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徐鴻儒起義的歷史影響:明朝的統治根基被撼動

徐鴻儒起義的歷史影響:明朝的統治根基被撼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徐鴻儒起義的聲勢浩大,活動範圍遍及半個山東,給明朝統治者以嚴重的打擊。但是,徐鴻儒在取得一系列勝利之後,沒有采取機動靈活的鬥爭策略,乘機擴大戰果。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反而採取了固守一城一池的消極的作戰方法。九月,徐鴻儒進攻兗州失利後,仍然固守鄒縣,與敵人硬拼,義軍被圍困三個月。十一月,城中彈盡糧絕。徐鴻儒與義軍高尚賓、歐陽德、許道清等數百人仍頑強堅持戰鬥,決心與城共存亡。

由於起義準備不足﹐加之明廷派大軍合力進剿﹐七月﹐各友軍先後失敗﹐鄆城﹑鉅野失守。

義軍中又出了叛徒,都督侯王、總兵魏七等把徐鴻儒捆綁起來,打開城門嚮明軍投降。

徐鴻儒起義的歷史影響:明朝的統治根基被撼動

徐鴻儒等在形勢不利的條件下﹐仍固守鄒縣﹑滕縣﹐與官軍抗衡。明軍調集山東﹑北直隸等地的大量官軍﹐圍徐鴻儒軍於滕縣。九月﹐徐鴻儒糧盡援絕﹐突圍不成而被俘﹐十二月十一月二十一日,徐鴻儒和其父徐東明、母親傅氏及重要部屬18人被押送北京,慷慨就義。

起義軍主力被打敗後,部分將士轉戰鉅野、鄆城,在鄆城武安一帶被明軍包圍,義軍浴血奮戰,拒不投降,最後,上萬名義軍將士血灑疆場,壯烈犧牲。

徐鴻儒起義歷時190余天,範圍遍及半個山東省,最後雖然失敗,但卻點燃了明末農民鬥爭的烈火,高敲響了明王朝的喪鐘。過了不到七年,席捲全國的李自成起義就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