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古代戰役 > 鬆錦大戰簡介:明朝從此面對清朝的進攻再無力抵抗

鬆錦大戰簡介:明朝從此面對清朝的進攻再無力抵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介紹鬆錦大戰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看當時的局勢。當時大明時期的歷史舞臺上,活躍着三支實力不同的勢力:北邊的蒙古、西北的農民軍、東北的後金。皇太極在1636年改後金爲清,三支勢力中,以清的實力最強。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次戰爭,由皇太極發起,明朝和清朝雙方都投入了十幾萬人的兵力。從1640年到1642年,戰爭一共持續兩年之久,最終明軍慘敗。鬆錦大戰是明清之間最後一場重要戰役,這次戰役之後,明朝對清朝的進攻再無力抵抗。

在鬆錦大戰之前,皇太極就認識到明朝跟清朝之間遲早會發生一次大決戰,因此他積極爲這次大決戰做準備。對內改革,對外征服、聯合朝鮮和蒙古,這樣就孤立了明朝,使明朝失去了可能得到的援助。

鬆錦大戰簡介:明朝從此面對清朝的進攻再無力抵抗

以往打仗,皇太極對強攻情有獨鍾,不喜歡用計謀。但是在寧遠和錦州這兩戰中,皇太極的強攻受到挫折,所以在鬆錦大戰時他改變過去強攻的政策,制定了長圍久困、迫其投降的策略。

崇禎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極一邊命令鄭親王濟爾哈朗、貝勒多鐸在錦州義縣義州鎮修建義州城,一邊派兵攻佔了錦州外圍的明軍據點。清軍攻佔外城,明兵退守內城。

清軍還在錦州城四周都佈滿軍隊,防止明朝對錦州進行支援。而新建的義州城作爲圍攻錦州的前線指揮部和糧草供給地,如同一把尖刀威脅錦州。清軍調集幾十門紅夷大炮,不斷向錦州城轟擊,使明軍陷於緊張混亂之中,惶惶不可終日。從此,錦州被圍,只能坐守等待支援。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明軍錦州東關守將吳巴什投降清朝,清軍攻佔錦州外城,完成了對錦州城的包圍。這時,明朝派遣洪承疇領兵十三萬,與其他明軍在寧遠城會聚,想解除清軍對錦州的圍困。

鬆錦大戰簡介:明朝從此面對清朝的進攻再無力抵抗 第2張

明軍與清軍的初戰,清軍失敗。但是洪承疇不敢乘勢追擊,不敢冒進,把軍隊駐紮在寧遠,觀望錦州的情況。明朝崇禎皇帝急切地想打贏這場戰爭,命令洪承疇立刻跟清軍決戰。

這一年七月,洪承疇率軍到達錦州城南。皇太極看到此時的明軍士氣高漲,銳不可當,他心急如焚,晝夜急行軍五百里,到達錦州城北,命將士深挖戰壕,把松山一帶緊緊包圍。

清軍過去的重點是圍困錦州,現在的重點則是打擊援軍,對明軍形成反包圍。清軍把洪承疇率領的十三萬大軍緊緊包圍在松山一帶,讓錦州、松山、寧遠成了三個孤立的據點,無法互相救援。清軍由被動轉爲主動,迫使明軍在不利的條件下與清軍決戰。

洪承疇帶領的明軍跟皇太極率領的清軍,在松山、錦州地區決戰。清軍燒掉了明軍的糧草,所以明軍只能回到寧遠就食。明軍且戰且闖,各兵散亂,黑夜難認,造成很多誤傷。洪承疇幾次突圍都沒有成功,準備投降清軍。

鬆錦大戰簡介:明朝從此面對清朝的進攻再無力抵抗 第3張

清軍佔領松山城後,明朝錦州守將祖大壽知道已經沒有解圍的希望,明軍鬥志迅速被瓦解,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崇禎十五年(1642年)三月,明軍大將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清朝,清軍佔領錦州。四月,清軍用紅夷大炮轟毀了杏山城牆,守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至此,松山、錦州、杏山三城全部被清軍佔領,鬆錦大戰結束。後來,洪承疇也投降清朝。

鬆錦大戰使得明朝在遼東的防禦體系完全崩潰,“關——寧——錦”防線被徹底摧毀,明朝在遼東的最後防線僅剩下山海關的吳三桂部。從此,明朝山海關外,僅剩下寧遠一座孤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