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爲什麼說在伐交上,劉備的蜀漢集團犯了嚴重的錯失是?

爲什麼說在伐交上,劉備的蜀漢集團犯了嚴重的錯失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外交策略的錯誤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爲了爭奪天下,進行了殘酷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三個國家在各個戰線上都各顯其能,讓我們觀看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歷史活劇。

三國的謀士衆多,各種奇謀妙計層出不窮。即便謀士實力最差的劉備,也有戰勝實力最強的曹操的機會。在定軍山一戰失利後,曹操爲夏侯淵的死十分痛惜。他還專門問是誰爲劉備出謀劃策。當知道是法正的謀略後,曹操還酸溜溜的說,我就知道劉備想不出來這樣的謀略,一定是有人教他。

爲什麼說在伐交上,劉備的蜀漢集團犯了嚴重的錯失是?

不過,隨便曹操怎麼說,漢中之戰的結果還是以他的失敗而告終。我們可以從這些事實看出來,在伐謀這個層次上,三個國家都各有千秋,只有謀士數量的多少,而沒有謀略的高低之分。

那麼,除了伐謀,接下來就是伐交了。我們從這個方面看,就可以看到,在伐交上,劉備集團的錯失是嚴重的。這使得劉備集團處於十分不利的境地,也吃了大虧。可以說,劉備爭奪天下的失敗,和伐交失利有着很直接的關係。

一、曹操的外交手段,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三國之中,外交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曹操。曹操在奉迎漢獻帝回許都後,就牢牢抓住這個有利條件,使自己擁有大義的名分。曹操利用漢獻帝朝廷的政治招牌,不斷對外發布詔書,用朝廷的名義下達命令。當時的大部分小勢力,一般是不會和漢獻帝的命令作對的。這就使曹操擁有了將敵人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有利條件。

在和袁紹的戰爭中,袁紹就嚐到了其中的苦頭。他在剛開始看不起漢獻帝,不接受手下人奉迎漢獻帝的建議。等到曹操的詔書到來的時候,袁紹才感到了自己的愚蠢。他感到十分被動,因此就故意找茬,和曹操作對。他先是要曹操把漢獻帝遷到離自己近的,後是嫌漢獻帝給自己的太尉的職位低。曹操拒絕了袁紹遷都的要求,而將自己大將軍的職位讓給袁紹。

我們從這裏,就可以看到曹操的外交手腕。曹操在奉迎漢獻帝后,擁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力。有了漢獻帝在手裏,他就算是不擔任大將軍的職位,也對自己沒有什麼影響。而袁紹接受了漢獻帝的封號,就承認自己是漢獻帝的臣子。在面對曹操的時候,就難免投鼠忌器。事實上也是如此,袁紹在將公孫瓚擊潰後,沒有接受田豐的建議,討伐曹操。而是等到整個北方四州都統一後,纔將目標轉移到曹操身上。這裏面就有曹操的外交原因在裏面。

爲什麼說在伐交上,劉備的蜀漢集團犯了嚴重的錯失是? 第2張

同樣,曹操在面對身邊的各個割據勢力,也發揮了自己的外交專長。他在官渡之戰前,依靠外交手段,安撫了四周的勢力,使得張繡歸降,劉表中立,大大減輕了自己在軍事上的壓力。在隨後的征戰中,關中、漢中之戰,曹操得益於朝廷大義的名分不淺。

就算是對劉備和孫權,曹操也沒有放棄外交的努力。他依然沿用對袁紹的方法,只要你們承認漢室的統治,不獨樹一幟,我就依靠漢室的官職來約束你們。當劉備佔領荊州南部的時候,劉備和孫權互相向朝廷推薦做荊州牧、徐州牧,曹操也沒有留難。

可以說,在曹操的一生中,他將漢獻帝這塊招牌使用得淋漓盡致。當孫權上書勸曹操代漢當皇帝的時候,曹操笑着說,孫權這是想把我放到爐火上烤啊。到死,曹操都沒有拋棄漢獻帝這塊招牌。依靠外交手段,曹操在戰略上佔盡了便宜。

