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喬治·桑夫人 喬治·桑代表作是

喬治·桑夫人 喬治·桑代表作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喬治·桑,法國著名小說家,原名阿曼蒂娜-露西-奧蘿爾·杜班,原名叫做Georges Sand,生卒時間1804年7月1日-1876年6月8日,是巴爾扎克時代最具風情、最另類的小說家。

人物簡介

喬治·桑(George Sand)原名露西·奧羅爾·杜邦,1804年7月1日生於巴黎一個貴族家庭,在法國諾昂鄉村長大。父親是第一帝國拿破崙時代的一個軍官。由於父親早逝,而母親曾有淪落風塵的經歷,所以她從小由祖母撫養。祖母爲了把她培養成一個淑女,費盡苦心,而喬治·桑沒有令祖母失望,小小年紀便已露出卓爾不羣的才華。13歲時她進入巴黎的修道院。

喬治·桑夫人 喬治·桑代表作是

  喬治·桑照片

經歷與創作

早期:1832-1836

喬治·桑出生於巴黎,其父系爲顯赫的貴族,她的父親是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的軍官,1808年不慎墮馬而死。而母系則是平民家族。幼年的喬治·桑在居於諾昂鎮的祖母身邊度過了很多時光。1822年,喬治·桑和巴倫·卡西米爾·杜德萬男爵結婚,婚後育有兩個兒女,分別是莫里斯(生於1823年)和蘇蘭琪(生於1828年)。1835年,喬治·桑和丈夫離婚,並取得了一雙兒女的監護權。離婚之後,喬治·桑離開諾昂鎮,來到巴黎。

1832年,她第一次以“喬治·桑”這一男性筆名發表兩部小說,分別是《安蒂亞娜》和《瓦朗蒂娜》。兩本小說講述的都是愛情失意的女人的故事。這是她一生中創作精力最旺盛的年代,從1833年至1836年,她相繼發表《萊麗婭》《雅克》《莫普拉》。這些小說都是以作家早年的感情生活爲基礎寫的,表達作者對愛情的感受與觀點。喬治·桑認爲愛情就是生命,是人們至高無上的權利和義務,愛情應克服一切偏見和習俗,擺脫一切羈絆和束縛。喬治·桑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顯著的浪漫主義元素。

在巴黎生活期間,喬治·桑熱衷於喬裝成男性出入各種公開場合,尤其是出席一些禁止女性參加的集會。這在19世紀的法國是一種驚世駭俗的舉動,尤其爲上流社會所不容許。也正是因爲如此,喬治·桑始終沒有再次嫁給某個伯爵或公爵。這些不尋常的舉動很快就使得喬治·桑成爲法國文壇聲名大噪的人物。她的作品爲嚴肅有餘、溫婉不足的19世紀法國文學注入了清新的空氣。她和當時著名的青年詩人繆塞以及著名鋼琴家肖邦的戀情使得她的人生更富傳奇色彩。

中期:1836-1848

喬治·桑夫人 喬治·桑代表作是 第2張

  德拉克洛瓦繪製的喬治·桑的肖像

1836年之後,喬治·桑結識了一些資產階級自由派及空想社會主義者,開始關注社會不公現象並創作“社會問題小說”。其成就最高的作品《康素愛蘿》(1843)和《安吉堡的磨工》就創作於這一時期。這些小說雖然具有現實主義的某些特徵,但仍屬於浪漫主義範疇。喬治·桑的小說多以愛情爲主題,讚頌勞動者,貶斥貴族和富人。

1848年,路易·菲利浦下臺,成立臨時共和政府,喬治·桑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撰寫《致人民的信》,甚至爲臨時政府的公共教育部及內政部撰寫公報。6月份工人暴動,喬治·桑懾於工人暴動的聲勢,回到諾昂,從此不再寫“社會問題”小說,也不再過問政治,開始以充滿靜謐與無邪的田園情趣爲題材來寫作,發掘人心中高貴與美好的一面。

其實早在1846年,喬治·桑就已經開始對田園生活感興趣。這一年她發表了著名的田園小說《魔沼》,全書沒有複雜的情節和冗長的理論闡述,而是自始至終充滿詩意。這部作品奠定了作家晚期創作的基調。

晚期:1848-1876

晚年的喬治·桑的創作受到了法國啓蒙思想家盧梭的影響,追求反璞歸真、迴歸自然。這一時期她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說《棄兒弗朗索瓦》(1848)《小法岱特》(1849)《我的生活》(1855)。兩部小說都描寫充滿浪漫情調的愛情,其間可見盧梭《新愛洛依絲》的影子。

喬治·桑晚期的創作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描寫農民的生活。這在貴族傳統根基深厚的法國文學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儘管農民的生活在田園牧歌的鄉村背景中被女作家理想化,但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喬治·桑在一些小說中採用糅合了土語的樸素法語,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這一時期,喬治·桑還發表了《他與她》(1859),追憶早年和繆塞的戀情。

