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京劇“趟馬”是什麼意思?有男女之分嗎?

京劇“趟馬”是什麼意思?有男女之分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京劇是我國國粹,形成於清朝的乾隆時期,那麼其中“趟馬”是什麼意思?有男女之分嗎?其實由於京劇中多以馬鞭來代替馬,或作爲騎馬的象徵,因此凡手持馬鞭揮舞着上場後運用圓場、翻身、臥魚、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連續做出打馬、勒馬或策馬疾馳的舞蹈動作的組合就是京劇的趟馬。

一般用來表示人物騎馬的心情,或用來顯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動目的。文官武將、男俠女士、扎靠穿蟒、長短衣褲均可使用這一舞蹈程式。大致可分爲單人趟馬、雙人趟馬、四人趟馬。

如《盜御馬》的竇爾墩在盜馬後趟馬旨在表現人物的洋洋得意;《姑嫂英雄》的薛金蓮回樊江關搬兵時的趟馬是爲表現人物的急切和年輕驕傲;《馬踏青苗》的曹操趟馬則爲表示人物在馬踏青苗時由驕橫、狂妄而驚恐、懊惱、狡詐的思想變化;在《楊排風》中有楊排風與孟良的雙人趟馬;在《大溪皇莊》中有蔡金花等四人趟馬;《追韓信》中是韓信、蕭何、夏侯嬰三人在互相追趕時依次上場趟馬。 圖爲淮劇《藍齊格格》-陳芳表演的郊外追李中的趟馬。

京劇“趟馬”是什麼意思?有男女之分嗎?

一般趟馬中的人物還有三打馬並高喊“得,馬來!”的內容。但也因人、因戲而異,如女的角色大多不喊,如情節不緊張也不用三打馬。

趟馬有男女之分。男趟馬中的“跨蹬上馬”、“調轉馬頭”、“馬騰前蹄”、“抱鞭勒繮”、“縱馬飛奔”、“背鞭策馬”、“飛越天塹、“甩鞭打馬、“握鞭勒馬”、“催馬奔馳”,由丁字步,弓箭步、跑圓場、踢、擡、吸、騙、跨腿、山膀、飛腳、翻身、射燕、大跳等技巧及各種持鞭的基本造型組成。

女趟馬中的“觀路擇行”、“取道前奔”、“駃騠越壑、“艱渡沼澤”、“極目遠望”、“良驥駸駸”、“馬失前蹄”、“策鞭催馬”、“縱馬騰躍”、“裁鞭摧行”,則是由跑圓場、踏步、丁字步、碎步,雲手、山膀、翻身、下腰、幹轉、跳坐(俗稱屁股坐子)及各種持鞭基本造型組成。

戲曲程式化的這種表演技巧,不是憑空臆造的,它是吸取了當時社會生活內容,加以提煉美化並予以適當的藝術。誇張而逐漸形成的。所以,趟馬中的複雜高難技巧及優美的舞蹈身段,能形象地表現英雄豪傑躍馬揚鞭的情態。

京劇“趟馬”是什麼意思?有男女之分嗎? 第2張

趟馬,是難度較大的身段表演技巧。首先,要求腳底下、身上、手上、臉上要有功夫——腳下的圓場跑起來要快、要穩,要做到。疾如流水”:身上要保持不僵、不懈,要掌握住身法中的前衝,後靠、左移、右擺,上下相隨,左右相合的規律,手中的馬鞭要做到抱。背、勒,舉、託、涮、緩招式清楚,不慌不亂,臉上要做到傳神

。如女趟馬的“觀路擇行”的亮相,先是甩頭變臉的剛健的。放神。亮相,然後通過送神雙目遠望來表現行至三岔路口在選擇要走的路;再如男趟馬的”馬騰前蹄”,除了雙手抱鞭、吸腿,身向後仰的身段動作外,而更主要是通過炯炯有神仰視目光的亮相,勾起觀衆對馬驚急拉繮的驚險情景的想象。要做到“心與意臺”、“意與神合”、“神與形合”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哏苦的努力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