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瑪麗·博林後裔 瑪麗·博林更漂亮

瑪麗·博林後裔 瑪麗·博林更漂亮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瑪麗·博林,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的情婦之一,外文名叫做Mary Boleyn,是影響了16世紀早期歷史的英格蘭王國貴族博林家族的一員,生卒時間約1499年-1543年7月19日。

瑪麗·博林後裔 瑪麗·博林更漂亮

早年生活

瑪麗生於英格蘭諾福克布利克靈大宅(Blickling Hall),長於肯特希佛堡(Hever Castle)的宅邸。她是富有的外交官托馬斯·博林(Sir Thomas Boleyn)和伊麗莎白·霍華德夫人(Lady Elizabeth Howard)的女兒。現在沒有實物證據表明她出生的日期,但很清楚的處於1499年至1508年的某個時間。多數歷史學家傾向於約1499年的較早日期。有可靠的文獻顯示她是博林家族三個孩子中最大的一個。證據顯示,博林家族後人認爲瑪麗是三個孩子中最大的;在1597年,她的外孫,亨斯頓勳爵(Lord Hunsdon)以他是博林家族的合法繼承人爲理由,而獲世襲得奧蒙德伯爵(Earl of Ormonde)爵位。根據貴族繼承的嚴格的規則,在沒有存活的男性繼承人情況下,封號會被長女一系繼承,如果安妮是姐姐,這個封號就會屬於她的女兒,即伊麗莎白一世。而伊麗莎白一世從未得到過此封號,說明安妮不是長女。

瑪麗曾經一度被認爲與奧地利公主瑪格麗特(德語:Margarete von Österreich)作伴並開始受教育,但是現在弄清楚了是安妮的姐姐。瑪麗的童年基本都待在英格蘭。

在1514年後的某時瑪麗被送往國外,那時她在12到15歲之間。她的父親爲她在國王的妹妹,即前往巴黎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二(法語:Louis XII de France)的瑪麗·都鐸公主(Princess Mary Tudor)身邊謀了個侍女的差事。到達巴黎幾周後,許多英國侍女被命令離開,但是瑪麗·博林被許可留下,可能因爲她的父親——新任英格蘭大使的關係。即使瑪麗·都鐸公主在其丈夫於1515年1月1日去世離開法國之後,瑪麗·博林仍然留在新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及王后法蘭西的克洛德(法語:Claude de France)的宮廷裏。

在法國的皇家風流韻事

瑪麗和她的妹妹安妮都年輕貌美,花容月貌,但瑪麗跟安妮是不同類型的美女,她比安妮豐滿,比安妮更白皙,符合當時的審美觀,兩姐妹在法國宮廷時,瑪麗·博林就很有已相當有名,因父親托馬斯爵士的緣故進入了巴黎的生活,安妮之前在荷蘭學習。瑪麗據推測捲入了多起風流韻事,包括弗朗索瓦一世,當時的法國宮廷是歐洲最著名的淫亂場所,集中了來自歐洲各國的名門望族和大家閨秀,瑪麗·博林本來就生得嫵媚動人,光彩照人,在這裏更是如魚得水,被法國王公貴族們稱爲“英國母馬”,有些歷史學家相信她的出軌行爲是被誇大的。這些傳言使她被免職並被送回英格蘭。

瑪麗於1519年被送回英格蘭。在英國王后阿拉貢的凱瑟琳與亨利八世婚姻生活的最後十年,她被指派了一份在王后身邊當侍女的工作,瑪麗很快又成爲亨利八世的情婦,被老百姓稱爲“御用婊子”。

國王的情婦

在回到英格蘭一年後,瑪麗於1520年2月4日與富有且出身名門的朝臣威廉·凱里爵士(Sir William Carey)結婚。亨利八世是婚禮上的貴客,瑪麗.博林是一個柔媚、溫婉的女人,在這個時候,瑪麗·博林的美麗溫柔吸引了亨利八世,被瑪麗·博林的絕世美貌所傾倒,亨利八世對她的美色已然垂涎許久了,同時瑪麗也是一個豐滿白皙的金髮尤物,瑪麗脣紅齒白,有小鹿似的水汪汪雙眼,的確美貌,就這樣瑪麗成了亨利八世的情婦,於是亨利八世和瑪麗發生了風流韻事,儘管時間不清楚。這些風流事未被宣揚,瑪麗也從未享有像在法國宮廷及其他國家有時候那樣的有名氣、財富及權力的國王情婦的生活。風流事被確信在瑪麗的兒子亨利·凱里(Henry Carey)於1526年3月出生前結束,不久之後,關於瑪麗在法國時私生活淫亂的傳聞就傳入了亨利耳中。

