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導簡介 王導的王羲之

王導簡介 王導的王羲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導(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龍、阿龍。琅玡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在動盪的東晉王朝,書法藝術的流傳、繼承和發揚卻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涌現出了大批聲名卓著的書法大家,王導便是其中之一。王導不僅在局勢動盪的時代洪流中站穩了腳跟,在政治上極具才幹,在書法技藝的傳承和創新上,也獲得了不小的成就。王導的書法學習鍾繇、衛瓘,其行書和草書都頗爲精妙,不僅在民間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深得晉元帝和晉明帝的讚賞與歎服。不光王導本人善書法,他的兒子王恬、王洽,孫子王珣、王珉都好書法,而且具有一定的聲名,所以世人稱王氏“三世善書”。

王導從小就對書法具有濃厚的興趣,他不光刻苦臨習,還善於借鑑前輩書法家的精髓,尤其喜愛鍾繇的書法,在自己的臨摹中將其作爲首選,並時時揣摩其中的精妙之處。他經常把鍾繇的《宣示帖》帶在身上,一有時間就拿出來觀賞,不斷琢磨,並刻苦臨摹,以促進自己書法技藝的提高。他把《宣示帖》看做最珍貴的寶貝,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還要寶貴。後來,時代動盪,北方戰亂四起,老百姓紛紛逃亡,他也逃往江南,但就在這連性命也難以確保的戰爭時期,王導還是忘不了書法,他把《宣示帖》藏在衣帶裏,貼身保管,一有機會就拿出來觀看,如癡如醉,達到了忘我的境地。他這種超乎常人的投入行爲流傳開來,一時被人們傳爲美談。

王導簡介 王導的王羲之

  王導

王導死後,他保管的這本《尚書宣示帖》爲王羲之所得。王羲之也喜歡得不得了,像其堂伯一樣,一有機會就拿出來反覆揣摩,並刻苦臨摹。通過這種忘我的學習,王羲之從中汲取了不少營養,爲自己後來的書法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後來,王羲之的好友王修見到了這本《尚書宣示帖》,也非常喜歡,愛不釋手。王羲之見他這麼喜歡,就成人之美,將書帖送給了他。王修得到此帖後,欣喜異常,也是整天拿着書帖反覆臨摹琢磨。這種勤奮刻苦的學習使他的書藝長進很快,沒過多久,寫出的字就有“咄咄逼人”的氣象,受到時人讚賞。王修死後,他的母親深知兒子平生最喜歡《尚書宣示帖》,就把這本書帖整理好,作爲兒子的陪葬物,裝入棺材,這種做法也被後人傳爲奇談。也因此,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題爲鍾繇《尚書宣示帖》的書帖並不是鍾繇的真跡,據說是王羲之所臨摹的作品。

王導簡介 王導的王羲之 第2張

  王導

王導(276—339),東晉大臣,書法家,字茂弘,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爲王羲之伯父。少有風裁,識量清遠。大興元年,晉元帝司馬睿即位,王導任丞相,號仲父,官至太傅。歷任元、明、成三帝,領導南遷士族,聯合江南士族,穩定了東晉在南方的統治。

王導善書法,工行草書,妙絕一時,晉元帝、明帝非常讚賞。其書師法鍾繇,得其神,力學不倦。《述書賦》評其書曰:“潤色前範,遺芳後車。風稜載蓄,高致有餘。”作品見《中國法帖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