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爲何其他諸侯沒有這樣做?

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爲何其他諸侯沒有這樣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曹操和袁紹對奉迎漢獻帝的決策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的歷史上,曹操奉迎漢獻帝的舉動,是他政治上出色的一招。曹操將漢獻帝奉迎到自己的領地,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在此之後,他以漢獻帝的大義名分,號令羣雄。這讓他得到了很多心懷漢室之人的幫助,使得他由弱變強。那麼,曹操是如何走出這一步的,爲何其他的政治集團沒有這樣做呢?

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爲何其他諸侯沒有這樣做?

一、曹操奉迎漢獻帝的經過。

曹操奉迎漢獻帝也是有着一個過程的。當年諸侯聯軍討伐董卓,使得董卓燒燬洛陽,挾持漢獻帝前往長安。諸侯聯軍解散後,就開始了相互爭奪。關東地區烽煙四起,戰亂頻發。

在這個時期,是曹操發展勢力的時期。由於曹操所處的兗州是一塊四戰之地,在羣雄的包圍之中。曹操在創業的時期,多次遭到挫折。最困難的時候,只剩下兗州的三座城池。不過,經過曹操和他的團隊不懈努力,他的勢力轉危爲安。

等到漢獻帝從關中來到洛陽的時候,曹操的勢力已經發展到了穩定的程度。他的勢力雖然對比北方的袁紹還是遠遠不足,但是已經穩定下來,能夠壓制周圍的勢力。在擁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後,曹操就開始考慮下一步的戰略。

漢獻帝從關中的到來,正好給曹操創造了機會。在此時,漢獻帝的朝廷處於極端困難的境地。在史書上記載,當時漢獻帝手下的臣子,從尚書郎以下都要自己去野外採摘野麥活命。有的人餓死在牆壁之間,有的人被兵士所殺。

在這個時候,漢獻帝得不到任何勢力的支持。爲此,漢獻帝甚至向呂布求援。呂布由於實力不濟,只得向漢獻帝上表致歉。即便如此,漢獻帝還是嘉獎了呂布的恭順態度。就在漢獻帝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曹操向漢獻帝伸出了援手。

曹操在與部下討論後,率領部下來到洛陽。他在朝見漢獻帝后,又將漢獻帝接到許都。自此,漢獻帝和他的朝廷就落入曹操的掌控之中。曹操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名義,在後來的戰爭中佔據了政治上的主動。

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爲何其他諸侯沒有這樣做? 第2張

二、曹操奉迎漢獻帝時內部的分歧。

在歷史記載中,我們沒有看到曹操的手下對奉迎漢獻帝的反對意見。在當時,曹操的手下主要的謀士是荀彧。至於說後來的那些著名謀士,比如荀攸、賈詡、郭嘉、程昱、董昭等人,還沒有進入曹操的陣營。因此,在奉迎漢獻帝的時候,自然沒有他們的意見。

唯一例外的就是董昭。他作爲漢獻帝的使者,在中間穿針引線,肯定是參與了此事。而且後來在將漢獻帝轉移到許都時,董昭出了大力,這使得曹操能夠直接控制漢獻帝。從這些方面的表現來看,董昭是肯定贊成奉迎漢獻帝無疑的。

那麼,曹操陣營中,對於奉迎漢獻帝就沒有反對意見了嗎?也並非如此。在當時,也有人對奉迎漢獻帝提出異議,不過矛盾點並不是在是否迎接漢獻帝的問題上,而是在於如何奉迎漢獻帝的問題上。在《荀彧傳》中寫道:

建安元年,太祖擊破黃巾。漢獻帝自河東還洛陽。太祖議奉迎都許,或以山東未平,韓暹、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

我們從這段記載中就可以看到,提出奉迎漢獻帝的人是曹操,正是他想要奉迎漢獻帝來許都。而他的部下中有人對奉迎漢獻帝心懷疑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曹操自身的實力不足。這是因爲當時山東的各方勢力還沒有平定,曹操的根據地並不穩固。

同時,漢獻帝從關中遷到洛陽,身邊有着韓暹、楊奉這些勢力,他們與北方的張楊聯合,曹操要是與他們兵戎相見,很難立刻制服他們。如果這些人從中作梗,想要奉迎漢獻帝是不容易的。

這個時候,荀彧發揮了他的遠見卓識。他對曹操勸說道,說曹操素有匡扶漢室的心思,如今漢獻帝來到洛陽,讓天下的義士有扶助漢室之心,百姓有感懷舊情之哀。在這個時候,曹操如果奉迎漢獻帝,順從百姓的民望,是大順之舉,以朝廷的公正制服雄傑,是大略之舉,扶持大義招攬英才,是大德之舉。有這些名義,韓暹、楊奉肯定不能從中作梗。如果不趕快當機立斷,時間一久,怕其他的勢力捷足先登,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爲何其他諸侯沒有這樣做? 第3張

荀彧對曹操的這番話,實際上是爲曹操解除了後顧之憂。他將奉迎漢獻帝的巨大政治利益說得很明白,而將奉迎漢獻帝時,韓暹、楊奉不敢作梗的原因也說得很明白。這促使曹操下定了決心,出兵洛陽,奉迎了漢獻帝。

不過,曹操奉迎漢獻帝是有着自己的目的。他在奉迎漢獻帝之後,就擁有了假節鉞,錄尚書事的權力和職位。這樣,曹操就把漢獻帝朝廷的軍政大權集中在自己的手中。事實證明,荀彧幻想的曹操匡扶漢室的想法是不現實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纔是曹操真正的目的。

三、錯失先機的袁紹。

其實,在當時最大的勢力是袁紹。漢獻帝在到達洛陽後,將主要的希望還是放在了袁紹的身上。袁紹出身是漢朝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在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是聯軍的盟主。在當時,袁紹已經佔有河北的大片土地,成爲北方最強的勢力。可以說,如果袁紹要奉迎漢獻帝的話,曹操是不可能阻擋的。

因此,荀彧所說的如果曹操猶豫不決,會被其他勢力捷足先登的話裏所指的勢力,就是袁紹。但是,袁紹卻對漢獻帝沒有任何動作。難道說,手下人才濟濟的袁紹,居然沒有人看到奉迎漢獻帝這個機會嗎?

