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當關羽知道東吳襲擊荊州時,他心中是怎麼打算的?

當關羽知道東吳襲擊荊州時,他心中是怎麼打算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威震華夏的關羽是怎樣淪落到敗走麥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出兵討伐襄樊。在這一仗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的統治區的叛亂風起雲涌,使得曹操都考慮遷都,想要躲避關羽的鋒芒。可是,就在轉瞬之間,關羽就遭到了滅頂之災。東吳的孫權撕毀盟約,偷襲荊州。守衛公安的傅士仁和守衛江陵的糜芳都不戰而降。這使得關羽一下子落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關羽敗走麥城,在逃亡中被吳軍擒殺。

那麼,當關羽知道東吳襲擊荊州的時候,他心中的打算究竟是什麼?他又爲何會落到敗走麥城的境地,難道除此之外無路可走了嗎?

一、關羽敗亡的經過。

關羽出兵襄樊,本身只是一個突襲行動。當時劉備並沒有發動北伐的意思,正在進入《隆中對》裏的休整階段。劉備進位漢中王,大肆封賞百官,休整部隊,進行基礎建設。關羽在這個時候發動襄樊之戰,是抓住曹操主力在關中沒有撤回,襄樊地區兵力空虛的戰機,給曹軍一次突然打擊。

可是,在這次戰役中,關羽取得了意外的大勝。他幾乎兵不血刃就殲滅了于禁、龐德率領的七軍,總共三萬人的曹軍援軍。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關羽拿下襄樊,就有席捲宛洛之勢。關羽面對這樣的大好形勢,竟然忘記了發動戰役的初衷,一心想要擴大戰果,和曹仁進行着難分難解的攻防戰。在徐晃率領曹軍主力來救援,已經沒有了獲勝的希望,關羽依然留戀不去,被孫權襲取了荊州。

當關羽知道東吳襲擊荊州時,他心中是怎麼打算的?

關羽在得知荊州丟失之後,立即率領全軍撤回荊州。曹操爲了坐山觀虎鬥,下令前線曹軍一律不得追擊。可是,由於江陵落入了東吳的手中,留在江陵的關羽部下眷屬也都落在了東吳手中。關羽又多次派使者去荊州聯絡東吳,結果反而被東吳所用。東吳將優待這些眷屬的情況讓使者帶回關羽軍中。

關羽的部下得知後,都失去了鬥志,紛紛逃亡。結果關羽的大軍離散,三四萬的大軍只剩下數百人。關羽自己知道勢窮,只得帶領剩下的部下走保麥城。不久,關羽突圍去西川的路上,被東吳的伏兵擒殺。

二、關羽爲何會走麥城。

那麼,關羽在得知荊州失守的時候,有幾種可以選擇的方案呢?其實在當時關羽至少有兩種方案,一種方案是沿着漢水撤往上庸,一種方案是南撤荊州。如果關羽選擇了撤往上庸的方案,由於關羽擁有強大的水軍,曹軍就算是想要追擊關羽,也只能望洋興嘆。這樣,關羽至少可以率領大部分軍隊安全撤到上庸。那麼,爲何關羽會選擇南下荊州的方案,以至於敗走麥城呢?

這是因爲撤往上庸雖然穩妥,可是這會帶來一個惡果,那就是荊州必然會丟失了。關羽作爲鎮守荊州的大將,手中擁有三四萬精銳大軍,居然和敵人沒有打一仗就棄地而走,這是關羽做不出的事情。如果這樣做,以關羽高傲的性格,比殺了他還難受。所以,這個方案是關羽不可能採取的。

而在當時,在關羽的眼中,南下荊州還是有希望的。有這樣的判斷,主要還是出於關羽的主觀原因,他對東吳要奪回荊州的決心估計不足。因此,他將東吳襲擊荊州的行動,判斷成了當年湘水之爭時的情況。在當時雙方雖然劍拔弩張,東吳也襲取了荊州三個郡,可是最終雙方還是握手言和,和平解決了爭端。

在關羽眼中,這一次爭端,還是存在和平解決的可能。正是對危險估計不足,關羽纔在回師途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使者去和東吳接洽。誰知道這些使者反倒爲東吳所用,瓦解了自己的軍心。

當關羽知道東吳襲擊荊州時,他心中是怎麼打算的? 第2張

其次,關羽也做了如果和平解決不成爭端的時候,採取以武力解決的準備。關羽得到的消息是公安和南郡失守,他還沒有得到宜都失守的消息。這樣一來,關羽率軍南下,還可以以宜都爲後方,進可攻荊州,退可入西川,這樣形勢還有可爲。

可是,當關羽的軍隊走到江陵附近的時候,他們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那就是宜都早就失守了!宜都失守的主要原因,是劉備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逃命,使得整個宜都羣龍無首,瞬間被陸遜率領的吳軍給佔領了。樊友丟失宜都,是關羽敗亡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爲樊友和傅士仁與糜芳不同,他完全可以守住宜都。

宜都位於荊州的上游,境內多山,地勢險要。在陸遜佔領宜都的過程中,斬殺俘獲敵軍將士數萬之衆。而且樊友也不是遭到了敵人的襲擊,公安與江陵的失守給了他足夠的預警時間。如果樊友能夠守住宜都幾天時間,關羽必然能夠趕到,形勢會大不一樣。即便不能奪回荊州,關羽也不會全軍覆沒。可是,樊友有城、有兵、有時間,竟然一箭不發,臨陣脫逃,置關羽於死地。

關羽的大軍離散,一部分原因是江陵家眷的失陷,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宜都的失守。本來關羽還信心滿滿地準備拿回荊州,誰知道走到荊州,卻成了自投羅網。關羽的大軍被敵人四面包圍,沒有後方,完全沒有了取勝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大軍離散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了。關羽在無可奈何之下,這才走了麥城。

結語:

關羽走麥城並不是他心甘情願的,而是英雄末路,不能不走。關羽作爲一代英豪,在得知荊州失守的時候,並沒有選擇向上庸撤退。他不僅僅是不願意承擔不戰而逃的罵名,更是要用行動來補救形勢,想要奪回荊州。

如果僅僅是荊州失守,宜都還在蜀軍手中的話,關羽還可能扳回形勢。他可以依靠宜都爲後方,向東吳發起爭奪。即使是奪不回荊州,也可以守住宜都,爲劉備出川做準備。可是,劉備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膽怯無能,棄城逃走,徹底打破了關羽的計劃。

關羽走到荊州的時候,發現自己陷入了四面被圍,軍心潰亂的境地。這時,即便是關羽也無力迴天了。關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無可奈何的走了麥城。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關羽的主觀原因造成的。那就是關羽藐視東吳,對東吳奪取荊州的決心估計不足。所以說,關羽大意失荊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