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關於北宋的評價都是積貧積弱 其根原因是出自哪裏

關於北宋的評價都是積貧積弱 其根原因是出自哪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北宋官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爲何北宋官員積貧積弱,是冗兵冗官的錯嗎?

北宋一度被認爲是我們國家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時期,但是這實際上是過度誇大了北宋的經濟,實際上北宋一直的評價就是積貧積弱,作爲一個沒有大統一的王朝,一直被北方的遼國壓制,後來連一個地方政權都控制不了,而且這並不是說北宋不想收復,而是收復不了,屢屢戰敗,最終在金國的入侵下北宋滅亡。

關於北宋的評價都是積貧積弱 其根原因是出自哪裏

北宋的積貧積弱並不單純是因爲宋人無戰力,須知北宋之前五代對外族的戰績尚可,北宋滅亡之後岳飛等武將也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可見宋代武人至少戰鬥力不差。

也不單純是以文御武的國策,同樣是在中期之後以文官駕馭武將的明代,依然戰功不差,即便在滅亡前幾十年,還能有萬曆三大徵的戰績。

在諸多原因中,有一點經常被人談到,就是冗兵冗官。北宋的冗兵冗官是在歷史上出了名的,北宋的官員是古代最多的,僱傭的大軍也是古代最多的,這還要考慮到北宋的疆域其實遠不如漢唐明清,那他的官員數就更爲可怕了,雖然北宋依靠龐大的官僚也獲取了大量財政收入,可是這一切財政收入最終都被龐大的官僚和大軍消耗掉了,尤其是募兵制,幾乎消耗盡了北宋的財政。

關於北宋的評價都是積貧積弱 其根原因是出自哪裏 第2張

因爲這個問題,宋仁宗才啓用范仲淹開始第一次改革,試圖減少冗兵冗官,也就是裁減官員,惋惜馬上受到了壓制,改革失敗。而到了宋神宗時代,他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避開裁員的做法,而是試圖開源,擴大財政收入,這最終導致了新舊兩黨之爭,直接影響了北宋的滅亡。

這裏先放一放北宋到底爲啥滅亡的問題,我們先說一說北宋的官員爲何這麼多,那一層次的官員開支最大。

在我們看來,一般來說要麼是基層開支最大,因爲人最多,要麼是高層開支最大,因爲薪酬最高,但實際上是中層開支最大,因爲中層的薪酬遠高於基層或者說底層官員,雖然少於高層,可是高層的人數遠遠不如中層。

一般來說,中層官員的人數大致是高層的十倍,但是基層官員的人數只是中層的三四倍左右,具體到北宋,可能更多,因爲大量因爲父輩而得以做官拿薪水,卻不用幹活的多是中層官吏。

爲什麼中層人數這麼多呢?這裏就涉及高層中層基層三者的分工了。

基層中層高層這三者到底有什麼差別呢?不單純是等級上的差別,在崗位設置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基層管理者一般就是單純的管理,雖然有很多瑣事,但是主要就是管理和處理事務的職能,而高層則要務虛的多,除了管理監督還有研究制訂政策和發佈的職能,不過高層在制訂政策上則需要大量的數據,這些是無法直接從基層直接獲取的,需要中層總結匯總基層上傳的信息,上報才能得出準確的數據,也就是說,中層除了管理監督的權力,會有大量數據總結匯總的職能,雖然理論上去做事的都是基層官員,但是彙總整理覈對的都是中層官員。

除了彙總整理數據,中層還需要處置大量由高層下達的任務,雖然需要基層執行,但是監督和直接管理基層官員的依然都是中層官員,而且基層的資源也要通過中層才能轉運到高層。

這麼一來意味着什麼?就是需要大量的新增人手,基層官員可以一人身兼數職,就拿一個村落來說,基層官員往往在十人以下,人人都參與管理,都要幹活,專職人員少而且專職人員也要參與管理。至於大軍就更不用說了,一個班往往就是班長做老大,最多加個副班長。

但是級別越高,這種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就越來越少,專職人員就越來越多,不說財務這些基層也必須有的職務,大量新設的職務也不斷出現,比如上一輪提起的監察,主要也就是中層開始出現的。(監察主要是上級對下級瀆職的監察,中層可以監察基層官員,這基層官員直接面對老百姓,難道要監察老百姓如何瀆職嗎?當然理論上可以由老百姓來監督基層官員,當然這是監督而不是監察了。)

還有文教衛生,在基層這個可能就由一個人負責,在中層則是一堆部門和官員,佈置下來一堆任務,最終要基層完成。所以基層官員常抱怨有數不清的婆婆,做不完的事,因爲一個人要負責對接一堆上級部門。

當然這對中層來說也是無奈的事,基層官員主要是管理和數據記錄,中層還要彙總大量基層上來的數據,管理的基層數量越多,就意味着需要的人手越多,越專業化,像大軍這麼簡單的上下級關係,越往上也越多的管理人員,像萬人規模的大軍,實際上高層管理人員就要幾十乃至數百人之多,而不是想象中的,一個萬夫長可以直接管理十個千夫長,然後十個千夫長管理一百個百夫長,一千個十夫長,其實到了上面會有大量的輔佐管理人員,比如參謀人員,情報官員,軍需官,軍械官等等。

至於政府就更不用說了,總體來說中層官員基本上三類職能,一種是直接管理人員,不過到了中層也是以督促基層官員爲主,而不可能直接取代之,但是他們有權直接替換選撥基層官員,地方主官,警察部門主要是這些官員爲主。第二種就是專業化管理人員,他們主要是彙總覈對下面的數據和物質發現問題有權彙報監察部門,對於基層管理也可以提出意見建議甚至批評指導,但是是否直接能替換基層官員則要看他們擁有的權力是否得到了授權,有時候沒有授權的話則需要通過第一種人來做到。文教衛生,財務工商這些大多數部門都是第二類,當然通常來說大多數官員是兩類都兼有,而且這兩類和基層官員都是有對接的,就是有可能好幾個部門對接的都是一個人,和基層是有直接交流指導的。

第三類則和前面兩類不同,主要就是負責監察,在基層沒有監察官員,中層監察官員在基層也沒有專門對接的官員,中層監察對基層會不斷的進行監察,越強有效的監察對基層官員越有震撼力。

另外,爲了和高層對接,高層除了少數部門,比如外交之類,中層不可能設立,(還有比如不管部長,在高層有必要設立,中層則不需要,一些比如國家科學院只會設立在高層的,也是沒有必要在中層設立。)其他部門中層往往都會設立部門和高層對接,即便是基層沒有必要設立的部門,中層也是需要設立的。

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中層官員的隊伍大量膨脹,假如說基層可以用十個人管理一千人,到了中層就不可能同樣就用十個人管理好哪怕一萬人了,往往要數百人才能做到。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這些中層官員的數量呢?而且減少之後是不是可以節約資源和成本呢?這就是下一章,朱元璋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