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明朝到了中後期的時候,領土面積大幅度縮水?

爲什麼明朝到了中後期的時候,領土面積大幅度縮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明朝十分有骨氣,從不和親,不賠款,也不割地,不納貢。那麼爲什麼明朝到了中後期的時候,領土面積大幅度縮水?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強盛時期的版圖

明朝覆滅是在公元1644年,距今已過去了300多年。

到了今天,因爲一些資料的缺失,人們對明朝的認識也存在一些侷限,如今的歷史學家就對明朝的版圖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明朝是一個喜歡“到處搞冊封”的王朝,有不少地方是隻名義佔有,不具有實際管理權。因此,如果把“是否有軍事機構設置”,“是否有行政管轄體系”作爲區分是否是明朝疆域的標準的話,那麼,明朝的疆域也會縮水不小。

明朝建立是在公元1368年,開國皇帝是洪武皇帝朱元璋。

明朝建立初期,內陸並未完全統一。除朱元璋統治下的領土外,當時北方的河西、陝西、山西、東北等地都還在北元的掌控之下,西南方向的雲南,則被元朝的樑王鎮守。

爲什麼明朝到了中後期的時候,領土面積大幅度縮水?

就連曾經大夏政權的建立者——明玉珍也割據着南方的一些土地,貴州土司也並未歸附於明朝。朱元璋想要把這些“有主之地”納入明朝的版圖,就勢必只能通過武力佔據。

在這之後的4年間,朱元璋不斷北伐,先後攻佔了陝西、山西和河西走廊,在那裏設置了布政使司,又逼迫蒙古勢力從漠南地區退至漠北地區,就這樣,漠南地區也落入了大明的囊中。

在消滅北元之後、消滅雲南樑王之前,朱元璋先對“大夏”出了手。公元1370年,朱元璋打敗明玉珍,奪取並設置了“四川省”。

在這之後,元朝遼陽行省長劉益、貴州土司先後表現出了歸順之意,遼東地區和貴州也就先後成了明朝的疆域。

鎮守雲南的元朝樑王是一個厲害的對手,但他建立起來的大理國,在版圖越來越大、能量越來越強的明朝面前也無法堅持太久,公元1382年,樑王戰敗,大理國覆滅,朱元璋在那裏設置了雲南省。這也意味着,到了這個時候,朱元璋基本統一了內陸。

內陸基本統一之後,朱元璋把征伐的目標放到了更北方。明朝大將藍玉肩負起了這個重任,一度把明朝的勢力範圍“打到”了大呼倫貝爾一帶,隨着“兀良哈三衛”設立,這塊領土也被劃分到了明朝的版圖裏,歸寧王統轄。

於是,到了洪武后期,明朝疆域的面積就達到了450多萬平方公里。

大明達到最強盛,版圖也達到最大,還是在朱棣稱帝,明朝進入永樂時期之後。

朱棣也是一個熱衷於開疆擴土的皇帝。在朱棣四處征戰之後,明朝的軍事勢力逐漸擴張到了越南、黑龍江流域。即便撇開不實際管理的地區,明朝疆域的面積也有將近700萬平方公里。這個時候,就是明朝版圖最大的時候。

“收縮政策”

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是明朝最強盛的時期,也是明朝版圖最大的時期。在這之後,明朝疆域一再縮水,到了末期,只實際掌控着兩京十三省的漢人地區。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朱棣死後,明朝開始實施收縮政策。

早在洪武時期,朱元璋就有了構建天下秩序的野望,但基本實現這個野望的人是朱棣,他用的也不是朱元璋希望的“德化”的手段,而是用強硬的外交和軍事鎮壓。

等到最有能力也最有魄力的朱棣離世後,後來的皇帝就很難再維持這樣的局面,反而不得不採用收縮的政策。

朱棣去世後,即位的皇帝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朱高熾能文卻不尚武,是典型的親近文人的帝王,而他病逝後,即位的明宣帝朱瞻基雖能文也能武,但在軍事眼光、軍事手段上,他也離爺爺朱棣有很長一段距離。

在無力管轄這樣一個龐大又不安定的帝國的時候,朱瞻基選擇了收縮勢力,也就是放棄“關外蠻夷”而重點管理中原。

爲什麼明朝到了中後期的時候,領土面積大幅度縮水? 第2張

朱瞻基放棄了朱棣好不容易打下來的越南,使得越南復國。後來,他還放棄了明軍進攻草原的據點,撤除了朱棣原先設置的奴兒干都司,明朝的勢力也就退出了黑龍江流域,領土也縮水了不少。

“羈縻制度”

如果說仁宣時期,明朝因爲身處第三個盛世,還保持着強大的綜合國力,能夠勉強鎮壓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的話,那麼,等到明朝由盛轉衰後,其他的皇帝更失了先機,情況也就變得更加糟糕。

這個時候,明朝用於管理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的“羈縻制度”,就成了明朝領土一再縮水的第二個原因。

羈縻制度是中原王朝針對少數民族地區風俗習慣,以及政治經濟發展的差異,利用當地貴族管理少數民族的一種政治制度。初衷是好的,但實施過程中,常常會因爲當地貴族在地區擁有強大的權力和勢力,而動搖着中央的統治。

在洪武、永樂和仁宣時期,明朝身處三大盛世,有着強大的綜合國力。即便地方想要叛亂,也很容易就能被中央鎮壓。

等到明朝由盛轉衰之後,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度下降,羈縻制度就越發顯現了出來。

明英宗時期,明朝在北方的管理就出現了問題。北方瓦剌、女真日漸強盛,顯露出了侵吞中原的野心。

明朝冊封的兀良哈三衛從利益出發,盡數投降於前者,也就由友轉敵,加入到了對明的作戰。明朝被捲入了常年的戰爭。

在外敵的威逼下,明軍不敵,一退再退,即便中途明英宗被俘、明代宗即位,短暫擊退了瓦剌,到了成化年間,明朝的軍事勢力還是被逼着退出了漠南,基本收縮到了內陸。明朝的領土也就進一步縮水了。

類似的事情一再重演。後來,西北哈密等地區,隨着吐蕃的強勢崛起,也被劃出了明朝的版圖,西南方向,土司叛亂,明朝的統治就受到了動搖。而清朝崛起後,明朝的勢力又退出了東北。到了後來,真正處在明朝統治之下的土地,就只剩下內陸兩京十三省。

明朝自公元1368年建立之後,一共傳承了16位皇帝。他們秉承着祖訓,從不割地,也不賠款,顯現出了錚錚鐵骨。朱棣死後,明朝即位的皇帝多不尚武,明宣宗放棄了開疆擴土的大好機會,採取了收縮政策,後來明朝由盛轉衰,其餘的皇帝也嚐到了羈縻制度的苦果。

明朝領土一再縮水,也就成了可以預想的、也真實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