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豐圖義倉”是什麼地方?爲何被譽爲“天下第一倉”?

“豐圖義倉”是什麼地方?爲何被譽爲“天下第一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豐圖義倉”是什麼地方?爲何被譽爲“天下第一倉”?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到天下第一倉其實小編記得很多地方都有這個說法,但是經過多年的發現,這個天下第一倉其實是特點的指一個地方了,這個地方其實就是指的“豐圖義倉”,所以大家不要胡亂的搞錯了呀,最近有的人也說了,這個豐圖義倉爲什麼被譽爲是天下第一倉呢?下面我們就着這個問題一起來分析揭祕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豐圖義倉”是什麼地方?爲何被譽爲“天下第一倉”?

大荔縣城往東十多公里,臨近黃河灘塗的一處高地上,坐落着一個古老的鎮子,現在它在地圖上的名字是朝邑鎮,而在歷史上,這裏一直以縣治的形式,存在了上千年,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黃河上興修三門峽水庫的時候,由於這裏臨近庫區,大量的移民搬遷,當年的朝邑縣才被撤銷,併入臨近的大荔縣,朝邑縣城,也就成了大荔縣的一個鎮。

在朝邑古鎮的東南角,另一塊突出的崖畔上,坐落着這樣的一處建築,今天我們跟大家說的,正是這座清朝末年修築的糧倉,名字就是豐圖義倉。

“豐圖義倉”是什麼地方?爲何被譽爲“天下第一倉”? 第2張

豐圖義倉的由來

豐圖義倉始建成於清光緒八年(1882),由晚清朝邑趙渡人、清朝著名理財家“救時宰相”閻敬銘倡議修建,歷時四年建成,於光緒九年(1886)正式投入使用,開始存糧。確切地說,它是一座民辦倉庫,是我國目前所存無幾的清代大型糧倉之一。當時被慈禧太后硃批爲“天下第一倉”。 時至今日,無論從建倉規模,還是從儲糧歷史,或者是從古倉今用方面講,都無愧於“天下第一倉”的稱號。解放後,這裏一直由大荔縣朝邑糧站使用,2006年國務院批准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中國古代,糧倉分爲民倉和官倉。而民倉又分爲義倉和社倉,由縣一級官府指導設置倉庫,鄉紳管理,私辦公助,實行"官督而紳辦之"的爲義倉,其資金主要來源於當地老百姓的捐資和官方的資助,豐年存儲糧食,遇到年饉賑濟方圓災民。社倉是以族爲單位,由族長或有名望的人發起儲糧,糧食來源於勸捐或募捐,存放在祠堂或廟宇裏。國家辦的大糧倉爲官倉,主要有常平倉、儲備倉、轉運倉、太倉、內倉、營倉等。相比而言,社倉的規模要小很多。

1886年豐圖義倉建成後,慈禧硃筆批爲天下第一倉。作爲民辦義倉,存糧能力僅有3萬多石,也就是5200噸,自然不能和官倉同日而語,爲何被慈禧太后冠名爲“天下第一倉”呢?實際上,應該是天下第一“義倉”的意思吧。但其建築考究、用料精良、規格之高,又絕非一般義倉可比,甚至連官辦糧倉也多有遜色。經考證,修建豐圖義倉使用的牆磚,有十幾種規格,且成色不一,反映出這些牆磚捐自於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磚窯,義倉募捐修建性質可見一斑。

豐圖義倉爲城中城佈局,分爲外城和內城兩個部分,外城用夯土建造而成,它的三面建造在又高又陡的土崖上,西面爲城門樓和又厚又高的土城牆,依地形造勢,易守難攻,守衛人員可在城牆頂上,居高臨下防範來犯之敵。外城高7.7米,西有城門,城門樓爲城磚結構,坐東朝西,城門樓上面赫然刻有4個大字“以資扞衛”,相傳也是慈禧御筆所書,意爲捍衛,保衛之意。由此可見該外城的主要功能,就是捍衛內城而建造的。外城比內城建的晚了幾年,是義倉的第一道防線。

