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泰緬戰爭時期中國 泰緬戰爭的影響

泰緬戰爭時期中國 泰緬戰爭的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泰緬戰爭(1765年-1767年)(緬甸語:ယိုးဒယား-မြန်မာစစ် (၁၇၆၅–၁၇၆၇)),泰國人稱之爲第二次阿瑜陀耶陷落之戰(泰語:สงครามคราวเสียกรุงศรีอยุธยาครั้งที่สอง),指的是泰國(舊稱暹羅)阿瑜陀耶王朝與緬甸貢榜王朝之間發生的第二次戰爭。這場戰爭開始於1765年,以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首都阿瑜陀耶的陷落爲終結的標誌。長達四個世紀的阿瑜陀耶王朝自此滅亡。

泰緬戰爭時期中國 泰緬戰爭的影響

過程

這場戰爭是1759年至1760年兩國戰爭的延續。緬甸的戰爭藉口是泰國支持緬甸邊境的叛軍,此外緬甸還希望控制德林達依沿岸及其貿易。

1765年8月,北緬甸兩萬軍隊入侵泰國北部;到了10月,三支總數爲兩萬人的南緬甸軍隊也入侵泰國,對其首都阿瑜陀耶展開了鉗形攻勢。1766年1月底,緬甸軍隊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但在泰國的防線面前仍無法協同作戰,直到他們在阿瑜陀耶城下會合以後才得以扭轉。

圍攻阿瑜陀耶正處於清軍入侵緬甸的第一回合戰鬥期間。泰國人認爲他們能夠堅持到雨季,而阿瑜陀耶中部平原的季節性氾濫能夠迫使緬甸軍隊撤退。然而緬甸國王辛標信認爲清朝的入侵只是小規模的邊境衝突,決定繼續圍城。

1766年雨季(6月至10月),戰鬥轉而在泛濫的平原上展開,但泰國人未能扭轉戰局。旱季到來的時候,清朝對緬甸發動了更大規模的入侵,但辛標信依然拒絕召回大軍。1767年3月,泰國國王厄伽陀希望成爲緬甸的朝貢國,但緬甸卻要求他無條件投降。 4月7日,緬甸洗劫了這座饑荒的城市。這是緬甸歷史上第二次攻陷此城,當時緬甸軍隊的暴行爲如今的泰緬關係打上了黑色印記。成千上萬名泰國戰俘被帶往緬甸重新安置。

緬甸對泰國的佔領是短暫的。1767年11月,清軍大規模入侵緬甸,迫使辛標信將留在泰國的緬甸大軍撤回。在隨之而來的泰國內戰裏,鄭信於1770年中期率軍驅逐了緬甸軍隊,建立吞武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