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瑪麗·安託瓦內特與莫扎特 瑪麗·安託瓦內特紅夫人

瑪麗·安託瓦內特與莫扎特 瑪麗·安託瓦內特紅夫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瑪麗·安託瓦內特,法國路易十六的王后,外文名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1755年11月2日出生維也納,1793年10月16日死於法國大革命。

生平

早年

瑪麗·安託瓦內特,1755年11月2日生於奧地利霍夫堡皇宮,是匈牙利、波西米亞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和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個子女(最小的女兒,還有一個幼弟)。次日受洗時,取名爲瑪麗亞·安東妮亞·約瑟芬·約翰娜( 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 )。

瑪麗·安託瓦內特與莫扎特 瑪麗·安託瓦內特紅夫人

  瑪麗·安託瓦內特,由Martin van Meytens繪於1767年。

“瑪麗亞”是紀念聖母瑪麗亞,“安託瓦內特”是紀念帕多瓦的聖安東尼,“約瑟芬”是紀念她的長兄約瑟夫大公,“約翰娜”是紀念傳教士聖約翰。一位大臣是這樣描述這個新生兒的:“一位嬌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無論是家中,還是在朝廷,她都被簡單地稱爲安託瓦內特。但是,在朝廷,她通常都會被稱爲安託瓦內特女士( Madame Antoinette ,法文),因爲宮中常說法文。

瑪麗·安託瓦內特與莫扎特 瑪麗·安託瓦內特紅夫人 第2張

  瑪麗·安託瓦內特,由Franz Xaver Wagenschön繪於約1769年

瑪麗·安託瓦內特在比她大三歲的姐姐瑪麗亞·卡洛琳娜和比她小一歲的幼弟麥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長大。她其他的哥哥,約瑟夫二世、利奧波德二世和斐迪南,布賴斯公爵已經在哈布斯堡王朝裏扮演重要的角色。

瑪麗亞·特蕾西亞是一位強而有力又被人民愛戴的君主。雖然她會盡量抽出時間來監督自己子女的教育,但是忙碌的女皇還是不得不讓家庭教師來負起大部分的管教責任。可愛活潑的安託瓦內特女大公從小就被家庭教師寵壞,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玩耍上面;不過她非常喜歡音樂課,特別擅長豎琴與舞蹈。不同於一般皇室夫婦,她的父母並非盲婚啞嫁,而且極其享受家庭生活。雖然在正式場合裏,必須遵守規範禮儀,但私下裏這個皇室家庭的氣氛相當輕鬆。嚴母慈父在安託瓦內特心目中的角色極爲重要。

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姐姐們很快與歐洲各個王族聯姻。四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嫁給了未來的荷蘭總督,六姐瑪麗亞·阿瑪麗亞與帕爾馬公爵結婚,瑪麗·安託瓦內特最要好的十姐瑪麗亞·卡洛琳娜和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結婚。

她是可愛和守規矩的孩子,但是她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她反覆無常,無法集中注意力,在藝術和閱讀方面幾乎什麼也不懂。 她的法語很差,而且只願意說德語。但是當她的八姐約翰娜在1762年死於天花後,瑪麗·安託瓦內特成了下個她母親的外交活動中的棋子。

奧地利和法國簽訂了一個新的和平條約,這使從1494年開始的間歇性的戰爭有希望結束。路易十五的繼承人是他的孫子路易-奧古斯特,計劃中,他應該與瑪麗亞·特蕾西亞的其中一個女兒結婚。由於約翰娜的逝世就決定了瑪麗·安託瓦內特會送到法國與王儲結婚。

當瑪麗亞·特蕾西亞問預言家她的女兒在法國是否會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來保證。”1770年4月瑪麗·安託瓦內特離開了維也納,此時她十四歲。女王對她嗚咽的女兒的告別詞是:“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對法國人民非常好,讓他們能說我爲他們送來一個天使。”

1775年-1778年:太子妃早期

儘管外界將她誹謗成當代惡名昭彰的奢侈王妃,這位法國的新王后對於國王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因爲路易國王在小時候長年經歷過反奧的情緒洗禮,包括身邊重要的幾位部長及官員都是反奧的重要人物,所以在他們的提防下,讓這位來自奧地利帝國的法國新王妃對於法國的政治政策沒有任何發言的權利。於1775年8月6日,她的弟妹瑪莉·特蕾西亞(英語:Princess Maria Theresa of Savoy) 產下一子,且他將在七年後成爲法國正式王位繼承人,因此安託瓦內特的地位岌岌可危。她的玩樂生活也吸引了許多男士的仰慕,她也讓這些男士進入她的小社交圈中,包括巴桑男爵(Baron de Besenval)等。

