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李世民爲什麼會選擇懦弱的李治?

李世民爲什麼會選擇懦弱的李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爲什麼會選擇懦弱的李治?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李世民晚年最爲傷心的事情就是衆多兒子不省心。先是五子李祐造反,後是太子李承乾怕弟弟李泰搶了自己的位置,與叔叔漢王李元昌合夥造反。

李世民爲什麼會選擇懦弱的李治?

面對兄弟兒子自相殘殺的悲慘局面,李世民甚至有了輕生自殺的念頭。一次他將長孫無忌、房玄齡與兒子晉王李治等心腹叫在一起,說:“我三子一弟,所爲如是,我心誠無聊賴!”說完李世民便拔出刀想要自殺,多虧左右將刀奪下。隨後李世民宣佈立晉王李治爲太子。

李世民有衆多皇子,其中不乏優秀者,爲何最終選擇懦弱的李治爲太子?其實,李治並不是李世民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在衆多兒子中,李世民最喜歡聰明英俊、愛好文學的魏王李泰;次選是文武雙全而、最像自己的吳王李恪。而李治說好聽點叫仁厚,說難聽就是懦弱,立他爲太子使李世民頗爲猶豫,之所以立李治爲太子的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李治爲嫡出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育有三子,長子李承乾也是嫡長子,四子李泰是嫡次子,九子李治是嫡三子。從“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原則來說,李承乾與李泰二人被排除後,李治的身份最爲尊貴,是合理、合法的人選。

第二、舅舅長孫無忌的支持

李治能夠成爲太子,他的舅舅長孫無忌的全力支持是主要原因。

首先,長孫無忌支持李治的態度是堅決的。李世民宣佈欲立李治爲太子後,長孫無忌說:“謹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斬之!”這就相當於向滿朝文武宣佈,誰反對立李治爲太子,就是與我長孫無忌作對。李世民讓李治當面拜謝他的舅舅。長孫無忌是皇親國戚,大唐元勳,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在大唐也是說一不二的人物;再加上李治的身份高貴,滿朝文武對立李治爲太子沒有一人敢於反對。

其次,長孫無忌支持李治的目的是明確的。李世民立李治後,又覺得李治柔弱的性格不足以保全江山,想立比較像自己的吳王李恪爲太子。於是,他祕密招來長孫無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長孫無忌陳述了自己的原因:其一,太子仁厚,是守成之主;其二,立儲大事,怎能一再改變。

其實,長孫無忌看重的也正是太子仁厚的性格。長孫無忌是個野心很大的人,貞觀初年,由於長孫皇后極力反對外戚掌權,長孫無忌只擔任了位高而權不重的虛職;長孫皇后去世後,在李世民的一再要求下他參與了朝政,很快在朝廷中已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勢力,並想在李世民龍御歸天后掌控大權。而李治性格懦弱,便於控制。

再者,李治沒有政治根基,不像李泰,爲了與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置,拉幫結派,培植了一股巨大的勢力,如果李泰上位,那麼長孫無忌必然沒有掌握大權的可能。所以,長孫無忌纔會全力支持李治。

從李世民的角度看,其一,李治雖然性格懦弱,但從小在自己身邊長大,沒有拉幫結派,爭奪權力,是個沒有野心的好孩子,使他很放心;其二,李治立爲太子,得到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等重臣的一致支持,這些人空前團結,沒有分歧,即便李治做不出大的功績,但最起碼大唐江山可保無虞。所以,李世民決定立李治爲太子。

第三、親情原因

魏徵死後,能在李世民身邊匡正言行,敢於發表意見的是褚遂良。對於立太子,他進諫說:“陛下今立魏王,願先措置晉王,始得安全耳。”褚遂良一直見血的指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措置我們可以理解爲,先廢除晉王李治,避免與李泰相爭,這樣李治、李泰都會安全。

這其中不難發現有兩種可能:其一,李泰成爲太子後,殺死廢太子李承乾與有威脅的晉王李治,是大概率事件,這樣會死兩個兒子;其二,立李治爲太子,以李治仁厚的性格殺死兩個哥哥的可能性不大,這樣三個兒子都可保全。

年輕時與哥哥、弟弟爭位的慘痛經歷李世民歷歷在目,他不想手足相殘的悲劇繼續上演。所以,李世民不但立李治爲太子,還定下規矩:“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視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爲後法。”但無奈的是,這種情況成了有唐一朝揮之不去的夢魘,一代一代傳了下去。

綜上所述,李世民放棄了喜歡的李泰,類己的李恪,而確立了懦弱的李治爲太子,表現了他以大局爲重,以穩定爲主的政治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