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成功打響北京保衛戰的于謙,爲什麼最後會被人陷害?

成功打響北京保衛戰的于謙,爲什麼最後會被人陷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于謙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讓我們不禁想起了明朝,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彰顯出了明朝的民族氣節和錚錚鐵骨。明朝的統治經歷了二百七十六年,從義軍的興起反抗元朝,到與陳友諒爭霸建國,再到清軍入關明朝滅亡,這期間也涌現出了許多明朝爲人稱頌的名將,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名將之一于謙的故事。

于謙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年考中進士,後踏入仕途。宣德初年,于謙任兵部右侍郎,並在山西、河南一帶做過巡撫。在任期間,于謙克己奉公,愛民如子,威望極高。後來他被提拔爲兵部侍郎,召入京城。

成功打響北京保衛戰的于謙,爲什麼最後會被人陷害?

說起于謙我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他的那首《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兩句詩不僅是于謙一生的縮影,也能夠表現出他廉潔正直的高尚情操。說起于謙我們自然也會想起那場著名的北京保衛戰,一邊是皇帝被俘羣龍無首,一邊北京城又面臨着瓦剌大軍的洶洶來襲。明朝此時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大廈即將傾覆。

而此時擔任兵部侍郎的于謙站了出來,面對着瓦剌的大軍,整個北京城已經人心惶惶,更有甚者想把都城南遷。想起了宋朝南渡的教訓,于謙怒了:“妄言都城南遷者,殺。北京城是國家的中心,是國家的臉面,豈能隨便遷都?如此草率的遷都,必然將失去大勢。”

相信前段時間熱播的《大明風華》大家都有所耳聞,其中於謙的形象也是出演的繪聲繪色。面對着傀儡皇帝朱祁鈺和各位大臣,于謙誓與北京共存亡的決心使他們得到了警醒。於是乎,北京城內的軍民一心,衆志成城,這場驚心動魄的北京保衛戰也終於是打響了。

成功打響北京保衛戰的于謙,爲什麼最後會被人陷害? 第2張

于謙作爲當時的將領,守衛北京城的重任自然是落到了他的身上。而於謙也是開始挑選賢能,只要你有才能我就敢用你。甚至戰爭開始,他也是親自披掛上陣,英勇殺敵。在一方面也顯示出了自己的指揮才能,指揮軍隊進行主動出擊,打退了瓦剌大軍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此時的士氣已經高漲,明軍有憑藉着火炮方面的優勢,成功粉碎了瓦剌大軍的攻勢,將其一舉擊潰,使其退到了塞外。

在這軍民一心共同抵抗的作用下,明朝終於是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使國內的危機得到了化解,也避免了重蹈宋朝的覆轍。而正是在於謙的堅持和指揮下,明朝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而於謙本人也是成爲了拯救無數平民百姓的民族英雄,被人們所讚頌。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也是守住了大明的大好河山。就算被人打到了大門口,也不投降,寧死不屈,這纔是明朝的魂之所在。

我們之所以稱讚于謙,除去他優秀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也不僅僅是因爲他是民族英雄,是北京保衛戰成功的締造者。也是因爲他正直廉潔的高尚情操打動了我們。爲官之道,就是無論在哪裏都要造福一方百姓,這纔是一個好官,而於謙此人便不畏權貴,敢於爲人民服務,因此得到百姓們的愛戴,在當時明朝的官場之中也是一股清流的存在。

在明朝時期,官員貪污腐敗較爲嚴重,各地官員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爲己用已成爲一種風氣。尤其是在正統年間,宦官王振當權,把持政權,各級官員都爭相討好他巴結他。王振更是氣焰滔天,索賄受賄,爲非作歹,肆無忌憚。年考中進士,後踏入仕途。每當有地方官員進京彙報工作,便會爲其帶來金銀珠寶和地方特產進行上貢。

成功打響北京保衛戰的于謙,爲什麼最後會被人陷害? 第3張

唯有于謙,對其不加理睬,沒有要攀附他意思,這讓王振心中很是不滿,逐漸有了恨意,便想要找機會去陷害他。也有人提醒于謙爲保自身還是想王振送點東西吧。而於謙則是甩了一甩寬鬆的衣袍,一股清風徐徐而來,這也是我們所常說的兩袖清風。

終於在天順元年,于謙受到陷害,被處以謀逆之罪處死。當官員進入于謙的家裏進行抄家是,卻發現他並沒有什麼多餘的財產,除了生活所必備的用品,幾乎沒有餘財,更不用說什麼金銀珠寶了。由於于謙的正屋掛了吧鎖,讓大家都以爲裏邊鎖的是金銀珠寶。一聲令下後,士兵撞開了門,本是滿懷期待的他們看到屋裏都愣住了。中央案臺上只擺着兩樣東西———蟒袍和寶劍,大家也都知道這是朱祁鈺爲了紀念于謙的豐功偉績而專門賞賜給他的。看到這些後,大家都默不作聲地離開了于謙家,每個人的心裏都只剩下對於謙的敬佩之情。

于謙本已身居高位,卻依然不忘初心,不改起廉潔正直的本心,值得我們所讚揚。于謙的一生也如他的《石灰吟》中一樣,哪怕我粉身碎骨也要把廉潔正直的浩然正氣留在人間。一代忠臣雖遭陷害而就此落幕,但他留下的事蹟可歌可嘆,值得人們歌頌與讚揚。于謙,他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明朝,乃吾輩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