二、孫權的外交,亦敵亦友。

在三個國家中,孫權的外交是最靈活的。孫權和曹操、劉備都是亦敵亦友的狀態。這使得孫權可以依據自己的需要,按照具體的情況,來實行自己的戰略。

早在孫權和曹操沒有發生正面衝突的時候,孫權就和曹操建立了外交關係。曹操封孫權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也接受了。孫權依靠曹操的封號來鞏固擴充自己的勢力,同時也使得曹操產生了不切合實際的幻想。

在赤壁之戰前,曹操以爲與孫權有着一定的外交基礎,自己再做一下外交努力,就可以兵不血刃的解決東南的問題。於是,曹操向孫權寫信,恫嚇孫權投降。而曹操的部下甚至幻想,孫權可能會消滅劉備來投靠曹操。在這種嚴重的戰略誤判下,曹操沒有進行休整,就把兵力投入了戰場。結果,曹操被孫權玩弄了。孫權和劉備結盟,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曹操因此失去了一舉統一江南的機會,撤回北方。

而孫權並沒有因爲和曹操處於戰爭狀態,就關上和曹操的外交大門。孫權一直想要取回荊州,實現他全據長江的戰略方案。可是,當孫權發現,以和平的手段無法要回荊州的時候,就決定武力奪回荊州。

於是,孫權就在曹操攻打濡須口的時候,向曹操請降。曹操接受了孫權的投降,還跟他結成聯姻關係。這樣孫權在和劉備盟好的情況下,又暗中和曹操結成了聯盟。

在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的時候,曹軍在初期遭受了大敗。曹操本來想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但是這時他的手下提醒與孫權的暗中聯盟的關係。孫權這時也看到關羽的荊州後方空虛的機會,向曹操上表,要求討伐關羽爲曹操效忠。曹操當然同意了孫權的請求。就這樣,孫權襲擊了荊州,擒殺了關羽。

爲什麼說在伐交上,劉備的蜀漢集團犯了嚴重的錯失是? 第3張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孫權將聯盟的對象改爲曹操。在曹操死後,曹丕篡漢的情況下,孫權不惜向曹丕稱臣。這樣,孫權就獲得了曹丕的支持。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雖然曹丕的大軍在旁邊虎視眈眈,可是由於孫權的外交手段,沒有發動對孫權的進攻。這使得東吳逃脫了滅頂之災。

等到夷陵之戰後,劉備的威脅消除後,孫權又和曹丕撕破臉皮,不聽從曹丕的命令,雙方再次發生了戰爭。這時,孫權又將聯盟的目標轉換爲劉備。他在隨後是歲月裏,再次和蜀漢聯盟,共同抵抗曹魏。

孫權利用曹魏和蜀漢的矛盾,巧妙的運用外交手段。他通過變換聯盟對象的辦法,使得自己獲得雙方的幫助。在此基礎上,孫權軟硬兼施,最終奪回了長江上游的荊州,使得自己實現了全據長江的戰略目標。最終,孫權帝王,奠定了東吳的基業。

三、劉備的外交,一成不變。

在三國的外交中,最成功的是劉備,而最失敗的也是劉備。成功的是,劉備通過外交手段,白手起家,成就了一番功業。失敗的是,因爲劉備的外交手段過於單一,外交對象的一成不變,使得自己大敗虧輸。

在諸葛亮和劉備策劃的《隆中對》中,對劉備集團的外來戰略、外交策略都有所表述。那就是,對於荊益是吞併,對於曹操是對抗,對於孫權是交好,引以爲援。這個方案,在剛開始是正確的,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們可以看到,在遭受了當陽的大敗後,劉備可謂勢單力薄。在曹操的威逼下,劉備已經無力抵抗。在這個時候,劉備執行了結好孫權的外交政策,派諸葛亮去孫權那裏。在諸葛亮和魯肅等人的努力下,孫劉兩家結爲同盟。在赤壁之戰中,兩家的聯軍打敗了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在此之後,劉備又施展自己的外交手段,先是借東吳的軍隊佔領了荊州在長江以南的四郡。接着又從周瑜手中要來了南郡在長江以南的地盤。在周瑜死後,劉備又以自己人馬衆多,江南無法安身,終於從孫權的手中借來了南郡。

