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爲什麼說宋朝積貧積弱?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朝,分爲北宋和南宋兩個時期,所以又被稱爲兩宋。

對於兩宋,國內外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給予的評價是十分高的。

例如,法國著名的漢學家謝和耐曾說: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的宋朝,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他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區僅僅視爲蠻夷之邦。

的確,兩宋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相比其他朝代,兩宋有許多劃時代的成就,如農業革命、古文運動、城市崛起、民族主義興起、市民階層形成等等。

相比兩宋在經濟、文化上的成就,兩宋的軍事,是最難說清楚的。

一般來說,講軍事,都是從四個方面來講:兵制、武器、軍費、戰爭。從這四個方面來說,宋朝的軍事,數據情況是相當好看的。

兵制。兩宋採用的是募兵制。募兵制是十分先進的,直到現在,大部分的發達國家,採用的依然是募兵制。募兵制能夠建立一支職業化的軍隊。一般來說,職業化的軍隊,戰鬥力是十分強悍的。

武器。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重視武器裝備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熱兵器製作的書籍《武經總要》就誕生於宋朝。近戰、遠戰、冷兵器、熱兵器,一應俱全,十分地系統。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軍費。兩宋的職業化軍隊,規模最大時達到了一百二十多萬。其中禁軍有八十萬、廂軍有四十萬。除了職業化軍隊,鄉兵、藩兵,數量也是十分龐大。兩宋,每年在軍費上的開支佔了總稅收的八成之多。這麼高比例的軍費支出,現在的美國都達不到。一般來說,軍費達到兩成,都算是窮兵黷武了。

戰爭。按照《戰勝率》這本書的總結,兩宋的戰爭十分頻繁,對外戰爭勝率極高,達到了七成之多,遠遠超過了唐朝五成之數。

從上述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兩宋的確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國家經濟文化昌盛,軍隊戰力強悍。然而,事實情況卻十分糟糕。兩宋三百多年,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被動挨打。而且,結果都非常恥辱:歲幣、割地、亡國。在後人眼裏,宋朝是一個令人痛惜的朝代,也是一個非常令人糾結的朝代。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2張

那麼,問題來了。兩宋到底是繁榮富強,還是積貧積弱呢?爲何數據與結果截然相反?是不是歷史學家們的數據出現了錯誤?

這是一個關於國家意志的問題。

國家即最大地聚集財富進行地理環境擴大的政治權力機構。國家的意志即全體國民求生存與發展意志的集合。國家的本質是維護社會生產秩序,保證最大的生產效率。

這三個定義或許很難理解。不過,要解釋這三個定義,需要從事物關係、行爲邏輯、生產方式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解釋。這需要的文字太多了,這裏就不詳細解釋了。

從這三個定義看,宋朝之所以出現數據與結果截然相反的現象,根本原因是國家意志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口的不斷增加而產生變動。

其中包括三個方面的變動內容:宋朝地位的變動,新舊政權的變動、文明中心的變動。

一:割據政權都是內控型政治,遼宋夏金等割據政權,以宋朝最爲繁榮富強。

大一統的國家政權和割據政權,最大的區別就是政治形態,也就是國家戰略的不同。國家政權,諸如秦漢隋唐,他們推行的都是外向型政治,主要特點就是四點:政策上鼓勵人口生育,大規模興建水利設施,人身依附強烈,積極對外擴張。

大一統的國家政權,對人力物力財力都保持着強有力的控制,進而以此力量在內部進行土地開發建設,對外則積極擴張版圖。

然而,割據政權,都是內控型政治,主要特點正好相反。在兩宋,個人不管是對國家政權的人身依附,還是對地主官僚階層的人身依附,都極爲放鬆。這一點,與秦漢隋唐元明清有着根本的不同。明朝也是漢人主掌國家政權的王朝,但是其人身控制極爲嚴密,一般的農民百姓出個村都需要各種官引,這官引就是現在所說的通行證暫住證之類的證明。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3張

明朝與宋朝有着極大的不同,根源性就是國家政權與割據政權的不同,並非是受到了元朝的影響而變得更加封建落後之類的。

兩宋,溺嬰事件非常頻繁,不管是男嬰女嬰。一般的家庭,都是生兩到三個孩子。超生之後,一般都是直接溺死。兩宋還誕生了以羊泡爲原料的古代版避孕套。很多歷史學家認爲,這是宋朝經濟高度商業化城市化的結果。其實,並非如此,而是內控型政治,對於國民來說,失去國家政權的依附之後,社會競爭壓力太大。生育過多,意味着財產分割,會越生越窮。

在兩宋,由官府主導的大規模水利設施建設是沒有的,兩宋經濟的發展都是以民間百姓個人的求生意志爲驅動,或是遭遇戰爭,被迫遷徙開發。元朝不足百年的時間,所興建的水利設施是兩宋三百年的三倍以上。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4張

宋朝作爲割據政權,其內控型政治的主要特點,就是政權本身的結構。如重文輕武,收兵分權等政治制度的安排。也就是說,兩宋的國家戰略以內部控制爲主要目的,無論是其政治,還是軍事外交等各方面都是如此。