成爲王后

瑪麗·安託瓦內特與莫扎特 瑪麗·安託瓦內特紅夫人 第3張

  身爲王后的瑪麗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因感染天花而晏駕,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託瓦內特成爲王后。此時才18歲的瑪麗·安託瓦內特,有着太重太重的責任和壓力要面對。她要應對比她年長的貴族夫人們,要懂得在奢華浮靡的凡爾賽宮生存,要適應奧地利與法國政治間的勾心鬥角,要正確運用王后的權利,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這對直率熱情的她的確是重大的考驗。

當然,實際上這些對這位年輕的王后來說統統都不是問題。她天生直率,而且根本懶得思考。對不喜歡的人,哪怕對方再尊貴,她也不願給好臉色(例如路易十五的情婦,權傾一時的杜巴麗夫人,據說就受足了瑪麗的漠視和輕蔑),“今天凡爾賽來的人真多啊。”這是年僅16歲尚未登基的法國未來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對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麗夫人說的第一句話,也是最後一句話。政治家之間的勾心鬥角她根本連問都不問,壓根不關心。做不該做的事情一向是她的愛好,破壞王室規矩讓她樂在其中。

至於王后的權利,她則用來滿足她豪奢極侈的慾望。無數昂貴的寶石、時裝彙集入她的宮殿,奢華的時尚風氣在她的帶領下席捲法蘭西的貴族生活圈。邀請與她合得來的貴族們參加徹夜的豪賭、狂歡、舞會時,她最爲開心。

每當有什麼異想天開的新念頭,她就像個孩子般撒嬌發嗲,大哭大鬧,逼丈夫爲她實現。而且經常是管用的。懦弱又容易心軟的路易十六,根本無法轄制這位嬌蠻的小王后。他對她提建議,婉轉地提醒她注意不要太出格,她都充耳不聞。而他又不是那種能拿出國王威嚴,聲色俱厲地批評對方的人。

於是,驚人的錢財就在她一次又一次的尋歡作樂中耗費掉了。其中最耗錢的一項,可能是再度修建小特里亞農宮——這座宮殿是路易十六送給王后的禮物,而王后則用無窮的創意,使之更加富有情趣。後來根據統計,前後花在這座宮殿上的錢大概是七十六萬六千法郎!在當時的法國,這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在放縱揮霍的同時,她疏遠了那些真正對她有幫助的人們,反而親近那些熱衷享樂的年輕人,並不斷用王后的權利爲其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其中有一位波利納夫人,通過哄騙王后而使得她的家族甚至遠親、朋友都沾到好處,法國國庫一年爲波利納家族所支出的金額竟高達五十萬!

當然,在這些人當中也有欣賞瑪麗的性格,而願意與她交往的“真正的朋友”。例如溫柔善感的郎巴爾夫人,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瑪麗被當做囚徒監禁,郎巴爾夫人不顧自身安全,仍堅定地站在瑪麗這邊,試圖幫助她,以至於自己慘遭橫死。

另外一個在瑪麗·安託瓦內特生命中佔據重要地位的人,是阿爾塞德·費森(又譯:菲爾遜),一位瑞典貴族。據說他們倆是在瑪麗16歲時的一場化妝舞會中相識。當時瑪麗還是太子妃,依照規定,她不可隨便外出,但她偏偏出現在那裏。菲爾遜相貌英俊不凡,談吐幽默風趣、機智迷人,同時兼具政治天才,還可以帶兵打仗。多才多藝又深具領導能力的菲爾遜讓瑪麗深深着迷,並使她與他之間發展出一段外遇。

瑪麗·安託瓦內特奢靡輕浮的作風漸漸傳開,由此便引發了歷史上著名的“項鍊事件”。雖然後來證明“項鍊事件”中瑪麗王后是無辜的,卻讓她聲望下跌。而且這時法國的民間正在醞釀一股反皇室的氣氛,由於瑪麗莽撞下令“處死主教”,她淪爲衆矢之的。

