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唐朝時期,女性hi如何修飾自己的?

在唐朝時期,女性hi如何修飾自己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的強大,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有體現。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十分講究女性的修飾,所謂“婦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婦女修飾容貌被提升爲普遍的必須遵守的社會道德。

古代有所謂“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女子修怖容貌不僅以情感爲動機,而且也被理義所認定和推動。

在唐朝時期,女性hi如何修飾自己的?

這樣,談到後宮美女的梳妝打扮,就是自然而然、天經地義的事。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尤其是女子,愛美幾乎是女人的一種本能。

即便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困婦女,稍微有一點錢便要買一包胭脂,打一點頭油,而貴族婦女尊貴優裕,終日無所事事,每日梳妝打扮自然是她們最爲樂意的必修課。

至於宮中的美女們,那就更是如此,因爲,她們最悠閒,也最有條件,而且生活的唯一目的是以自己的美豔秀色贏得皇上的歡心。

女人們求美求異的意識歷來是很濃郁的,差不多每代都有流行的髮式以及面妝的起落。

東漢桓帝時,宮中流行愁眉、啼妝、墮馬譬、折腰步、齲齒笑,傳遍京師,以至影響全國。

所謂愁眉,即細而彎的眉毛。

啼妝是指在下眼瞼薄施胭脂,看上去像剛哭過的一樣。

墮馬譬是把頭髮譬倒在一邊。

折腰步是腳跟和身體不是一條線。

齲齒笑則是像牙疼的人抱着牙在笑。

中國古代的文人對於女子們趨從流行妝的現象很注意,他們發現女子們在趨從、仿效中還往往添鹽加醋,標出些新花樣。

比如宮中流行高髻,城中和四方則又高出一尺;宮中雅尚廣眉,城中和四方就描眉至於半額;宮中喜用寬袖,則四方几乎將一匹布全披掛在身上。

中國古代的女子們對於宮中流行的妝飾興趣極濃,她們甚至於不加分辨,一意仿效。比如楚王好細腰,結果女子們爭相節食,傳播開來以後,傾國的女子都弱柳迎風,面黃肌瘦。

唐僖宗逃難成都,隨行的宮女適應非常時期爲應付急變,簡化了打扮,只將頭頂系根細絲,髮式和囚徒相似,稱爲囚髻。

結果沒料到,成都的女子都紛紛仿效,一時囚髻遍於成都,並呈漫延之勢。

宮中的後、妃、美人和社會上的貴婦喜歡梳高髻,以示尊貴,而屬於宮婢類的宮女則愛梳類同牛羊耳朵的雙髻。

高髻在梳妝上比較複雜,一般要別人合作方可完成。宮中有時限制什麼身份的女子才能梳什麼髮髻,但髻的式樣變化萬端,也難以一一歸類。

隋唐的高髻有許多種,主要的有飛天髻、螺髻、望仙髻、驚鴻髻、拋家髻、半翻髻。

這些髻式有的是隋唐以前就有的,有的是隋唐時期產生的。

飛天髻始於南北朝,式樣十分浪漫,因而很適於奢華富麗的隋唐女子們的口味,並一直延續了下去,歷兩宋至於明代,流行不衰。

飛天髻與佛教有關,而起於唐初盛行於武則天時代的螺髻也是繫於佛教信仰,據說,釋迦佛的髮型就是螺髻。

望仙髻的梳法和飛天髻相似,打兩股環狀髻,聳在頭上,看上去像望仙人來臨,但形狀不如飛天髻浪漫飄逸。

唐玄宗喜歡望仙髻,因此開元、天寶時期的宮女喜歡梳望仙髻,以取悅於仙人般的玄宗。

驚鴻髻興起於曹魏宮中,到隋唐時盛行不衰,其形狀是飛鳥展翅欲飛的瞬間姿態。

在唐朝時期,女性hi如何修飾自己的? 第2張

唐代宮中十分流行的拋家髻秀雅美觀,其式樣是兩髻蓬鬆向後攏,好像兩髻抱面,頭上做成椎形的朵子。

半翻髻和拋家髻梳法相似,但式樣略有不同,半翻髻同樣流行於隋唐宮中,很得美女們的青睞。

髮髻梳成以後,還需要插戴各種髮飾。戴髮式純是爲了美觀,而簪、釧 之類既具有美又具有用的雙重價值,其中首要的價值是用。

簪是用來固定頭髮的,古代中國的男女都用。唐詩人杜甫就曾寫道:“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皇帝在節日的時候,常賜給大臣用珍奇物品製作的簪子,而大臣們犯罪,往往要摘下簪子,頭上便只有一個囚髻。

宮中的后妃們都有許多簪子,有玉製、骨制、金制、銀製、犀角制、象牙制和其它金屬製多種。

后妃們在宮中犯有過失,往往要在皇帝面前脫簪,並摘下耳環。

釵有金釵、銀釵、玳瑁釵等珍奇物品製作的不同種類,其形狀是有兩條枝。釵上的裝飾花樣有鳳、燕雀、騖、花卉。

隋唐時的釵爭奇鬥勝,價值昂貴。唐代一支玉釵在當時市場上售價就達七十萬錢。

唐代有一枚九玉釵,上面刻有九鸞,五色並呈,上面有玉兒二字,原來是齊東昏侯的寵妃潘玉兒的遺物,其價值可謂連城。

後宮的后妃美人們在裝飾頭髮的同時不會忘記尋找保護保養頭髮的方法。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宮中出現了一種叫做香澤的護髮劑,塗在頭髮上,光亮潤澤,防止乾枯。

