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觀簡介 秦觀代表作

秦觀簡介 秦觀代表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遊,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江蘇高郵人,被尊爲婉約派一代詞宗,被稱爲淮海居士,蘇軾曾戲呼其爲“山抹微雲君”,位列“蘇門四學士”之一。

如何評價秦觀呢?他的一生,比詩詞更憂鬱。

秦觀沒有顯赫的出身,父親只做過小官,但曾在太學學習過,學歷不低。秦觀自幼聰穎過人,過目不忘。不幸的是,在他15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裏的生活也陷入了貧困。爲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30歲的秦觀第一次入京參加科舉考試。這時的他意氣風發,大有捨我其誰的豪邁之氣,可惜開榜之時,從頭看到了尾,也沒在榜上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大受打擊,回到家馬上斷絕了一切交往,獨自一個人看書療傷。

秦觀簡介 秦觀代表作

  秦觀(北宋文學家、儒客大家)

幸遇恩師蘇東坡

元豐四年(1081年),秦觀第二次參加考試,依舊名落孫山。冰冷的現實讓他的頭腦也冷靜下來,後來他在《精騎集》序中反思說自己年少時讀書,能一目十行,偷點懶也比別人學得快,學得好,常以此自負,沉不下心讀書,整天跟着喜歡熱鬧的人喝酒遊玩。痛定思痛,秦觀終於放下了小聰明,認真讀起書來。

除了刻苦,秦觀也認識到一個人光低頭讀書遠遠不夠,還必須有人賞識和推薦,才能入仕。他萌生了拜蘇東坡爲師的想法,此時這位文壇領袖正在離他家鄉不遠的徐州任知州。

蘇東坡已然名滿天下,堪稱文壇泰斗。而秦觀雖有些詩名,不過是一個落第的秀才而已。好在秦家有兩個老相識,分別是孫覺和李常。孫覺是黃庭堅的丈人,曾任湖州知州,李常是黃庭堅的舅父,正在齊州任知州,他們都是蘇東坡的至交。於是,他一方面請李常寫了一封引薦信,另一方面請孫覺將自己的詩文推薦給蘇東坡。恰好蘇東坡和孫覺要到揚州遊玩,秦觀聞訊靈機一動,自己先跑到揚州一座著名的寺廟中,模仿蘇東坡豪放的筆意,在寺廟牆壁上揮毫題詞,然後靜候他們的到來。果然,就像秦觀所預想的那樣,蘇東坡猛然看到寺壁上的題字嚇了一大跳,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也不記得自己曾經來過這兒,還在牆上題過詩。後來,他看了孫覺送上的秦觀的作品,忽然醒悟道:“向書壁者,豈此郎也”——在寺壁上寫詩的人,肯定是這小子!

秦觀於是懷揣着李常的引薦信,拿上自己的得意之作《黃樓賦》,前去拜見仰慕已久的偶像。蘇東坡讀罷,驚呼說:“此屈宋才也!”欣然接納他爲弟子。拜師儀式辦得十分隆重,以致在徐州城引起了轟動。時人記述了當時的盛況:秦觀執弟子禮,儀態雍容,論說雄辯,令人爲之側目,蘇東坡則稱讚他爲“傑出之士”。秦觀聲名鵲起,身價倍增。

在蘇東坡的鼓勵下,元豐八年(1085年),秦觀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這次有了他自己的刻苦攻讀,特別是有了蘇東坡、王安石等人的大力舉薦,順利地高中進士。後來,秦觀成爲蘇東坡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和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被稱爲“蘇門四學士”。

秦觀簡介 秦觀代表作 第2張

  蘇東坡

不小心成了“萬人迷”

在民間,《蘇小妺三難秦少游》的故事廣爲流傳,講的就是蘇東坡的胞妹蘇小妹相中秦觀,新婚當夜出下三題考新郎的故事。但據考證,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真實的情況是:19歲那年,秦觀就結束了單身生活,他的妻子叫徐文美,是個富商的女兒。秦觀作出這樣的選擇,大約與他當時窘迫的生活狀況有關。也許正是因爲如此,秦觀纔有了許多風流韻事。在他流傳下來的400多首詩詞裏,約1/4與愛情有關,其中的主人公絕大多數是青樓歌女。說秦觀風流沒錯,但他與一般的浪蕩公子有本質上的不同,就是每段情都很真。或許正因如此,讓他成了名副其實的“萬人迷”。

