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解析牛李黨爭的影響 牛李黨爭的評價是怎樣

解析牛李黨爭的影響 牛李黨爭的評價是怎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牛李黨爭,指唐代統治後期的九世紀前半期中以牛增儒、李宗閔等人爲首的牛黨和李德裕、鄭覃等人爲首的李黨之間的鬥爭。這場鬥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一直到唐宣宗時期才得以結束,持續時間爲40年,最後以牛黨獲勝結束。那麼牛李黨爭是怎麼回事呢?

解析牛李黨爭的影響 牛李黨爭的評價是怎樣

  牛增儒畫像

  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宦官專權、唐朝腐敗衰落的集中表現,這也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這場鬥爭的背景是在唐太宗時期,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一種濃厚的“民主”氛圍和很多敢於直言極諫,專折廷爭之臣。

  在武則天時期的高壓政策,使這種“民主”制度一再的受到損害,在皇族與戚族之間發生了一場爭權奪利的鬥爭,官僚集團內部的矛盾也變得日益激化。之後以張柬之爲首的一派最終消滅了張昌宗等人一派。姚崇爲首的集團掌握了政權,使皇帝的權威又一次得到了恢復,封建統治重新出現了團結的局面,“民主”機制又重新得以運行。

  天寶年間,唐宣宗的進取精神減退,他只是一味的追求享樂,又沉浸在道教和佛教之中,於是就出現了李林甫一人獨裁的局面。

  在李林甫執政的晚期,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鬥爭再次激化,隨着衆多傑出的政治人物被殺而使皇帝的地位和中央政府的權力大大削弱。到了李林甫死後,楊國忠任命宰相,唐玄宗權力逐漸衰落,一切政務都由楊國忠來行使最高權力。唐太宗時期的“民主”遺風被進一步破壞。“民主”的缺失,爲牛李黨爭提供了政治前提。

  牛李黨爭的影響

  牛李黨爭,指的是唐代統治後期以牛增儒、李宗閔等人爲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人爲首的李黨之間的鬥爭。這場鬥爭是開始於唐憲宗時期,一直到唐宣宗時期才正式結束,這場鬥爭持續時間將近40年,最後以牛黨勝利才結束。這也導致了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的感嘆。那麼這場牛李黨爭的影響是什麼呢?

解析牛李黨爭的影響 牛李黨爭的評價是怎樣 第2張

  李德裕石像

  牛李黨爭對於唐代的政治局面有很大的影響,這場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直接導致了社會各種矛盾的激化,並且開始趨向於白熱化,加深了對唐朝後期的政治統治危機,是原本就腐朽衰落的王朝走向了滅亡。這也是牛李黨爭間接所造成的結果。

  牛李黨爭不但影響了中晚唐政治的格局、政治文化的演變,同時也塑造了中晚唐的詩風,在牛李黨爭中產生了一種具有攻擊傾向的文學作品。所以,總的來說,牛李黨爭對於唐代的統治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影響。

  牛李黨爭是唐朝後期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這是一種政治腐敗、衰落的表現。從表面上看,牛李黨爭似乎是庶族官僚與士族官僚之間的權力鬥爭,但實際上這兩黨在政治上也有着深厚的分歧!而兩黨分歧的焦點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通過何種途徑來選取官僚;第二個是如何來看待藩鎮的問題。牛李黨爭是唐朝宦官專權、唐朝腐敗衰落的集中表現,同時也加深了唐朝後期的統治危機。

  牛李黨爭的評價

  牛李黨爭是以牛增儒爲首的一派和李德裕爲首的一派,兩派之間的鬥爭,這場鬥爭持續了40年之久,最終以牛增儒爲首的一派獲勝才得以告終。那麼這場持續40年的牛李黨爭的評價是怎樣的呢?

解析牛李黨爭的影響 牛李黨爭的評價是怎樣 第3張

  牛李黨爭圖

  牛李兩黨之間的政治爭奪戰,開始於唐憲宗,具體來說,是唐穆宗和唐敬宗兩朝成爲牛黨得勢的時候。到了唐文宗時期,牛李黨爭達到最爲激烈的地步。唐武宗時期,是李黨全盛的時期;在唐宣宗時期,則是牛黨全盛的時期,唐宣宗以後牛李黨爭便不復載於史冊了。牛李黨爭的性質是權力的鬥爭,兩黨的差異在於出身背景的不同,最重要的是對邊患和藩鎮問題的爭議,他們的主戰的不同。

  牛李黨爭雖然和內廷宦官派的之爭互爲表裏,但是在甘露之變以後,宦官們自成一氣,不再讓外朝的大臣有所依附,所以使得牛李黨爭從唐宣宗以後就不再出現了,然而這卻使得外朝大臣投向了依附擁有地方兵權的藩鎮,最終造成了崔胤聯合朱全忠殺盡宦官的舉動,從此朝政大權落入藩鎮手中,這也加速了唐朝走上滅亡之路。

  牛李黨爭是唐朝後期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宗派鬥爭,這是一種政治腐敗的表現。從表面上看,牛李黨爭似乎是士族官僚與庶族官僚之間的權力鬥爭,但實際上兩黨在政治上也是有深刻的分歧!兩黨分歧的重點主要在這兩個:一是通過何種途徑來選拔官僚;二是如何看待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