漢成帝的寵妃趙合德沐後用九回香膏潤髮,隋湯帝時,寵幸的宮女朱貴兒插崑山玉撥,不用蘭膏,而鬢鬟鮮潤。由此可知, 隋時宮中已經普及了蘭膏等潤髮物。

與髮飾並行的是面妝。宮中女子幾乎無一人無時離得開胭脂、粉黛之類。

所謂:毛嬙是天下之姣人,是靠脂粉香澤而後美麗的。

脂粉費便歷來成爲宮中費用的一大項。隋煬帝時,吳絳仙善畫長眉得寵,宮女爭效畫長娥眉,結果日給宮中螺子黛五斜還不夠用。

唐代馳名的面妝是梅花妝,梅花妝據說起自於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

壽陽公主曾臥於含章殿檐下,一朵梅花飄落在她的額上,印出五瓣花形,幾天竟洗不去,皇后發現公主額上的梅花印十分美觀,便讓她留住。

梅花妝就流傳下來,到了竟相奢侈的隋唐時期,宮中遂盛行起來。

到武則天時,上官婉兒施用梅花妝,配上她的天生麗質和過人的聰慧,形成高峯。

宮中除了規定的服飾以外,還有變化萬端的時裝。

南朝出現的寬袖熱,到隋唐時仍是后妃宮女們喜愛的式樣。

窄袖小衣先在北朝中流行,後來影響及於隋唐,到唐初和盛唐時期就超過寬衣長袖的風尚,成爲后妃們爭奇鬥豔的一種時裝。

窄袖小衣在隋唐以前是以節儉實用而大加倡導的,但隋唐盛行窄袖小衣,並不是爲了節儉,而是尚奇鬥美。

窄袖衫是胡服中男子的衣着,唐玄宗時,宮女穿男裝成爲時髦,便竟穿窄袖衣物。

當時的宮女們快樂無比,動輒騎馬遊樂,於是,便於騎馬遊樂的胡服窄衣小袖就被宮女們所喜愛。

盛唐的繁榮膨脹了整個社會的慾望,到處洋溢着泱泱大國的富足和天朝應有盡有的滿足,豪爽、奢華,尋求快樂和刺激就成了後宮美人們的一種追求。

這時的宮女們既好紅裝又好武裝,她們身穿男式的圓領袍衫,窄衣短袖,有的甚至還裹上襆頭,腳蹬軟靴,頗爲洋洋得意,快樂無比。

北朝時,宮人騎馬外出穿的是冪瞝,即一種全身障蔽的衣服,隋唐時期繼承了下來,目的是防止路人窺看。

到了武則天執政,冪瞝不再盛行,而代之以帷帽。

帷帽形狀像雨笠,帽檐下黑網至頸,用以遮擋面目。

玄宗時,宮女改戴胡帽,或戴襆頭,或者乾脆不戴帽子,即史稱的:“靚妝露面,無復障蔽。”

而這時女子身上穿的幾乎都是窄油圓領的男裝。

安史之亂以後,窄袖袍衫消失了,代之以以前的寬衣大袖。

唐時宮女的服裝一般是上身衫襦,下身長裙。盛唐改變了女子們的觀念,宮女們開始享受在繁榮的刺激下興起的開及半胸的窄袖或寬袖短衫。

宮中裙子的種類極多,隋至唐初的裙裝尚窄,到盛唐時裙式越來越寬大,裙上折襉密佈,飄動感很強,正可以和飛天髻等髮式配合。

隋唐時時尚的裙裝顏色很多,但基本原色裙爲紅色、黃色、綠色,都很鮮豔。

楊貴妃愛穿黃裙。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擁有兩件百鳥裙,可謂曠世珍品。

百鳥裙是由負責後宮衣物的機構尚方製作的,是用百鳥的羽毛織成。

在唐朝時期,女性hi如何修飾自己的? 第3張

百鳥裙的顏色五彩紛呈,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此裙正面看是一種色,反面看是一 種色,陽光下呈一種色,陰影裏又是一種色,分不清什麼是其本色,只是在其變幻不定的色彩中,閃爍着栩栩如生的百鳥圖,真是神奇而不可思議。

能和百鳥裙相提並論的是隋煬帝爲宮女們設計的花籠裙,花籠裙用絲織成,薄而透明,上面彩繡着鮮花、飛鳥,幾可亂真。

唐代的后妃宮女喜歡肩搭披帛,披帛上面繡着活靈活現的花卉。

披帛和帔肩興起於秦代,秦始皇曾令宮女們披淺黃銀泥飛雲帔。

唐時女子出嫁時用披帛,出嫁後用帔肩。

玄宗開元年間,詔令後宮二十七世婦和寶林、御女、良人等等,在隨侍和參加後廷宴會時,披有圖案的披帛。

宮女們在端午節,都要披華麗美觀的披帛,稱爲奉聖巾或續壽巾。

和宮中繁榮而開放的氣氛相匹配,唐後宮盛行重臺履。

重臺履履頭高起,履底較厚。高起的履頭呈各種形狀,如花狀、鳥狀、笏狀,露在裙袍外頭。

岐頭履的形式也盛行宮中,深得女子們的喜愛。

唐太宗的髮妻長孫皇后就愛穿歧履,履頭向上翹起三寸左右,呈凹狀,用丹羽織成,履上鑲嵌雲狀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