了,這也是趙國多次攻打齊國的原因之一。並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齊國在長平之戰中全力幫助趙國,促使其打贏了長平之戰。那麼,最後的好處也分不到齊國身上,畢竟,齊國無法越過趙國來奪取秦國的疆域。

所以,對於齊國來說,幫助趙國,只能說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了。綜上,基於以上幾點原因,齊國在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選擇了坐山觀虎鬥的態度。至於韓國、魏國、燕國、楚國等諸侯國,也和齊國秉承差不多的立場。只是到了邯鄲之戰爆發的時候,也即趙國即將滅亡之際,魏國和楚國這纔出手救援趙國,從而幫助其打贏了邯鄲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