晚年的喬治·桑熱情好客,她在諾昂的莊園成爲當時法國文學界名流的聚會場所。聖勃夫、米什萊、福樓拜、小仲馬、巴爾扎克等人經常拜訪她。

1876年,喬治·桑在諾昂去世,享年72歲。死後,她被埋葬在諾昂。2004年,曾有人建議將她的遺體移至巴黎的先賢祠。

愛情故事

1836年冬天肖邦結識了比他大6歲的法國作家喬治·桑。肖邦,這個纖弱、儒雅而又溫柔的男子,對反傳統的多產作家喬治·桑,第一印象並不太好,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喬治·桑越來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發現和她在一起時,他可以盡情傾訴內心深處的情感。後來,肖邦和喬治·桑生活在了一起,他們保持了長達9年的關係,喬治·桑給予肖邦的細心照料,有助於煥發肖邦的才華,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後來幾年,肖邦的作曲生涯達到了他個人生命的最高點,是肖邦鳴唱“天鵝之歌”的歲月。

1846年,肖邦和喬治·桑在諾罕莊園裏一起度過了最後一個殘秋,11月,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分開了。

肖邦來到巴黎心情十分憂鬱,肺病加重,身體越來越壞,但爲了生活,他還要帶病教學生彈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體稍微好一些,想起和喬治·桑在一起的這些年,他很有感觸,於是,寫下了一首《升C小調圓舞曲》。

乍一聽,你會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實際上它隱藏着一種說不出來的悲哀。

肖邦似乎在說:悲哀嗎?怎麼?我可是不在乎的,不在乎的,該怎樣就怎樣吧!……可是,他究竟不是完全不在乎的,真相隱藏在圓舞曲激動的悲哀裏,他的心潮在起伏翻滾。

作品簡介

《安蒂亞娜》是一顆年輕的心靈第一次爆發出的辛酸和悲哀。主人公具有高雅的智慧和高尚的心靈,她的丈夫德爾馬上校卻是一個充滿了淫威的軍官,安蒂亞娜的心受到傷害後,她轉向了情人萊孟的懷抱,然而萊孟是個容易激動,斤斤計較、自私自利的人。後來竟變得毫無心肝可言。最後,安蒂亞娜同她童年時代的男友拉爾夫到印度隱居。女作家在這部小說中塑造了幾種男性性格;有軍官丈夫那樣性格粗暴的男子,由於社會給了他權力,便變得殘酷無情;也有萊孟那樣性情軟弱的男子,自私自利是他們的本性。還有表面上冷酷無情,實際上感情熱烈,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男子,像拉爾夫那樣。

在這第一本小說裏,喬治·桑就提出了婦女解放問題。她借主人公安蒂亞娜的口說:“我不跟你們供奉一個上帝,可是我更盡心也更純潔地供奉我自己的上帝。你的上帝是男子的上帝,是一個男子,是一個國王,是你們種族的創始人和保護人。而我的上帝是宇宙的上帝,是創世主,是救世主,是一切生命的希望。你的上帝使萬物皆備於你一人,我的上帝使他創造的一切生物都互相幫助。”在這裏,喬治·桑對於婦女屈從於男子社會秩序進行了抗議。同時也表達了她對上帝忠實信仰的樂觀主義。

如果說她在第一部作品中塑造了幾個典型的形象的話,那麼,在《萊莉亞》中,她卻描繪了她理想中偉大的、並不沉湎於聲色的感情深厚的女性。萊莉亞是嚴肅、勇武、智慧和藝術的象徵。與她相對的其妹妹普爾雪麗,她則是個奢侈豪華的妓女,是美麗和激情的象徵。在這裏,作者無疑把自己的雙重人格分別賦予了兩個女性人物。然而這個故事卻以悲劇結局。她早在《安蒂亞娜》中所表現的對上帝的天真的信仰到這兒已變成了絕望的吶喊。女主人公臨死前說道:“天啊!絕望籠罩着一切。上帝創造的世界的每一個毛孔裏都散發出悲苦的呻吟。波浪翻滾着,嗚咽着拍打岸,風在森林裏悲鳴怒號。森林的樹木全在暴風雨的鞭打之下低垂了頭,剛一擡起頭來又低垂下去了。忍受着可怕的折磨。那兒有一個悲慘的、罪該萬死的生物,非常可怕,巨大無比——我們居住的世界容納不下他。”

在《華朗蒂納》和《雅克》中,喬治·桑仍然未脫離她的婚姻主題,只是角度已有所改變。在前部作品中,她塑造了一個文雅而冷淡的丈夫。而在《雅克》中,她把她心目中最高貴的品質都賦予了這個丈夫。雅克的年青妻子卻不能理解他的那種高貴的性格,也不再愛慕他的性格,於是轉向了自己的情人。但雅克卻諒解了他的妻子。他說:“沒有人能夠控制愛情;沒有人會因爲他愛或不再愛而有罪。促使女性墮落的是說謊。”最後爲了給他的妻子自由,雅克只能採取自殺的方式,而即使自殺也要讓其妻子覺得是一次偶然事件。

人物評價

雨果:“喬治·桑在我們時代佔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其他人是偉大的男性,她是偉大的女性”,“我們這個時代,大革命結束了,人道革命已經開始,兩性平等是人道革命的一部分,我們需要一個偉大的女性,她應證明既有男性的才幹,又不失天使的稟賦;她是強有力的,又不失溫柔。喬治·桑具有這些能力”,“她是我們這個世紀的驕傲,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喬治·桑研究在20世紀一度被冷落,在歐美出現了“喬治·桑熱”,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和洛杉磯西方學院的一批學者出了專著,開設網站,帶動起了研究熱潮,反過來影響法國。學界普遍感到她的思想具有超前性和現代性,那驚世駭俗的言行,包含着女權主義思想的萌芽,她稱得上女權運動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