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王莽篡漢成功爲何卻敗在改制上?

王莽篡漢成功爲何卻敗在改制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般都說王莽是“託古改制”,認爲王莽的真正目的是改制或篡權,“古”只是一個幌子,只是假託。我以爲,王莽倒是真心誠意復古,因爲他把儒家經典中描述的古代社會當成了可以實現的目標。如果王莽的復古只是爲了篡權,那麼在他當了新皇帝后就可以改弦更張了,而他推行的實質性的改革卻都是在當了皇帝以後。王莽上臺以後以更大的熱情頑固地推行他的復古改革,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王莽篡漢成功的原因

王莽曾經使社會各階層、各類身份的人都獲得過實際利益,因而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持。但在社會財富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這樣的政策完全沒有物質基礎,只能加速國庫的枯竭和財政崩潰。這些利益還誘發了得益者對王莽、對王莽改制過高的期望,一旦事與願違,這些支持者馬上會變爲反對者。知識分子如此,其他階級、階層也會如此。

王莽篡漢成功爲何卻敗在改制上?

網絡配圖

王莽想在不觸犯貴族、豪強、官僚利益的前提下,讓百姓、貧民、甚至奴婢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完全是癡心妄想。王莽改制增加王侯官員的俸祿和供養學者的開支,勢必減少農民土地,提高百姓賦稅;而要緩解土地矛盾,減輕百姓賦稅,只有削減朝廷開支,裁減貴族官僚,限制他們的土地佔有量;絕對難以兩者兼頤。

王莽執着改制

當王莽改制實行時,爲了達到盡善盡美的目標,不惜得罪所有的人。例如,對社會矛盾的焦點土地和奴婢問題,王莽在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宣佈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奴婢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每個不足八個男口的家庭,使用的田不得超過一井,超過部分必須分給九族鄰里,原來沒有田的人可以根據制度受田。還規定,對膽敢說“井田聖制”壞話的人,違反法令造謠惑衆的人,都要押送到邊疆去。

這項王莽改制自然會受到大地主豪強的激烈反對,因爲他們佔有的田地遠不止一井,要他們將多餘的土地交出來等於要割他們的肉。他們佔有的大部分奴婢是用於農業生產的,現在將土地都交了,難道將奴婢白養着?而奴婢又不許買賣,豈不是逼着他們白白送掉嗎?由於既沒有可行性,又沒有切實的強制措施,地主豪強多餘的土地大多沒有交出來,所以政府沒有足夠的土地分給應該受田的無地、少地農民,對這一紙空文,農民自然也不會滿意。三年後,王莽只得讓步,於是土地和奴婢買賣合法恢復,原來的業主肯定要索回已交了公而被其他人“受”了的土地。至此,王莽改制就將唯一擁護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也得罪了。

王莽篡漢成功爲何卻敗在改制上? 第2張

網絡配圖

王莽改制對貨幣的改革,開始時模仿周朝的子母錢。以後又不顧五銖錢從武帝時開始已經生產了280億萬的現實,盲目推行花色繁多卻沒有信用的各種新貨幣。受到百姓抵制後,還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規定攜帶使用五銖錢的人與反對井田制同樣處罰,流放邊疆。

王莽改制目標太高

由於王莽改制定下了過高的目標,又深受“夷夏之辨”的影響,對邊疆少數民族的境外政權也採取了一系列錯誤政策。王莽脅迫羌人“獻”出青海湖一帶的土地設立西海郡,以便與國內已有的北海郡(國)、南海郡、東海郡合起來湊全“四海”。爲了使這塊荒地像一個郡,必須強制移民,於是增加了五十條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萬的罪犯,滿足移民的需要。爲了這個西海郡,王莽招來了最初的不滿。

王莽篡漢成功爲何卻敗在改制上? 第3張

網絡配圖

王莽泥古不化,掀起了空前絕後的改名運動,無論地名、官名、建築名,差不多都改了,而且還任意調整行政區劃和行政部門的職權。這樣改一次已經夠折騰了,王莽卻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間改了五次,最後又改還到原來的。官吏和百姓根本記不住,所以每次頒發詔書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後注舊名。不但影響效率,造成浪費,而且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厭惡。

天時對王莽改制也是極其不利的,公元初前後這一段時間,是中國歷史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階段之一,見於記載的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區範圍大,持續時間長。如此大的災害,即使是在國家儲備充足、社會秩序穩定的條件下也會造成巨大損失,何況發生在這樣一個劇烈變革的動盪時代,出現在國庫早已耗費殆盡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