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的言官體系有哪些利弊?爲何沒能起作用呢?

明朝的言官體系有哪些利弊?爲何沒能起作用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明朝有一個特殊的羣體,這部分人雖然地位很低,權利卻極大,他們就是言官。明朝言官制度到底是怎樣的?有哪些利弊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言官制度早在明朝初期就存在了,主要包括: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侍御史這幾個官職。除了這幾種言官外,還有一種重要的言官---給事中。所謂的給事中就是六部中各自選擇兩個人成爲給事中,這個職位僅是正七品,這些人組成的明朝的言官體系。言官的之所以會出現權利很高的情況,是皇帝爲了讓他們發揮監察大臣的作用,不會因爲自己的權利低而不敢說話。

明朝的言官體系有哪些利弊?爲何沒能起作用呢?

在明朝言官體系建立的同時,宦官制度也開始逐漸建立。當然此時的宦官權利並不大,基本上就是服務皇室成員的奴僕。這個時期言官是穩穩壓着宦官的,不過這一切在明英宗有了反轉。英宗時期,朝政被三楊和太后把持。正因如此,英宗從小就對自己身邊的太監王振產生了深厚的信賴。在太后和三楊去世後,明英宗正式開始掌權,於此同時,宦官王振的權利也是水漲船高。

王振在把控權利後,就開始打壓言官。言官因爲職位低下,內部開始分化成兩股:一部分爲了自己的前途,選擇投靠了王振。其中一位言官右都御史陳智,然後找藉口攻擊其他言官沒有盡到責任,應當被懲罰,最後英宗決定所有給事中都杖責2二十。這件事過後,言官因爲害怕受到懲罰,往往不敢輕易說法,失去了他們原有的作用。

明朝的言官體系有哪些利弊?爲何沒能起作用呢? 第2張

這種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大量的言官開始紛紛倒向王振等宦官勢力。他們成爲了王振干政的工具,他們到處蒐羅大臣的罪狀,大量和王振不對付的大臣被彈劾,直到最後朝堂上已經沒有敢指責王振的大臣了。

由於宦官經常服侍皇帝,所以對於皇帝來說,這些人更得他們的信任。而且言官經常因爲意見相左而互相爭吵,遇到明君還好,一旦遇到怠政的皇帝,言官就容易引起皇帝的反感。一旦皇帝不上朝的情況下,宦官們經常會帶替皇帝看奏摺,這時言官的功能基本上已經沒有了。而一旦宦官專權,這些言官不僅沒法壓制宦官,反而往往會成爲宦官控制朝政的工具,這也是明朝言官制度的失敗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