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三國時期真正的蜀漢到底是什麼樣的?

三國時期真正的蜀漢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公元224年,吳國大臣張溫出使蜀漢,鞏固雙方聯盟, 張溫回國後“稱美蜀政”,對諸葛亮和蜀漢大加稱讚;公元261年,薛珝出使蜀國,回國後對吳主孫休說:“民皆菜色,蜀漢將亡”。短短几十年時間,爲何吳國使者眼中的蜀漢會出現如此大的變化?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諸葛亮的去世和蜀漢的人才凋零!

張溫使蜀,稱美蜀政

權既陰銜溫稱美蜀政,又嫌其聲名大盛,衆庶炫惑,恐終不爲己用,思有以中傷之,會暨豔事起,遂因此發舉。——《三國志·張溫傳》

這段記載是說後來張溫被孫權廢黜的往事,張溫的第一條“罪狀”就是“稱美蜀政”。張溫是江東四大家族張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被廢牽扯着很多的原因,今天我們只聊聊張溫出使蜀國的故事。

黃武三年(224年),張溫三十二歲時,以輔義中郎將身份出使蜀國。孫權對他說:“您本不宜遠出,只是擔心諸葛亮不瞭解我所以與曹魏往來的用意,故委屈您出行。如果山越禍患全部消除,我們便會對曹丕大舉進攻。作使者的道理,即接受命令但不接受言辭。”

三國時期真正的蜀漢到底是什麼樣的?

張溫回答說:“我在國內沒有做過親信大臣的謀劃,出行外交沒有獨自應對的才能,恐怕沒有張孟播揚國家聲譽的能力,又無子產闡述事理的功效。然而諸葛亮見識深徹,精於謀劃,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慮和屈伸權宜之計,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測諸葛亮之心,一定不會有什麼猜疑。”

張溫到蜀國後,前往宮廷呈上表章說:“古代商高宗守喪卻使殷商國祚再次復興昌盛,周成王年幼卻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們功勳普蓋天下,聲威振徹四海。如今陛下以聰明的資質,與古代聖賢等同,賢良大臣輔佐執掌政務,滿朝精英有如羣星璀璨……”蜀漢頗爲看重張溫的才幹。

要明白張溫此次出使的前因後果,一切要從劉備去世說起。公元223年劉備病逝白帝城,蜀漢內部有南中叛亂,外有曹魏虎視眈眈,孫權也有趁火打劫之心。當此之時,諸葛亮派鄧芝出使江東,重申了和吳國結盟的想法,孫權甚爲認同。

所以張溫224年出使蜀漢,其實是爲了進一步鞏固吳蜀聯盟。所以孫權才讓張溫給諸葛亮解釋當初他和曹魏的那點“骯髒事”。從張溫的言辭當中可以看出,他把姿態放得很低,對劉禪、諸葛亮及蜀漢滿朝文武都進行了一番稱讚,或許這才讓孫權感覺有些不舒服。

薛珝求馬,預言蜀亡

孫休時,珝爲五官中郎將,遣至蜀求馬。及還,休問蜀政得失,對曰:“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臣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爲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其是之謂乎!”——《三國志· 薛綜傳》

薛珝(xu)是吳國重臣薛綜的兒子,吳景帝孫休時期曾擔任五官中郎將。公元261年,薛珝受吳主之託前往蜀漢求買戰馬。

回國後,對孫休說起蜀漢的情況:“蜀主昏聵而不瞭解自己的過失,大臣只求無過錯來保全自己的地位。蜀漢的朝堂之上,聽不見正直的言論;蜀漢的郊野中,百姓因飢餓而顯露出營養不良的臉色。臣聽說處在高堂之上的燕雀,自以爲過得安逸。建築物被焚燬時,燕雀卻怡然自得,而不曉得禍患將要到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曾有人因爲薛珝的“民皆菜色”來質疑諸葛亮治理水平,說他連年北伐造成蜀漢百姓吃不上飯,這實在是不靠譜的論據。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等到薛珝出使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去世27年了,“民皆菜色”這個鍋甩不到諸葛亮頭上。

吳國使者見證蜀漢的衰亡

三國時期真正的蜀漢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公元224年,是諸葛亮開始全面執掌蜀漢朝政的第二年,所以張溫的“稱美蜀政”一方面有“拍馬屁”的意思,但肯定也是看到了蜀漢積極向上的一面。諸葛亮治蜀,一直是歷史上治民理政的典範。

所以儘管諸葛亮五次北伐,但蜀漢的百姓依然豐衣足食,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因爲諸葛亮懂得量力而行。以234年最後一次北伐爲例,諸葛亮足足準備了三年的時間,而且選擇在漢中屯田,這樣對百姓其實沒有多大的影響。

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相繼執政,能夠“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蜀漢的朝政也還算比較清明、平穩。但253年費禕遇刺身亡之後,後主劉禪開始自己主持朝政,親近黃皓這樣的小人,所以到了薛珝看到的蜀漢,就成了一片烏煙瘴氣,民皆菜色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蜀漢之衰亡自諸葛亮死後就開始了,而隨着蔣琬、董允、費禕等人才凋零,蜀漢一步步走向滅亡的深淵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