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費禕,字文偉,三國時期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爲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器重。費禕性格謙恭真誠,頗爲廉潔,家無餘財。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竟然是衛將軍姜維。畢竟姜維與費禕政見不合,已經是蜀漢上下皆知的事,而刺客也是姜維招降的魏將。直到幾個月後,這起刺殺案才終於水落石出。

費禕被刺

公元253年正月,蜀漢大將軍費禕在漢壽舉辦歲首大會,蜀漢文武百官都前來參加。

宴會開始的時候,文武官員們在一番商業互吹中,其樂融融,就連從曹魏降將出身的左將軍郭脩都徹底融入了其中。

宴會到了中後期,大將軍費禕都已經稍微喝得有點多,陷入微醺的狀態,這時候,郭脩突然從座位上起身,端着酒杯,向費禕走來。

就在大家都以爲郭脩準備向費禕敬酒的時候,郭脩走進費禕,突然扔掉手中的酒杯,反而從掛在身上的馬鞭中掏出一把匕首,毫不猶豫向費禕刺去。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別說費禕本來就有點醉酒,身爲文官的費禕哪怕是正常狀態,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也很難躲過如此近距離的刺殺。

衆多文官們還在驚詫不已,腦袋沒轉過彎來,武將出身的官員和廳內的侍衛已經拔出武器,將郭脩亂刀砍死。

十六年歲首大會,魏降人郭脩在坐。禕歡飲沈醉,爲脩手刃所害,諡曰敬侯。——《三國志·費禕傳》

幾天之後,費禕終於因爲失血過多,搶救無效身亡。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第2張

郭脩,何許人也?

郭脩,原本是曹魏官員,涼州西平人,在曹魏中官職並不高,曹芳詔書中稱其爲“故中郎”,最多也就是中郎將的官職。

在衛將軍姜維一次北伐時,將郭脩俘虜,然後降蜀,被劉禪封爲左將軍,遠遠高於他以前的中郎將之職,不可謂不厚待。

然而,從曹芳的詔書上看,郭脩雖然投降,但是身在蜀國心在魏,投降受封只是爲了找到機會爲國盡忠。

他的第一目標自然是蜀漢皇帝劉禪,爲此他多次主動去接觸皇帝,希望能近身,尋到刺殺的機會。

可惜,劉禪身爲皇帝,身邊的護衛工作還是很到位的,郭脩始終沒有尋到機會,無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將刺殺目標換成大將軍費禕。

同年八月,郭脩刺殺蜀漢大將軍費禕的消息已經被曹魏證實,於是魏國皇帝曹芳下詔,褒獎郭脩的忠義,追封他爲長樂鄉侯,兒子襲爵,並被拜爲奉車都尉。

八月,詔曰:"故中郎西平郭脩,砥節厲行,秉心不回……其追封脩爲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諡曰威侯;子襲爵,加拜奉車都尉;賜銀千鉼,絹千匹,以光寵存亡,永垂來世焉。"——《三國志·三少帝紀》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第3張

衛將軍姜維的嫌疑

費禕被殺後,誰的嫌疑最大?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身爲衛將軍的姜維都很難洗脫嫌疑,畢竟無論從動機,還是客觀條件上來看,姜維的嫌疑都是最大的。

1.殺人動機:姜維與費禕的矛盾早已人盡皆知,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調和。

2.客觀條件:郭脩是怎麼從曹魏到蜀漢的?就是被姜維俘虜的,而且姜維身爲涼州天水人,也曾經是魏國的降將出身。

正因爲同是涼州人,也同樣是降將出身,所以姜維才一力保舉,將毫無名氣的郭脩提拔到前將軍之位,這中間姜維付出了很多。

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郭脩刺殺費禕,與姜維是脫不開關係的,最起碼也是識人不明。

大將軍費禕與衛將軍姜維的矛盾

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姜維是諸葛亮一手培養起來的繼承人,這句話當然不對,但是也說不上錯。

不對,是因爲,諸葛亮的繼承人是蔣琬,這可不是《三國演義》中,在諸葛亮臨死前,劉禪派人前去詢問得到的答案。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第4張

而是諸葛亮主動給劉禪上書,向劉禪推薦的。

因爲這個繼承人的原因,蜀漢還發生過一件大事,就是楊儀殺魏延一事,本來楊儀與魏延雖然有矛盾,但是也不用非得置他於死地,可惜楊儀太過自大,他以爲諸葛亮死後,他就能以丞相府長史的身份順利接替諸葛亮的丞相之位。

