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蜀漢伐吳劉備真的做錯了嗎 劉備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蜀漢伐吳劉備真的做錯了嗎 劉備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蜀漢伐吳嗎?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劉備原本想着靠賣草鞋發家致富,結果碰上黃巾之亂,意外從軍,還認識了關羽、張飛兩位精壯的漢子,雖然前半輩子被曹操追着砍,爲了保命,把老婆孩子都扔在路上了。但是劉備沒有放棄理想,終於佔據了荊州和益州,成爲一方諸侯,並且在漢中正面打贏了曹操,北上長安復興漢室指昌可待,形勢一片大好。但就在這個時候,孫權趁着關羽和曹操作戰的時候,背刺了荊州,很不道德的砍了關羽的腦袋,還跟曹魏站在了一邊,討走了荊州的合法歸屬權。一、蜀漢伐吳在有合理的理由與合適的時機因爲孫權這一波神奇的操作,劉備不僅失去了二弟關羽,還丟失了整個西荊州,別說是劉備,整個蜀漢集團都不可能原諒東吳,要知道好多蜀漢骨幹就是荊州人。

蜀漢伐吳劉備真的做錯了嗎 劉備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有趙雲這種元老級別的人反對伐吳,但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報仇,而大衆的意志是不可違背的,違背底層意志的領導下場都很慘的。從戰略上講,其實這時候劉備選擇進攻東吳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錯誤,一來東吳的主力軍團必須和曹魏對峙,在西線不大可能佈置太多兵力,二來,南京方面的孫權,其軍事能力一直非常穩定,好像進攻戰就沒有打贏過。在劉備看來,這時候打孫權是穩賺不賠,除此之外,吳軍已經佔領了今天的重慶巫縣,距離蜀地僅僅一步之遙,這都快到家門口了,不想打也得打。經過長達一年的戰爭準備,公元221年6月,劉備終於完成了大部分的戰前軍事部署,第一波動身的是張飛,劉備讓張飛領兵前往江州。

張飛脾氣不好,經常抽打士兵,侵害普通士兵的生命健康權,所以士兵就半夜把張飛的腦袋給砍了。劉備連續損失了關羽、張飛兩位義弟,內心非常憤慨。8月,劉備集結了大約5萬人,踏上了討伐東吳的道路。孫權聽說劉備動手了,竟然主動和劉備講和,蜀漢集團肯定不會同意和孫權講和,所以孫權立刻調過頭,跑去曹丕手下當了個大魏吳王,不得不說孫權打仗的功夫一般,但是牆頭草的功夫還真是一流的。而作爲三國最強的曹丕在整場戰役中表現也一直非常迷,整個夷陵之戰期間,曹丕竟然一點反應也沒有。這裏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因爲曹丕是篡位登基,後方不穩,不敢輕舉妄動,另一種是戰爭的前期準備時間太長,等到曹丕動手的時候,夷陵之戰已經打完了。

蜀漢伐吳劉備真的做錯了嗎 劉備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二、孫權重用陸遜,劉備則出現了戰術錯誤,終致失敗蜀漢水軍先奪回了離自己最近的城市巫縣,然後向東奪取了秭歸,武陵山土著的首領沙摩柯一聽劉備打回來了,立刻帶着族人投靠劉備。武陵士著與劉備的聯合,意味着吳軍在山區的第一道防線自行瓦解。面對劉備的毒打,孫權非常誠懇地認識到自己軍事能力上的缺陷,並且很誠懇地任用了一名非常靠譜的將領陸遜。人們總是以爲陸遜是個書生,但其實陸遜在之前已經有不少作戰經驗了,而且懂得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可見孫權雖然人品渣了點,但是在用人方面還是有點水平的。陸遜爲了加大戰略縱深,主動退出了武陵山區,5萬吳軍主力部隊撤至長江北岸,而江南只留下孫桓防守夷道城。