在風流韻事及結束之後的某時,有傳言說瑪麗的一個或者兩個孩子都是和國王生的,她生有一雙兒女,但從沒得到亨利八世的承認,瑪麗和國王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名爲凱瑟琳,之後他們有了第二個孩子,瑪麗生了個兒子,以國王亨利的名字命名,一個證人注意到瑪麗的兒子亨利·凱里與亨利八世有類同之處,外貌和亨利八世幾乎一樣,不過她沒有妹妹那樣的心計,只能算私生子了。艾勒沃斯(Isleworth)教區牧師約翰·黑爾斯(John Hales)談及他曾遇到一個“凱里小少爺”,許多修道士相信是國王的私生子。沒有其他存在於同時代的證據支持國王是亨利的生父,和許多國王的情婦一個命運,沒過幾年,亨利八世很快厭倦了瑪麗,另尋新歡去了。

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阿拉貢的凱瑟琳之前與亨利八世的哥哥威爾士親王亞瑟(Prince of Wales, Arthur)結過婚。亨利八世據此爲由廢除了他與凱瑟琳的婚姻,因爲她與亞瑟的婚姻(被假定有過性關係)使亨利八世與凱瑟琳之前已經形成了叔嫂關係,凱瑟琳王后曾多次懷孕但只有一個女兒瑪麗公主活了下來,直到亨利八世廢了王后凱瑟琳時,他們都只有一個孩子——瑪麗公主,也是後來的瑪麗一世,據說安妮·博林不如姐姐漂亮,可她是個很有心計的人,遠比瑪麗·博林聰明得多,安妮不算是舉世公認的大美女,但安妮確實比瑪麗更風騷、更誘人,當安妮·博林成爲亨利八世的情婦之後,她的風頭幾乎已經被妹妹安妮搶去了,一個類似的妹夫與大姨子的關係在亨利八世與安妮的姐姐之間形成。根據教會的規定,由於瑪麗曾經是亨利八世的情婦,接下來亨利八世與瑪麗的妹妹的婚姻就如同他與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婚姻一樣不合法。如果亨利八世意識到這一點,他不會讓這樣的障礙阻擋他與安妮的結合。

妹妹得勢

瑪麗的妹妹,安妮·博林於1522年返回英格蘭,在宮廷裏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姐妹倆顯然不是很親近,安妮有不同的社交圈,論相貌,歷史記載安妮·博林並不漂亮,甚至沒有她的姐姐漂亮,但不得不說她更有魅力,不過與漂亮風流的姐姐瑪麗不同,安妮博林的姿色平平,的確稱不上天姿國色,一般來講,安妮·博林算是有着中等姿色,她遠比瑪麗·博林聰明有耐心,論起手段遠遠不及妹妹,瑪麗實際上更勝一籌,與妹妹安妮的外貌很是不同,瑪麗身材豐滿、皮膚白皙,一頭金色的長髮更是平添性感,但安妮·博林還是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她的身材苗條,體質柔弱,又密又長的黑髮,特別是她一對美麗的黑眼睛,顧盼神飛,論頭腦,安妮可比瑪麗強上百倍,瑪麗·博林比安妮·博林漂亮很多,兩姐妹在法國宮廷時,瑪麗·博林就很有已相當有名,有人認爲,利慾薰心的博林家族爲了向上爬而有意將瑪麗獻給亨利八世,結果發現他們美豔絕倫的大女兒瑪麗沒享受幾天恩寵就被冷落一旁,便只好再把不那麼美卻很媚的二女兒安妮獻出去。