以軍事外交爲例,北宋的澶淵之盟,以及南宋的紹興和議。很多人都會發現,在軍事上,宋朝都佔有明顯的優勢,或是射殺對方統帥,或是滅敵強兵主力。如岳飛的郾城大捷,就滅掉了金兀朮的柺子馬精裝重騎兵,一戰殲滅了對方的主力,覆滅了對方的精兵強將。可是,最後的結果卻讓人痛惜。

再比如,很多人一直認爲,兩宋軍事失利,在於其沒有強大的騎兵,沒有能力供養大量的戰馬和騎兵。其實不是這樣,如果說南宋要養馬有一些困難,但是北宋要養馬肯定是沒有壓力的。爲何呢?以羊肉爲主要肉食結構的北宋,有地方養羊,沒有道理沒有地方養馬。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5張

兩宋作爲割據政權,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建立大規模的騎兵部隊,進而打出去。對於燕雲十六州的領土需要,竟然有用錢贖回的打算。被敵方用軍事力量佔領了,卻打算用錢買回來,這得多幼稚?

從兩宋與周邊政權的交手,就可以明顯看出,宋朝對對方的領土沒有國家戰略上面的需求。最著名的就是北宋與交趾的交手,明明擊敗了對方,最後撤軍,還把本國領土廣源州(現在的京族三島)送給人家。這個地方直到近代的《中法合約》才被收回。

除了兩宋,西夏、遼國、金國、大理這些政權都是如此,都是內控型政治。內控型政治是割據政權的主要特徵。宋遼金夏之間的交戰,更多的都是政治經濟層面的交戰。

政治層面,即哪個政權纔是正統的中央政權。在北宋建國初期,北宋是正統。契丹族改國名爲遼之後,與北宋爭奪正統地位。而西夏,以其李姓政權爲依託,宣稱其對唐朝的合法繼承性。到了南宋,宋朝在政治上徹底失去了正統的地位,因爲南宋已經向金朝稱臣。即便是名義上的,正統也很重要。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6張

經濟層面,就是商貿上的競爭以及貨幣的競爭。西夏多次對北宋發動軍事入侵,就是因爲西夏無法依靠自身的狹小地盤,獲得足夠的財貨。西夏,因爲國土狹小,在經濟上對宋朝有很大的依賴性。需要宋朝開通貿易,需要宋朝給歲幣。遼國要好一些,但也是如此。宋錢是宋遼夏三國的通用貨幣,所以宋朝鑄錢總量相當大。

西夏與遼國對宋朝,並沒有領土上的需要,其需要僅僅是貿易和貨幣。宋遼夏三國,在軍事上,其實都是遼夏兩國處於防禦狀態。因爲宋朝軍隊十分龐大,遼國以及西夏,在邊境上駐軍十分龐大,發展了軍屯戍邊的制度。遼國全國人口不過九百萬,差不多隻是宋朝人口的十分之一,但其兵民合一的制度,在燕雲十六州的遼國駐軍達到了一百八十萬以上,給予了宋朝很大的軍事壓力。

宋朝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強大。其數據是真實的,對遼國、西夏兩國的戰勝率極高也是真實的。各個割據政權,宋朝最爲強大。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7張

二:國家意志催生新的政權,加快國家統一進程,作爲舊政權的宋朝遭到沉重打擊。

既然宋朝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強大的歷史數據是真實的,爲何會有那麼悲催的結局呢?爲何會兩次被滅國?

要說明的是,對宋朝給予軍事上沉重打擊的,並非是舊政權,而是新生的政權。遭到沉重打擊的並不只有宋朝,遼國、西夏同樣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第一次打擊,自然是金國的建立。金國崛起於東北,對各個舊政權的打擊,基本上是摧枯拉朽。北宋末年,遼國末年,內部都發生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者民族起義。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是國家意志要求重建國家政權的需要。

金國建立後。遼國退往西域,建立了西遼政權。宋朝退至南方,變成了南宋政權。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8張

第二次打擊,自然是蒙元的崛起。各個割據政權全部被掃滅。中國繼唐朝覆滅後,再次建立大一統的強大政權,並對外發動了長期的征戰。元朝的建立與秦朝、隋朝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對外擴張都是窮兵黷武式的擴張。

爲此,兩宋悲催的結果也是真實的。不管其曾經有多麼強大,國家統一的號角一旦吹響,兩宋無法抵禦新政權的軍事打擊。在面對新政權打擊的時候,兩宋國防線一旦被突破,就無法建立有效的防禦,曾經強大的軍隊,一下子都不知道跑哪裏去了,這就是內控型政治的結果。

例如,北宋時期,金國的兩萬騎兵打到汴京城下的時候,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北宋的八十萬禁軍以及四十萬廂軍到底去哪裏了。沒有去哪裏,都化作老百姓逃跑了。南宋的建立,依靠的都是地方上的地主武裝。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9張