項鍊事件

這個事件應該是1785年8月前後爆發出來的,當時瑪麗·安託瓦內特29歲。珠寶商人從供應商那裏弄來了一串昂貴的紅寶石項鍊,款式笨拙,造型醜陋,雨果形容說只配戴在馬脖子上(又有一說是鑽石項鍊,設計非常古拙別緻,十分精美)。它造價極其昂貴,一共鑲嵌了3000多顆大小不一的紅寶石。珠寶商人曾打算把它推銷給西班牙王后及其他一些貴族,但都失敗了。他聽說瑪麗·安託瓦內特是個奢侈鋪張的女人,於是以爲她或者願意爲項鍊買單,竟向她提出160萬法郎的天價。但瑪麗·安託瓦內特不是傻瓜,也知道這不值得,派人把他轟出去了。

這時候,我們不得不提起一位關鍵人物:讓娜·德·瓦羅爾。她是前英國公主,由於祖先在王位爭奪戰中失敗,被貶爲庶民,過着顛沛流離的悲慘生活。在一位非常同情她的侯爵夫人的幫助下,她得到了培養,並被帶入上層社交圈。但是這位公主早已沒有王室的尊嚴,她經常利用各種手段從各種人手裏詐騙金錢,只不過她確實精明,被騙的人大多沒有發覺而已。

讓娜選擇的丈夫是國王衛隊長德·拉莫。在讓娜的努力下,德·拉莫得到伯爵的爵位,讓娜也成了伯爵夫人。有了體面的身份,讓娜開始在社交界大展手腳。不知是由於她自己的吹噓,或者是旁人的誤解,漸漸她在社交圈裏被認爲是“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閨中密友”——儘管事實並非如此。

後來,這謠言傳入紅衣主教德雷薩(又譯:羅昂)的耳朵裏。羅昂當年曾任法國駐奧地利大使。因在奧地利宮廷裏堅持錯誤的意見,得罪了瑪麗婭·特蕾莎女王,被遣返法國。同時,特蕾莎寫信給女兒,叫她動用王后的特權勸說丈夫路易十六,不要提拔此人。羅昂在法國的政治前途就此毀掉,他悔恨內疚,想求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放他一條生路。但瑪麗·安託瓦內特很聽媽媽的話,不僅當面拒絕,甚至連續十五年沒有給羅昂任何一個好臉色。

當紅衣主教聽說讓娜的特殊身份時,他立即相信了,並請求讓娜替他向王后美言。讓娜騙他說王后要他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向她認錯,於是他寫了。皇后的回信一開始冷冰冰的表示原諒,後來幾次口氣總算溫和下來。紅衣主教很高興,整整三年都一直以通信的方式和王后聯繫,並源源不斷地爲“好心人”讓娜提供金錢,表示感謝。

這三年裏,讓娜也沒有虛度,她勾引了紅衣主教的親信,前龍騎兵隊長雷託,讓他做內應,後來爲節省時間,讓娜直接叫雷託冒充皇后的名義,寫回信給紅衣主教。這樣長久的騙局難免要出問題,紅衣主教開始懷疑,因爲王后在信裏雖然很親切,但公衆場合卻仍對他冷眼相待。他着急地詢問讓娜,讓娜騙他說王后因爲政治上的理由,不便在曾經的敵人面前表現自己的真實態度。紅衣主教則求她讓王后來跟他見一面,以證實她沒有撒謊。

讓娜決定找人演一場戲。她誘騙15歲的妓女奧莉諾小姐戴上頭巾面紗,穿上照王后畫像仿製而成的衣服,喬裝成王后的樣子。由雷託假扮僕人作陪,在一個漆黑的夜裏與紅衣主教相見,並交給他一封信和一朵玫瑰花。讓娜還教她說一句表現王后憤怒而傲慢的臺詞,“現在你該知道了吧。”

奧莉諾小姐覺得可以愚弄一個成年人,而且還是高官,這很有趣,就爽快地答應了。但到臨場發揮時,她實在緊張,哆嗦地把東西塞給主教,恐懼而結巴地說了句:“讓我們忘記過去吧。”

這時,德拉莫伯爵帶着讓娜伯爵夫人及時地上場,親吻“王后”的手,之後四人退下。這一舉動既是爲救場,防止泄露,也是爲表示王后確實與自己有親密關係。客觀來看,這場表演實在很失敗,但紅衣主教相信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表示過任何懷疑。雖然他總是詫異雷託簽署公文的筆跡和他親吻過多次的王后的回信很像,也幾乎差點認出了那天“王后”身邊的侍從就是雷託假扮的。