儘管瑪麗據稱比她的妹妹更有魅力,但安妮似乎更有野心,她相貌比安妮還漂亮甜美,但卻敗於妹妹的心機,當國王對她產生興趣的時候,伴隨着的還有露骨色情的書信、昂貴的珠寶、無數的鮮花和許多處理政務的權力,安妮對亨利的所有禮物照單全收,但拒絕成爲他的情婦,並且很精明的不同他發生性愛,因爲害怕之後國王會失去興趣,從這點上看,安妮顯然比瑪麗更有心計,也更魅惑,在1527年年中的時候,亨利八世決心同安妮結婚。這使他加劇了尋求廢除與阿拉貢的凱瑟琳婚姻的動機,不久,安妮如願被亨利八世冊封爲王后,安妮生下公主伊麗莎白,使她的處境尷尬且危險,不久,安妮又一次懷孕,可遭遇流產。

一年後,當瑪麗的丈夫死於汗熱病爆發,亨利八世准予安妮·博林監護她的外甥亨利·凱里。瑪麗的丈夫留給她鉅額債務。她安排亨利·凱里接受教育做一名受尊敬的熙篤會修士。瑪麗的父親無意幫助她。安妮設法確保瑪麗每年能獲得100英磅的微薄退休金。

第二段婚姻

當安妮於亨利八世1532年時一同前往加萊進行國事訪問的時候,瑪麗也是安妮的同行者之一。安妮於1533年6月1日加冕爲英格蘭王后,是年秋天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女兒伊麗莎白一世。1534年,瑪麗祕密同威廉·斯塔福德(William Stafford)成婚。由於斯塔福德是個平民,既無地位且收入微薄,多數歷史學家相信他們的結合是出於愛情。當他們的婚姻被發現後,瑪麗的孃家否認她與比自己地位低的人結婚,並且瑪麗從安妮王后的宮廷裏被驅逐了出去。

瑪麗的財務狀況變得極爲糟糕,因爲她只能淪爲祈求國王的顧問托馬斯·克倫威爾(Thomas Cromwell)爲她向國王求情。可是國王仍不在意她的困境。於是,瑪麗請克倫威爾向她的父親、她的舅舅和她的弟弟說情,但是沒有用,令人驚訝的是,安妮最先寬待了她。她給瑪麗送去了一個華麗的金盃和一些錢,但是仍然拒絕接她返回宮廷。自從1534年到安妮於1536年被處死,姐妹兩個未曾再謀面,這種部分的和解成爲姐妹兩個最爲親近的表現,亨利八世與安妮王后只生了一個女兒伊麗莎白,後來安妮先後流下兩名死胎。

瑪麗在1534年至1536年5月19日安妮被處死期間的生活難以追述。她不曾探望他的母親,她的妹妹後來被關押於倫敦塔時也未曾探望。她的弟弟喬治(George)被控有叛國罪處死,她也沒有嘗試探望。同樣也沒有證據表明她曾寫信給他們。像他們的舅舅第三代諾福克公爵托馬斯·霍華德一樣,她可能經過縝密的思考後聰明的避免了與她的失勢的親戚發生關聯。

瑪麗和她的丈夫在艾塞克斯的羅奇福德(Rochford in Essex)仍過着被驅逐後的隱退生活。在安妮被處決後,她們的母親也從宮廷中引退,一年後去世。湯馬斯爵士第二年去世。在父母雙亡後,瑪麗繼承了博林家在艾塞克斯的一些家產。她可能和他第二丈夫隱姓埋名的安寧度過餘生。她於1543年7月19日去世,剛過四十歲,即使在那個時代來說也有些年輕。

子女

瑪麗與威廉·凱里爵士(1495年-1529年6月22日)婚後育有兩個孩子:

凱瑟琳·凱里(Catherine Carey,1524年-1568年1月15日):克里維斯的安妮(Anne of Cleves)及凱瑟琳·霍華德(Catherine Howard)的侍女。她同清教徒弗朗西斯·諾利斯爵士,KG(Sir Francis Knollys, KG)結婚。她後來成爲表姐妹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侍從女官。她的一個女兒,萊蒂斯·諾利斯(Lettice Knollys),成爲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萊斯特伯爵一世羅伯特·達德利的第二任妻子。

亨利·凱里(Henry Carey,1526年3月4日-1596年7月23日):第一代亨斯頓男爵(1st Baron Hunsdon)。他在伊麗莎白一世加冕後獲封,稍後又獲封嘉德勳爵士。當他快去世的時候,伊麗莎白一世要封他長久以來一直尋求的博林家族的封號奧蒙德伯爵。他拒絕了這個榮譽。