公元222年2月,劉備的4萬主力部隊穿越了武陵山區,在猇亭現身,而黃權則領着1萬餘人在長江的北岸和陸遜的主力部隊對峙。同時因爲這一段長江兩岸沒有什麼空曠地區,劉備不得不將營壘分散在長江兩岸的空地上,最終夷陵之戰呈現出一種非常奇葩的部署。蜀漢1萬人的偏師對抗陸遜5萬人的主力部隊,而江南孫恆以手下不到1萬人的吳軍對抗劉備4萬人的主力部隊。孫桓駐守的夷道城是整個荊南地區的門戶,一旦失守,劉備就可以收復整個荊州南部。陸遜在江北的部隊就會陷入被蜀漢兩面夾擊的不利境地,所以夷陵之戰決勝的地方,就是小小的夷道城。從2月到6月,蜀漢軍隊對夷道城不斷髮動猛攻,不少吳軍將領害怕夷道城失守,主張分兵支援孫恆,但陸遜堅守不出,因爲夷道城是他本人親自修築的,只要孫桓不投降,問題應該不大。

經過4個月的堅守,孫桓終於憑藉偏師,擋住了劉備4萬人的主力軍團,這個時候的夷道城就像一塊菜板一樣,而蜀漢軍隊就像被牢牢粘在菜板上的肉,現在只缺一把切肉的刀子。而劉備接下來的一個決定,剛好給了陸遜這把刀子絕佳的反擊時機。原本劉備的水軍一直部署在江上,就連吃喝拉撒也在船上,但不知道什麼原因,劉備突然讓水軍來到岸上紮營,主動解除了陸遜渡江的唯一威脅,可能是劉備想引誘陸遜渡江決戰,因爲蜀漢軍隊已經在這一帶修建了大量的營壘,劉備應該只是想利用營壘來消耗吳軍的主力。陸遜看到劉備放棄了水軍,並且戰事持久,蜀漢軍隊銳氣大減,認爲決戰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命令5萬主力部隊渡過長江,準備進行決戰。

農曆6月正值酷暑,天氣又非常乾燥,南方的草木非常茂密,古猇亭一代十分狹長,劉備爲4萬多人設置的40多個營壘,只能密密麻麻地排布在這狹長地區,再加上夏季吹的是東南風,一旦着火40多個營壘個也不能倖免。陸遜先是試深性地進攻了蜀漢的一座營壘,發現火攻的效果很好,於是開始大規模放火,原本打算消耗吳軍主力的營壘,此刻反而成了蜀漢軍隊的墳墓,40多個營壘無一倖免,全都被大火焚燬。劉備帶着剩下的部隊跑到一個叫馬鞍山的地方,希望利用地勢擋住吳軍,但是劉備犯了一個非常致命的錯誤,在山上紮營雖然易守難攻,可如果後方沒有補給,一旦被圍連水都喝不上。

蜀漢伐吳劉備真的做錯了嗎 劉備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結果陸遜果然四面包圍了馬鞍山,蜀漢軍隊最終也沒有擋住吳軍的進攻,幾乎全軍覆沒。劉備只能趁着夜色向北逃命,乘船逃回了白帝城。東吳一路沿江而上,奪回了祕歸和巫縣,準備再攻白帝城,還好這時候趙雲領着2萬人前來支援。全程看戲的曹丕終於開始搞動作了,吳軍只能原路返回,而江北被遺忘的黃權無路可退,只能帶着人投靠曹丕,至此夷陵之戰終於以劉備的慘敗而告終。一年後,劉備在白帝城病逝,蜀漢和東吳和解。這一戰,蜀漢4萬人被殺,1萬人投敵,總共損失了5萬人。結束語總的來講,伐吳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戰略錯誤,夷陵之戰之所以淪爲劉備空前的慘敗,很大程度上是他本人的戰術失誤。

夷陵之戰的慘敗導致蜀漢國力直線下跌,成爲了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復興漢室的可能性越來越渺茫,畢競三國不是部主角開掛的小說,而是個羣雄輩出的偉大時代。劉備的失敗是可惜的,曹魏最後的失敗也是可惜的,他們都有統一天下的決心與統一天下的能力,但他們生在同一個時代,註定要互相征伐,註定要較個高下。英雄們的戰場讓人熱血奔騰,勝敗總在一念之間,這是真實的歷史,卻精彩勝過小說。像孫權這樣的政治家,雖然個人人品差了些,但是作爲一個政治家,他是值得肯定的,他的用人識人也是一流的,否則怎麼能選出陸遜去戰劉備呢?如果指揮的人不是陸遜,那劉備可未必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