當然有的。在當時,袁紹的手下對奉迎漢獻帝這件事,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袁紹的手下分爲兩派,以沮授爲首的是奉迎派,以郭圖、淳于瓊爲首的一派爲不奉迎派。沮授勸說袁紹的說辭與荀彧勸說曹操的說辭基本差不多。

沮授對袁紹說,你的祖上一直擔任漢朝的中央重臣,一直以忠義著稱。現在漢獻帝的處境困難,需要諸侯輔佐。我們的根據地已經趨於穩固,實力雄厚。向西出兵奉迎漢獻帝,在鄴城建立宮室,挾天子以令諸侯,積聚兵力來討伐不聽從的敵人,誰能夠與我們爲敵?

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爲何其他諸侯沒有這樣做? 第4張

而郭圖、淳于瓊則勸說袁紹說,漢室經過長期的戰亂,早就失去了威望,今天我們想要重新振興它,難道不是一件難事嗎?現在天下英雄競起,想要替代漢室的人大有人在。今天我們奉迎了漢獻帝,以後要做什麼事情,就要向漢獻帝請示。如果聽從漢獻帝的指示,就讓我們失去了權勢,如果不聽從的話就會得到個違抗命令的罪名。所以說,奉迎漢獻帝並不妥當。

袁紹本來想聽從沮授的建議,奉迎漢獻帝,但是一聽郭圖、淳于瓊的意見,就又改變了主意。雖然沮授據理力爭,還說出了荀彧曾經對曹操說的話,如果不早作決斷,會讓其他勢力搶先下手。袁紹考慮到漢獻帝的登基不是自己的意見,最終還是拒絕了沮授的建議,沒有派兵去奉迎漢獻帝,讓曹操捷足先登了。

四、曹操與袁紹的差別。

我們從曹操和袁紹對待奉迎漢獻帝這件事的決斷,就能夠感覺到兩個人的差別。荀彧對曹操的諫言與沮授對袁紹的諫言基本相同,可是兩人卻採取了完全相反的行動。也是從奉迎漢獻帝起,雙方的實力開始默默發生着轉變。

其實,雙方採取不同的行動,與他們對天下形勢判斷有關,也與他們對待漢室的態度有關。當時,曹操的實力遠不如袁紹,而且他的根據地還不穩固,處於戰亂狀態。曹操從自身的實際狀況出發,完全沒有必要去奉迎漢獻帝。因爲曹操的實力有限,出兵奉迎漢獻帝,可能連韓暹、楊奉都打不過。去奉迎漢獻帝的過程,很可能是一種冒險行動,遭到意外的損失。同時迎來漢獻帝,等於爲他請來了一個上司,在行動上就要受到一定的束縛。

袁紹放棄奉迎漢獻帝的主要原因,不是實力、控制區穩固方面的問題,而是不願意接受漢獻帝的束縛。這代表了袁紹的政治野心,他早就想要代漢自立。他在事業開端的時候,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而且由於他“四世三公”的家世,部下也彙集了大批的漢室同情者。如果他將漢獻帝迎到自己那裏,很可能會引起部下心理的變動。因此,他纔會放棄奉迎漢獻帝。

可是,曹操奉迎漢獻帝的行動,給袁紹上了一課。曹操並非沒有野心,但是他對此處理得很好。他一方面將漢獻帝奉迎到自己的控制區,給予優厚的待遇。同時,另一方面曹操立刻擁有了假節鉞,錄尚書事的職權,掌握了漢獻帝朝廷的文武大權。漢獻帝就此成爲了曹操的一塊政治招牌,在對外戰爭中讓曹操佔盡了便宜。

袁紹就是如此,他經常收到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下達的指示。直到這個時候,袁紹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當年如果他搶先出兵奉迎漢獻帝的話,曹操是無論如何不敢和他爭奪的。可是事已至此,一切都已經晚了。在此後,直到官渡之戰,袁紹都在爲他的錯誤付出着代價。

結語:

曹操奉迎漢獻帝的時候,他的集團中對此沒有太多的反對意見,提出異議的人主要是對奉迎漢獻帝行動本身有疑慮。在荀彧的勸說下,曹操下定決心奉迎了漢獻帝,擁有了大義的名分,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勢。

而袁紹則因爲懷有自立之心,不願意去幫助漢獻帝,想讓他和他的朝廷自生自滅。因此,他錯失了奉迎漢獻帝的機會,讓曹操捷足先登。此後,袁紹發現自己的錯誤,但也爲時已晚。當曹操當了大將軍的時候,袁紹忍無可忍地發了脾氣。曹操爲了不過早觸怒袁紹,把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

但是,這一點也改變不了袁紹的政治頹勢,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官渡之戰。在袁紹發動官渡之戰時,就有不少部下認爲不該攻打曹操和他背後的漢獻帝朝廷。這使得袁紹在發動戰爭前進行了人事調整,引起了軍心的混亂。這一點,嚴重影響了戰爭的結局。可以說,袁紹的失敗,曹操的成功,在奉迎漢獻帝的那一刻就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