誰知道,諸葛亮在此之前,已經暗中給劉禪上書,指定了繼承人爲留府長史蔣琬,讓楊儀白高興一場,並且犯了大忌,殺死大將魏延,從而不僅無緣丞相之位,甚至整個蜀國都容不下他,最終慘淡收場。

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爲尚書令、益州刺史。儀至,拜爲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三國志·楊儀傳》

回到上面,說對,是因爲自諸葛亮以後,蜀漢上下,對北伐一事最積極的莫過於姜維,從這方面來講,他是真的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

也正因此,姜維與費禕在政治理念上是水火不容,因爲費禕是堅決反對繼續北伐,空耗國力行爲的。

249年,姜維率軍出西平,不克而還。後來又自認爲自己熟悉西涼風俗,文武雙全,所以想拉攏羌人、胡人爲己用,從而控制隴西。

可是每當姜維想率領大軍前往的時候,都被大將軍費禕制裁,使得姜維所率領的軍隊不超過萬人。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第5張

爲什麼姜維和費禕會鬧成這樣呢?

首先,他們理念不同,姜維武將出身,身爲武將,開疆拓土是本性,要是姜維沒有這個進取心,想來也不會被諸葛亮看重。

而費禕是政客出身,搞政治的,更看重的是利益最大化。對於當前蜀漢來說,明眼人都知道,長久的征戰必然導致國力虛弱,與其如此,不如慢慢發展自己的內政,猥瑣發育起來了再去考慮北伐的事。

關於這個分歧,其實很難分辨是非的,畢竟姜維空耗國力是真;而穩紮穩打,最終蜀漢被消滅也是事實。

其次,他們的身份雖然有差,但是差別並不明顯。

這還得從蜀漢四相說起,名義上四相都是指的蜀漢的四位宰相,可是真正的權傾朝野只有諸葛亮,也只有諸葛亮是丞相身份。

而蔣琬先是拜尚書令,令益州刺史;然後升遷爲大將軍,錄尚書事;後來授命開府,升爲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

而費禕就更差了,蔣琬升遷之後,費禕升爲尚書令;蔣琬重病之後,費禕才被升爲大將軍,錄尚書事;直到死的前一年纔剛被受命有開府之權。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第6張

總得來講,所謂的四相,權力是一個不如一個,這也是劉禪的高明之初,於無聲之處徹底掌控了朝政,收回了當時被諸葛亮攬去的權力,使得皇權再次徹底凌駕於宰相權力之上。

而姜維就是劉禪制衡費禕的存在,不僅在職位上是衛將軍之職,而且與費禕共錄尚書事,也就使得他的職權僅次於費禕,並且差不了太多。

費禕死後的那年夏天,姜維就終於如願以償率軍出征,雖然被雍州刺史陳泰擋住,但是總算如願以償了。

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三國志·姜維傳》

費禕死的第三年,姜維就被升爲大將軍。

從姜維的升遷史來看,蜀漢上下最終確定了姜維與此次刺殺事件無關,雖然晚了幾年升遷大將軍,但是那也是對他識人不明的懲罰。

事實上也是如此,姜維雖然是降將出身,但是也算爲蜀漢鞠躬盡瘁,一生致力於伐魏大業,他不可能去刺殺費禕,更不會用如此明顯的手段。

刺殺費禕的真兇

費禕被殺半年之後,魏國對郭脩進行追封,表面上來看,好像是魏國宣佈,對“刺殺費禕”這一恐怖行動負責,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

有人說“費禕不死,蜀漢不滅”,這句話無疑是有誇大的成分。

費禕遇刺身亡,第一嫌疑人爲什麼是姜維? 第7張

雖然費禕執政期間,以休養生息爲主,使得蜀漢百姓安居樂業,開始恢復屢次北伐耗費的國力。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做不過是飲鴆止渴,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蜀國是三國最弱的現狀,最終只能慢慢被魏國所滅。

因此,《三國志》作者陳壽說:“費禕不過是個中才之相,他的死並不能影響一國之興亡”。

且劉禪凡下之主,費禕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無關於興喪。——陳壽

所以說,魏國根本沒有必要去派人刺殺費禕,哪怕是刺殺劉禪,也沒有必要。

如此一來,這起刺殺案就只有一個真相:郭脩的個人選擇。

事實上,陳壽也算這麼看待的,並且對郭脩此舉頗爲看不上眼,覺得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投機主義者。

郭脩在魏,西州之男子耳,始獲於蜀,既不能抗節不辱,於魏又無食祿之責,不爲時主所使,而無故規規然糜身於非所,義無所加,功無所立,可謂"折柳樊圃",其狂也且,此之謂也。——陳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