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明朝中後期的中興時代裏,民間究竟富庶到了什麼程度?

在明朝中後期的中興時代裏,民間究竟富庶到了什麼程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銀資本》中曾提到過這樣一句話“在十六和十七世紀,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通過貿易流向了中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明朝中後期的中興時代裏,民間究竟富庶到了什麼程度?

在明朝初期,國內的經濟結構非常單一,農業經濟竟佔到了全部經濟的百分之九十,然而到了明朝中後期,民間的資本卻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尤其是南方的手工業生產技術顯著提升,諸如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最爲受歐洲貴族的喜愛,因此這些商品被炒到了一個天價,以至於因航海時代受益的西班牙所得到的黃金與白銀大量流入明朝。

在明朝中後期的中興時代裏,民間究竟富庶到了什麼程度?

可以說在這一時期,明代的餐飲奢靡之風開始盛行,比如江南民間的普通百姓都能在桌上將食物堆到一丈高,尤其是不光有肉食蔬菜之類的常見食物,還有許多珍奇水果,甚至一頓大餐,其消耗的食材能讓一個普通人吃數月之久。就連明萬曆年間的內閣大臣申時行也不免在筆記中感慨道:“今都城如賣醬、屠沽有千萬之資。”

不僅如此,明朝中後期最知名的內閣首輔張居正還因此提出了“農商榮枯相因”,爲更多從事手工業者帶來了更大的利益。而且商業用書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讀書人不再將目標放在科舉與仕途上,反而是從事商業貿易,因此明朝中後期一度出現了“亦賈亦儒”、“棄儒就賈”的現象。

在明朝中後期的中興時代裏,民間究竟富庶到了什麼程度? 第2張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一位明朝人身上看到明朝中後期經濟結構的轉變,他就是撰有《五雜俎》的謝肇淛,在其著作中是這樣記載的:謝肇淛二十歲那一年(1587年)來到京城,他本想買一些肉食來打打牙祭,但可惜的是,只能買到諸如雞鴨豬羊等常見肉食,連買條魚都很困難。不過當二十年後,也就是謝肇淛四十歲那一年(1607)再次來到京城時,市場上已經充斥着大量諸如銀魚、甲魚、螃蟹等水產,甚至價格比原產地江南還要便宜一些。

最後照例給大家附上一首關於明朝奢靡生活的詩詞,明·何景明《鰣魚》:五月鰣魚已至燕,荔枝盧橘未應先。賜鮮徧及中瑞第,薦熟誰開寢廟筵。白日風塵馳驛騎,炎天冰雪護江船。銀鱗細骨堪憐汝,玉筋金盤敢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