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從張陵到張魯 講五斗米道的由來

從張陵到張魯 講五斗米道的由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斗米道”是一個俗稱,因爲加入這一教派的人需要交納五斗米作爲起初憑據。它的正名實叫“正一盟威之道”,後來尊稱爲“天師道”、“正一道”。

東漢時,張陵在四川創立“五斗米道”。據《道門科略》記載,這一教派禁戒科律、檢視萬民逆順、禍福、功過,令人知好惡。以清約廉恥治民,向神明認罪盟約。此外,還有修路等類似做功德以及治病之類的事情。可見這一教派是由宗教入政治,而且科教文衛都一手抓了。

張陵死後,其子張衡、孫張魯相繼掌教,尊老子爲教祖。三國戰亂,張魯佔據漢中,政教合一,使用教中道人做官,後歸降曹操;而關中信衆被遷至江東一代,至此漢中“五斗米道”逐漸衰落。傳至張魯的兒子張盛,他從漢中遷居江西龍虎山,以此爲中心傳播天師道。到晉代時,豪門士族如王羲之、謝靈運都信奉天師道。

從張陵到張魯 講五斗米道的由來

元代,天師道發展至鼎盛。從第36代掌教張宗演開始,代代被元朝封爲天師、真人,主領江南道教。至第38代張與材時,更被封爲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位居諸符籙派之首。龍虎山因此也成爲此後諸符籙派衆山之首,且有“道都”之稱。 (據《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