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面對秦國的進攻,爲什麼實力強大的齊國卻不做抵抗?

面對秦國的進攻,爲什麼實力強大的齊國卻不做抵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面對秦國的進攻,爲什麼實力強大的齊國卻不做抵抗?其實這都要歸功於范雎,他擔任秦國丞相之後,爲秦昭襄王確定了“遠交近攻”的邦交方略。此方略也成爲秦國最後幾代君主的基本邦交方略。秦國集中力量對付三晉和楚國,結交較遠的齊國。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發動了統一六國之戰。

秦國於公元前230年滅掉了韓國,公元前228年滅掉趙國,公元前225年滅掉魏國,公元前223年滅掉楚國,公元前222年滅掉燕國。

公元前222年,天下就只剩下秦國和齊國,齊國驚奇地發現除了秦國之外已經沒有天下。

秦國滅山東五國都花費了一番精力,唯獨滅齊的時候最爲輕鬆。滅燕之後,秦國大軍集結在齊國邊境。此時的齊國才感覺到危險的到來,齊國需要單獨面對強大的秦國。秦齊之間並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齊國便舉國投降。

齊國也是山東六國中,唯一一個沒有以武力抵抗秦國的諸侯國。

面對秦國的進攻,爲什麼實力強大的齊國卻不做抵抗?

當了40多年國王的田建,最終選擇投降。齊王建投降之後,下場並不好,被流放山林之後活活餓死。

二、崩潰的心態

韓國一直都是一個非常弱小的諸侯國,但是韓國滅亡之時還進行了激烈地抵抗。韓國滅亡之時也算是壯烈,可以說是“雖死猶榮”。

而齊國經歷“樂毅伐齊”之後,雖然國力大大削弱,但是依然要強過韓國和燕國。韓國和燕國都能拼死一搏,齊國卻不戰而降,歸根結底是齊國的心態崩了。

山東五國已經滅亡,齊國的心態崩潰之後,自然沒有繼續作戰的勇氣。心態已經崩潰,只要秦國發動心理攻勢,齊國便會不戰而降。

齊國心態崩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源於絕望。

韓國、魏國拼死抵抗,除了有拼死一搏的原因之外,還因爲他們還有希望。韓國希望自己的抵抗,能夠得到其他五國的支援。韓國曆史上曾經多次面臨亡國的境地,最終都由於其他諸侯國的援救而轉危爲安。

比如當年齊國救助韓國。韓國、魏國抗秦的同時,也一定積極運轉合縱抗秦或者聯合抗秦。秦國進攻燕國的時候,燕國也有希望,希望齊國能夠摒棄前嫌,施以援手。

秦國陳兵齊國邊境的時候,山東五國已經完全滅亡。齊國已經成爲秦國餐桌上的肉,秦國一口就可以吃下齊國。此時的齊國就算了叫破了喉嚨也沒有用,齊國越叫秦國可能越興奮。

齊國已經沒有任何外援,只能獨自面對秦國。以齊國的綜合國力絕對無法同秦國抗衡。齊國無力抗衡秦國,也沒有任何外援,所以齊國萬分絕望。絕望的齊國,心態自然會崩掉,最後選擇了“不抵抗政策”。

三、沉沒的齊國

面對秦國的進攻,爲什麼實力強大的齊國卻不做抵抗? 第2張

秦國遠交近攻策略最大的成果,不是打殘了三晉和楚國,而是成功地穩定了齊國。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時間,勤勤懇懇地侍奉秦國。四十年間,不少諸侯國曾經求援於齊國。面對山東五國的求援,齊國一概不予理睬。山東五國的合縱攻秦,齊國也基本上不參與。

齊王建在位四十年,齊國“享受”了四十年的和平時間。由於齊國兩耳不聞國外事,山東五國在秦國的打擊下先後衰落。公元前230年,秦國發動統一戰爭的時候,齊國依然沒有任何反應。齊國坐視山東五國先後滅亡。直到燕國滅亡之後,齊國才意識到秦國之外已經沒有天下。

由於山東五國已經先後敗亡,齊國只能獨自面對秦國。此時齊國的內心一定充滿了後悔,一定狠狠地咒罵秦國的“遠交近攻”。如果上天再給齊國一次機會,齊國一定對秦國說“不可以”。如果非要在“不可以”上加上一個期限,齊國希望是五國滅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