由此,劉備實現了《隆中對》裏的第一步,佔據了出兵宛洛的軍事基地。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赤壁之戰後,孫劉兩家一共佔領了荊州六個郡,江夏、南郡、零陵、武陵、長沙、桂陽。而經過劉備的一番運作,變成了劉備佔有南郡、零陵、武陵、長沙、桂陽五郡,而孫權只佔有江夏一郡的局面。赤壁之戰東吳是主力,出兵、出錢糧,最後戰果絕大部分都被劉備拿走。這不能不說劉備的外交手段的高明。

但是,劉備的外交策略有着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劉備忽視了與曹操的外交來往。與孫權不同,劉備從一開始就把曹操定爲自己的死敵。他以匡扶漢室爲名,對外宣傳,曹操名爲漢相,實爲漢賊。並且公開宣稱,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一心一意要消滅曹操而後快。

爲什麼說在伐交上,劉備的蜀漢集團犯了嚴重的錯失是? 第4張

這雖然爲劉備在振奮士氣,凝聚人心方面帶來了良好的效果。可是,這只是宣傳上的需要。在外交上,劉備也採取了這樣的關門主義,切斷了與曹操的外交來往,就大錯特錯了。當時,曹操還沒有篡漢,大家都是在漢獻帝的旗號下爲官。在這個基礎上,本來劉備可以像孫權一樣,採取暗中與曹操來往的外交方式,爲自己獲得有利的條件。

但是,劉備並沒有這樣做。這樣,等於劉備是單方面和東吳外交,而東吳和曹操私下的外交,最後使得劉備喪失了荊州。等到關羽死後,劉備才大夢初醒,想到了和曹家的外交往來。可是,不幸的是,劉備遇到了曹丕這樣的蠢笨的倔人。

曹丕因爲劉備的宣傳,對劉備深惡痛絕。當曹操去世的時候,劉備派人來弔喪,想要修復和曹家的外交關係。可是曹丕下令,只要劉備的使者入境,就立刻殺死他。這使得劉備永遠失去了和曹家修好的機會。

正是劉備忽視了和曹操的外交,使得自己在建立蜀漢後,面臨着一個弱小的蜀國,要對抗曹魏和東吳兩個國家的境地。這是蜀漢絕對承擔不起的任務,這也影響到了下一步夷陵之戰的結局。最終,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永遠失去了爭奪天下的資格。

結語:

在三國時代,三個國家的外交政策以及政策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三國形勢的走向,影響了三個國家的命運。如果外交的策略高明,使用外交手段得當,就會使得自己的國家得當發展,壓制其他國家。

在外交策略上,運用最好的當屬曹操,其次是孫權,最後是劉備。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利用漢獻帝的招牌,把外交手段運用到了極致。他利用外交手段,收服割據的勢力,瓦解對方的軍心士氣,甚至驅使對方爲己所用。

而孫權的外交策略則是靈活機動,他並不以個人的好惡爲基準,爲了自己集團的發展,他可以隨時轉換聯盟的對象,改變自己的對手。他的舉動詮釋了那句著名的話,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最後運用外交策略最差的就是劉備。他和孫權的外交往來本來很好,也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可是他單方面的關閉了和曹操的外交大門。這使得他只有孫權一個盟友可以依賴。當孫權背盟之後,劉備才尷尬的發現,自己要同時面對兩個敵人。劉備完全不能利用曹操的勢力來倒逼孫權。這樣,劉備的錯誤的外交策略,使得他落入了失敗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