接下來的事很順利。讓娜欺騙紅衣主教,說王后要買那條160萬法郎的項鍊,但國王不許。她想用自己的錢來買,偏偏手頭又緊,且又怕國王怪罪。因此王后希望紅衣主教作爲中間人,訂下分期付款協議。

紅衣主教終於找到向王后效忠的機會,當然不肯放過。珠寶商、讓娜、紅衣主教,三人見面並訂下協約,160萬法郎分四次付清。項鍊則由讓娜帶去交給王后——當然,結果是直接進了讓娜自己的腰包,後來又拆散,在珠寶黑市上脫手賣掉了。

這串項鍊的第一次付款日期訂在1785年8月1日。當時紅衣主教因自身的奢靡生活而負債累累,未能及時籌齊這筆鉅款。收不到錢的珠寶商人直接跑去找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訴苦,結果可想而知,王后震怒,這一驚世騙局就此揭開真相。

據說,路易十六最初是想隱瞞此事,私下處理。但王后不肯,對主教的憤恨矇蔽了她的頭腦,堅信主教纔是罪魁禍首,目的是藉由這項騙局來誣陷她。她利用王后的特權,說服路易十六下令將主教野蠻逮捕,送去最高法院公開審理,並不斷慫恿法院處死主教。

1786年5月31日,主教被判無罪,但也遭革職流放。女騙子讓娜被鞭笞,打上烙印並終身監禁。但後來她奇蹟般地越獄去了英格蘭,還寫了一本回憶錄。不難想象,她在書中是怎樣對王后極盡誹謗。

死刑

法國大革命期間,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命運出現悲劇性轉折。在這無可抵擋的反王室浪潮中,國王和王后成了攻擊的首要目標——特別是王后。溫和仁慈的國王在國民看來還不是那麼有害,但揮霍無度的王后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有人做過統計,在路易十六執政的十二年間,法國負債達到十二億五千萬!國王本身勤儉節約,誰用了這些錢,答案不言自明。當時的人們將她描繪成邪惡兇殘的魔女、無恥的淫婦,人民的怒火幾乎全部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而路易十六,則被描述成一位仁慈愛民的好君主,只是被她帶累了。

1789年7月11日,法國大革命正式宣告開始。隨後,14日,巴士底監獄被攻陷。路易十六很明白革命的意義,但他毫無辦法應對。而瑪麗王后,則認定“革命就是造反”,堅決不肯向革命派低頭。當整個法國貴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願放棄貴族身份,加入革命隊伍的時候,瑪麗·安託瓦內特卻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衛王權帝位。原本只知道享樂的女人,此時終於爆發出驚人的意志力。如法國政治家米拉波所說,“她是當時凡爾賽中唯一的男子漢”。

瑪麗·安託瓦內特與莫扎特 瑪麗·安託瓦內特紅夫人 第4張

  瑪麗皇后被砍頭的現場

但是,即便王后如此堅強,一方面貴族的不合作,一方面革命的浪潮又不可抵抗,國王夫婦還是不得不敗下陣來。1789年10月5日,凡爾賽宮被女性(和僞裝成女性的男性)革命者隊伍攻陷。6日,路易十六和王后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裏宮。

在這裏,國王一家所有的舉動都被監控,隨時防止他們逃跑,並且嚴格監控所有的信件往來和信息傳遞。但安託瓦內特不死心,她運用所有的聰明才智與外界聯絡,向外國求援,向流亡貴族求救。很可惜,人人都想獨善其身,甚至想從中漁利,根本沒有人真正關心他們的死活。

唯有忠誠的費森,這時候勇敢地站了出來。他爲安託瓦內特設計一套精密的逃跑計劃,但結果卻因爲國王一家缺乏應變知識和其他各種各樣偶然因素,而最終宣告失敗。他們在邊境城市瓦倫被發現,押送回巴黎。

重返巴黎後,路易十六接受了革命羣衆們制訂的憲法,併成立國民議會。瑪麗·安託瓦內特表面同意,內心卻仍不肯屈服。她支持國王拒絕召開三級會議,結果反而使民衆的怒火更加高漲。

