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天京保衛戰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天京保衛戰

天京保衛戰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天京保衛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京的陷落,標誌着太平天國革命的失敗。

天京保衛戰歷時3年,調動使用兵力數十萬而終於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戰略上說,天京失陷是太平天國領導人奉行消極防禦戰略思想的必然結果。天京被圍時,洪 秀全雖然提出過西襲湖北計劃,但李秀成執行不力,沒能達到預期目的,最後還是困守孤城。等到湘軍完成合圍時,洪秀全仍然拒絕“讓城別走”的建議,致使錯過了撤出天京以圖再舉的最後機會。從作戰指揮上看,前敵諸將協同不夠,沒有形成集中統一的領導, 仍然是各行其是。所有這些,都和太天國後期政治日趨保守和腐敗息息相關,最後的失敗是難以避免的。

天京保衛戰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天京保衛戰

有人說:“如果沒有天京變亂,我國就會在19世紀中期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如果沒有中外反動勢力的相互勾結,太平軍就會改寫自古以來農民屢反屢敗的歷史。因此,太平天國運動留給我們太多的惋惜。”(此言太突兀了,要知道太平天國失敗的根源還是在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在於內部的迅速封建等級化,事實上,太平天國的人民生活並不比清朝的生活好,這纔是造成他們失敗的最簡單的原因。太平天國尚未把人民從清朝的統治中解放出來卻又創造了另一個清朝的殘暴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