瑪麗與威廉·斯塔福德婚後育有一子:愛德華。愛德華被認爲生於1535年,死於1545年,她可能還有一個叫安妮的女兒。

後裔

瑪麗·博林是許多知名人士的遠祖,如溫斯頓·丘吉爾、P.G.伍德豪斯(P. G. Wodehouse)、伊麗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Lyon)、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約克公爵夫人莎拉(Sarah, Duchess of York)以及查爾斯·達爾文。

虛構描寫

瑪麗在1969年的電影《安妮的一千日》(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被表現爲一個苦悶的孕婦。

羅賓·麥克斯韋(Robin Maxwell)的The Secret Diary of Anne Boleyn、羅莎琳德·邁爾斯(Rosalind Miles)的I, Elizabeth、莫林·彼得斯(Maureen Peters)的The Rose of Hever、瓊·普雷迪(Jean Plaidy)的The Lady in the Tower、諾拉·洛夫茨(Norah Lofts)的Mistress Anne、伊夫林·安東尼(Evelyn Anthony)的Anne Boleyn、溫迪·J·鄧恩(Wendy J. Dunn)的Dear Heart, How Like You This?、卡羅林·邁耶(Carolyn Meyer)的Young Royals: Doomed Queen Anne等小說對瑪麗的虛構性格的塑造起了明顯作用。

瑪麗在三部基於她的生活的小說中是重要人物:英國作家艾琳·阿米蒂奇(Aileen Armitage)的Court Cadenza(後來以The Tudor Sisters的標題出版)、卡倫·哈珀(Karen Harper)的The Last Boleyn以及菲利帕·格雷戈裏(Philippa Gregory)的The Other Boleyn Girl。格雷戈裏後來在BBC歷史雜誌(the BBC History Magazine)的訪談中稱瑪麗是她個人的女英雄。她的小說衍生了其他五本書,構成了一個系列,並且這本是最受歡迎的。但是,這本書的內容是有爭議的,特別是與歷史學家。

The Other Boleyn Girl在2003年1月被BBC製作成爲電視劇。這本書改編的同名好萊塢電影《鳩佔鵲巢》於2008年2月上映。

珀迪塔·威克斯(Perdita Weeks)在Showtime的劇集《都鐸王朝》(The Tudors)裏扮演瑪麗。

稱號

瑪麗·博林小姐(Miss Mary Boleyn):1499年-1520年

凱里夫人(Lady Carey):1520年-1525年

凱里夫人(Lady Carey);瑪麗·凱里閣下(The Hon. Mary Carey):1525年-1529年

凱里夫人(Lady Carey);瑪麗·凱里夫人(Lady Mary Carey):1529年-1532年

瑪麗·斯塔福德(Mary Stafford):1532年-1543年

在與威廉·凱里爵士於1520年成婚後,瑪麗·博林成爲凱里夫人。當她的父親1525年成爲羅奇福德子爵(Viscount Rochford)後,她被稱爲瑪麗·凱里閣下。在其父升爲威爾特伯爵(Earl of Wiltshire)後,她被稱爲瑪麗·凱里夫人。

1532年她與威廉·斯塔福德成婚意味着她的姓變成了斯塔福德,因此瑪麗·凱里夫人變成了瑪麗·斯塔福德。

註釋

^Letters and Papers of the Reign of Henry VIII, X, no.450.

^Letters of Matthew Parker, p.15.

^Ives, pp. 15–17.

^Ives, p. 17; Fraser, p. 119; Denny, p. 27. All three scholars argue that Mary was the eldest of the three Boleyn children.

^Denny, p. 38

^Bruce, p. 13

^Weir, pp. 133 – 134

^See Letters & Papers viii.567 and Ives, pp. 16 - 17.

^Weir, p. 160

^Lindsey, p. 73

^Charles Mosley, Burke's Peerage and Baronetage, 107th edition

^ - Person Page 3638

參考資料

The Life and Death of Anne Boleyn by Eric Ives (2004)

Anne Boleyn: A new life of England's tragic queen by Joanna Denny (2004)

Divorced Beheaded Survived: A Feminist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wives of Henry VIII by Karen Lindsey (1995)

The Wives of Henry VIII by Lady Antonia Fraser (1992)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 by Alison Weir (1991)

Anne Boleyn by Marie-Louise Bruce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