1792年,奧地利皇帝,安託瓦內特的侄子弗朗茨即位。同年,奧地利與法國之間正式宣戰。

瑪麗·安託瓦內特與莫扎特 瑪麗·安託瓦內特紅夫人 第5張

  法國革命時期,落沒的瑪麗和子女

這一場戰爭讓瑪麗·安託瓦內特看到了新的希望。她不斷利用自己在國內的優勢,用各種各樣的密碼將情報傳遞給奧地利軍方。毫無疑問,她期待着自己侄子的軍隊能進入巴黎,解救他的姑姑,幫助他們重振王室聲威。

儘管瑪麗將所有信件都銷燬,各種行動隱藏得非常好,但事情終究還是敗露了。再加上當時普奧聯軍統帥布倫瑞克偏偏發表了一篇要法國革命羣衆尊重王室的宣言,其中用詞激烈,態度囂張,大大激怒了革命者。1792年8月10日,憤怒的巴黎人民涌入杜伊勒裏宮,揚言要殺死國王一家。驚恐的國王和王后走投無路,只好帶着王子公主尋求國民議會的保護。

1792年8月13日以後,國王一家被轉移到丹普爾堡,過着囚徒一般的生活。9月21日,立法議會宣佈廢除王政。翌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安託瓦內特耗費如此心血維護的王權,終究還是煙消雲散。隨着革命的進程,密藏在杜伊勒裏宮內的勾結外敵、陰謀鎮壓革命的大量文件被發現,路易十六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處死刑。1793年1月20日,他最後一次見瑪麗·安託瓦內特,次日便被送上斷頭臺。安託瓦內特就此成爲寡婦。傳說中她卻仍不死心,還是進行了幾次逃跑,但皆以失敗告終。

1793年10月12日,瑪麗·安託瓦內特被送上審判席。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簡直匪夷所思,例如與自己的兒子路易十七亂倫。這種審判進行了數天,到1793年10月15日,瑪麗·安託瓦內特被正式判處死刑。

1793年10月16日約11時,瑪麗·安託瓦內特在革命廣場(即協和廣場)被公開執行死刑,之後草草下葬。可以說,直到最後死亡,她也未真正低過頭,始終維持着王后的尊嚴。

家庭生活

子女

瑪麗·特蕾莎(瑪麗·特蕾莎·夏洛特;Marie-Thérèse Charlotte de France;1778年12月19日—1851年10月19日)。

路易·約瑟夫(路易·約瑟夫·澤維爾·弗朗索瓦;Louis Joseph Xavier François de France;1781年10月22日—1789年6月4日),法國王太子,在大革命爆發前不久死於軟骨病(或肺結核,骨結核),死時只有7歲零8個月。

路易十七(路易·夏爾;1785年3月27日—1795年6月8日)法國曆史上僅有的三個沒有真正加冕、真正統治過整個國家卻被認爲是法國君主的人(另兩位一位是拿破崙一世的兒子拿破崙二世;另一位是路易十七的堂兄路易十九,法國波旁王朝的末代國王)。

索菲(索菲·海倫·比阿特麗斯;Sophie Hélène Béatrice de France;1786年7月9日—1787年6月19日)只活了11個月10天。

頭銜

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安東妮亞( Archduchess Maria Antonia of Austria )、匈牙利波西米亞公主( Princess of Hungary and Bohemia )、托斯卡納公主( Princess of Tuscany )(1755-1770)

法國王儲妃殿下( Son Altesse Royale Dauphine de France ,1770-1774)

法國和納瓦拉王后陛下( Sa Majesté la Reine de France et de Navarre ,1774-1791)

法蘭西人的王后陛下( Sa Majesté la reine des Français ,1791-1792)

影視、文學作品、遊戲相關

傳記《瑪麗·安東尼特》,茨威格著

漫畫、動畫《凡爾賽玫瑰》

1938年 電影《絕代豔后》

2006年 電影《凡爾賽拜金女》

2006年 電影《Marie-Antoinette (téléfilm)》

2015年 手機遊戲《Fate/Grand Order》——以“Rider”和“Caster”的職階登場,在遊戲中的形象較刻板印象更爲正面,寶具分別爲“榮光永存的百合王冠”和“願愛與輝煌直至永恆”。

2015年 漫畫《屍亂凡爾賽》主角的姐姐,也是主角所替身的對象,作者:スエカネクミコ,本作引用背景,劇情爲架空虛構與科幻。

2016年 漫畫《末代王妃》的主角,作者:惣領冬實,本作偏史實向(凡爾賽宮有參與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