“豐圖義倉”是什麼地方?爲何被譽爲“天下第一倉”? 第3張

從外城那座古老的城門進來,遠遠就看見50米開外的內城,內城坐北朝南,它的前面是一片開闊的綠地。內城爲磚牆結構的窯羣式建築,外觀酷似一座古城,城牆即爲糧倉,也就是所謂的倉牆合一,沿着這道城牆,繞一週排列着58面磚結構的窯洞,每窯可儲糧90噸,共可儲糧5200噸。數據顯示,倉牆高14.89米,倉城東西寬133米,南北長83米,總面積1.1萬平方米。南牆外洞開二門,名東倉門、西倉門。東西倉門前各有一對石獅,東、西倉門之間的壁上有浮雕式的磚作仿木結構的歇山屋頂妝式,正中高嵌“豐圖義倉”4個石刻大字,字兩側有磚雕花瓶,下部有環帶紋、葡萄紋、雷紋等圖案。顯得古樸典雅。據說東門爲豐年進糧的入口,西門則是荒年賑濟的出口,如今西門幾乎常年關閉,很少使用,成了遊客出入的地方。

進到內城,但見內城牆有長長的一週走廊,這些迴廊功能卓著,當年起着臨時收放糧食的作用。迴廊之外,內城牆圍出一個寬敞的大廣場,平整的場地,極利於晾曬糧食,平時也可行車走人。院子南面,東西兩條門道兩側,又有東西排列的幾處建築。中間有一小院。小院落古香古色,進門先是東西各建廈房三間,緊接着橫建大房三間,大房東西兩側又各附耳房三小間。這樣的四合院式的建築,早年是義倉管理人員辦公和生活的地方,現在,這裏成了豐圖義倉的文獻展覽室。

在倉城內的西南角,有一處隱蔽的小門,如果不是有遊客指示牌,很難發現,這裏是通往倉城頂部的通道。順着這個狹小的臺階登上倉頂,但見倉頂用青色的城磚鋪設而成,顯的平平整整,兩邊有半米高的女牆和垛口。舉目望去,四面平整的倉牆兼具城牆的作用,可用於倉庫守衛人員的巡查與設防。倉牆頂上北面的正中,一座小巧的中式建築非常醒目,走近了看,這是一座朱文公祠。朱文公,也就是我國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朱熹,由於他最先倡導社倉建設,倉儲業尊他爲資陽倉祖,豐圖義倉修築的時候,自然要修祠供奉,以資紀念。由於朱文公祠位於北倉頂正中,所以這裏又是一個指揮台,在倉城囤兵訓練或着糧倉遭攻擊時,文公祠就是這裏的指揮中心。祠堂門外兩側的牆上鑲嵌有石刻“龍”、“虎”兩個大字,這兩個字爲慈禧所題寫,1900年,慈禧從北京逃亡西安,途經朝邑,百感交集,想起閻敬銘的耿介和不可多得的理財能力,於是欣然潑墨,爲已故的閻敬銘題寫了“龍”,“虎”二字。這兩個石刻大字,被放在豐圖義倉西面的閻公祠內,文革後,移到現在的位置。現在成了豐圖義倉的一處景點。

“豐圖義倉”是什麼地方?爲何被譽爲“天下第一倉”? 第4張

站在豐圖義倉的倉頂,向東望去,隔着黃河,中條山蒼翠可掬,如墨如畫,向南看去,挺拔的華山雲霧繚繞,向北望去,清晰可見200多米開外的岱祠樓和高聳入雲的金龍古塔,岱祠樓爲東嶽廟前的戲樓,爲宋代重建的文物。古塔爲明代建築。豐圖義倉和這兩個文物僅僅一路之隔。那條大路,就是集周原古道,隋唐古驛道,秦東北馳道,近代官道爲一身的有名的朝阪古道,多少商賈和軍隊,曾從這條古道上行走過,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茬又一茬,沿着這條古道走向外部的大千世界,開始了他們或悲壯或輝煌或平凡的人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