再比如,南宋時期,襄陽重鎮被元軍突破,南宋就沒有再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大部分軍隊都投降了元朝,元朝的新附軍數量遠遠超過了元朝原本的軍隊數量。元朝第二次征討日本的時候,出動軍隊,元朝舊軍只有兩萬餘,而新附軍則有十萬。元朝中後期攻打交趾、占城、爪哇,用的基本上都是新附軍。南宋亡國,亡得莫名其妙。

從兩宋亡國的結果就可以看出,並非是兩宋軍力不夠強,而是兩宋的內控型政治已經不適合國家意志的需要。軍隊都是由百姓組成的,百姓就是民心,不管上面精英人士怎麼評價宋元之間的交替。當時的老百姓,其民心都轉移到了新的政權。

三:傳統的文明中心不斷衰弱,新的文明中心不斷崛起,國家版圖以新都城重建。

文明中心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爲發達的地區,是國家首都的所在地,是各個地區生產生活的唯一標準。

自東漢末年開始,中華文明向大陸擴張時代南北擴張階段邁進,中華文明的文明區域不斷向北向南延伸,經濟中心南移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家不知道的是東北和草原同樣得到開發,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並崛起強大的政權。

傳統的文明中心,關中地區以及河南地區開始衰弱,無力控制這麼龐大的國家版圖。中華文明新延伸的地區開發速度肯定不如舊的地區,所以傳統的文明中心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優勢,並由此建立了隋朝。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10張

爲了保證文明中心的強大,隋煬帝才需要修建隋唐大運河,將新崛起的地區與舊的地區連接在一起。隋唐大運河保證了隋唐兩朝的輝煌。

然而,隨着唐朝的大一統,新的地區在中央政權的干預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大運河也無力維持傳統文明中心的強大。由此導致了唐朝覆滅後,中華大地各個割據政權的建立。

宋朝,依靠傳統文明中心的力量,只能維持傳統地區的統一,其版圖與秦朝相當。新崛起的文明中心,還不足於統御整個中華大地,需要長期的重點發展。新舊文明中心交替,需要很長的時間。

燕薊地區以及江南地區,這兩大文明中心的較快發展,就是來自於遼宋兩國、宋金兩國的軍事拉鋸。如燕薊地區,遼國爲了防禦宋朝,就在燕薊地區,也就是燕雲十六州,進行長期的軍屯,加速了這個地區的開發和經濟發展。如江南地區,南宋爲了防禦金國,在長江中下游兩岸,大量駐紮軍隊,其軍隊就叫屯駐大軍。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11張

燕薊地區,作爲草原地區、中原地區、東北地區,三個一馬平川地區的咽喉,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稍微超過了江南地區。而汴京所在的河南地區,雖然不斷衰弱,但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其強度比燕薊地區稍弱,比江南地區稍強。

況且,燕薊地區開發速度明顯超過了江南地區,時間上也較早。燕薊地區在遼宋對峙時已經得到了快速的開發,而江南地區直到金宋對峙的時候纔得到重點開發。

所以,農民起義或者民族起義,崛起於江南地區的方臘政權被北宋鎮壓了。而崛起於東北的金國政權則推翻了遼國,將都城遷到了燕薊地區。燕薊地區奠定其文明中心的地位後,汴京便落敗了,中原大部分地區歸屬於金國。宋朝退至南方,成爲了南宋。

一個國家,各個地區,不管怎麼融洽,都有地域之間的矛盾,只有文明中心才能化解這個矛盾,並將各個地區統御起來,建立起龐大的帝國。燕薊地區,作爲文明中心,作爲首都所在地,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12張

假如說,燕薊地區不如江南地區,那麼宋朝滅亡更早。滅掉宋朝的就是方臘政權。就算不被滅亡,也會退守四川這樣的地方,成爲一個更小的割據政權,而方臘政權則會成爲金國式的存在。方臘政權與統一全國的新政權易代,那麼就是秦漢易代,或者北周與隋朝,隋朝與唐朝這樣的易代模式,而不是新政權崛起於邊疆地區的這種易代模式。

綜上所述:兩宋經濟繁榮、軍力強大,這樣的數據是真實的;其積貧積弱,被動挨打,兩次被滅,這樣的結果也是真實的。造成數據與結果截然相反的原因,在於我們後人都將宋朝看做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政權,而並非是一個割據政權。

如果將宋朝視爲一個割據政權,那麼,其原因就一目瞭然了。宋朝從建立到滅亡,其整個過程,實際上是唐朝覆滅後,中華大地從大範圍的割據,到局部的統一,再到大一統的整個過程。

兩宋時期經濟繁榮軍事強大,爲何後世卻說宋朝積貧積弱? 第13張

這個過程,以經濟發展爲推動力,以國家的意志,文明中心的確立爲方向。宋朝作爲內控型政治的割據政權,遲早都是要滅亡的。怎麼滅亡的,則是要看文明中心的確立。

觀察歷史,不應該帶有近現代纔出現的民族主義視角。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也由此成爲唯一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願中華文明傳承不息,昌盛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