《藝苑雌黃》裏記載,一次秦觀路過紹興,當地太尉在府裏擺下酒宴盛情款待,並讓一個歌伎相陪。秦觀立刻爲這個歌伎所吸引,恰好這個歌伎也素知他的才名,兩個人眉目傳情,很快擦出了火花。事後,秦觀寫了一首《滿庭芳》記述此事,以“山抹微雲”開頭。這首詞寫得非常美,一下子就流行開了。蘇東坡讀後,戲稱秦觀爲“山抹微雲秦學士”,從此,秦觀便有了“山抹微雲君”的綽號。

後來,秦觀又遇到了一個叫巧玉的歌女,相戀已久。在那個時代,男人有點風花雪月的風流事很值得炫耀,而倘若納一個風塵女子爲妾,則會爲人所不齒。爲了安慰巧玉,秦觀寫了首《鵲橋仙》,告訴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兩句詩成了千古名句,讓無數人爲之神傷。

秦觀外出做官時,一直把母親帶在身邊,以便早晚侍奉。爲了照顧好母親,他特地買了一個叫邊朝華的侍女。後來母親命他將邊朝華納爲妾。這一年,秦觀45歲,邊朝華年方19。納妾這天,正是七夕,秦觀還專門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秦觀因反對奸相章惇等篡改新法,從國史院編修官被貶爲杭州通判。秦觀自知此去凶多吉少,寫信讓邊朝華的父親把她領回家。他把父女二人送到江邊的小船上,賦詩相贈,其中一句“百歲終當一別離”,既表達了他內心的悲切,又充滿了無奈。

秦觀到杭州後,邊朝華不顧一切地追隨而來,表示要和他同生死,共患難。可惜沒過多久,秦觀再次被貶,這次的處分是“削秩”,就是將所有的官職封號去除,按照規定,“削秩”之人是不能帶家屬的。無奈的秦觀再次與邊朝華離別。邊朝華幾近哭厥,磕頭離去。後來她削髮爲尼,了卻了這份情緣。

爲自己寫下輓詞

在人們的想象中,秦觀一定是個面容白皙、風姿柔弱的白面書生。其實不然,同是蘇門弟子的晁補之曾有兩句詩寫秦觀:“高才更難及,淮海一髯秦。”邵博的《邵氏聞見後錄》中對他也有描述,當時秦觀和師兄弟在老師蘇東坡那裏閒聊,有人笑他鬍子太多,他回答說:“君子多乎哉!”蘇東坡笑着接道:“小人樊須也。”樊須,是孔子的學生,以勇武著稱,這說明秦觀長得相當威猛。

秦觀起初的性格與他的長相也很搭配,少年時,他“強志盛氣,好大而見奇。讀兵家書,乃與意合,謂功譽可立致,而天下無難事。”秦觀的家祖是南唐武將出身,他從小也喜歡讀兵書,經常與豪俠之士在一起飲酒、遊玩。所以無論從長相還是行爲舉止上看,秦觀都是個慷慨悲歌之人,應該像蘇東坡那樣,在詞賦上走豪放派的路子,那麼,他何以變得多愁善感,成爲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呢?

事實上,才華橫溢的秦觀一生經歷十分坎坷,特別是仕途艱險,生活中一次次的困頓、失意使得他從性格到作品都在悄然發生着變化。

秦觀仕途舒心的日子非常短暫,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在恩師蘇東坡的推薦下,他出任太學博士一職,後來又任職祕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參與撰寫《神宗實錄》,甚是風光。然而隨着蘇東坡的仕途失利,他也跟着走下坡路,政治打擊和人身攻擊一次比一次嚴重。

接二連三的政治迫害使秦觀大受打擊,他把字改爲了“少遊”,表露了淡泊閒適、歸隱山林的志向。然而形勢不由人,此時他已難以自主。

紹聖三年(1096年),秦觀在被貶途中路過湖南衡陽。衡陽太守孔毅甫是他的好友,留他住了幾天。時值春末,陽光燦爛,秦觀獨自在湘江邊上徘徊,看着春光美景,想着“韶光流逝,春來春去”,寫下了《千秋歲》一詞。當孔毅甫看到“鏡裏朱顏改”一句時,大驚失色道:“你正值盛年,爲什麼說出如此悲愴的話呢?”

孔毅甫的話不幸一語成讖。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後,秦觀被召還湖南衡陽。走到廣西藤州時,他饒有興致地遊了華光亭,還夢見自己填了一首詞,第二天醒來時說給別人聽。可能是講得有些口渴了,他想喝水。誰料當把水取來時,秦觀看着那水笑了起來,就在這笑聲中,一代才子溘然長逝,終年52歲。

聽到秦觀去世的噩耗,蘇東坡悲痛欲絕,兩天吃不下飯,流淚說:“當今文人第一流,豈可復得?哀哉!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