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荊州如此重要,爲什麼孫權還要將荊州借給劉備?

荊州如此重要,爲什麼孫權還要將荊州借給劉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末時期,孫權爲什麼要將荊州借給劉備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赤壁之戰以後,曹、劉、孫三方瓜分了荊州,孫權佔有荊州的江夏郡、南郡的江陵及其附近地區;劉備佔領荊州江南地區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又將軍隊駐紮在南郡的南岸的公安;曹操佔領南陽郡、南郡的襄陽及其附近地區。荊州成爲了三方勢力的交匯點,由此顯示出荊州的重要性。

一、赤壁之戰後蜀漢所面臨的荊州形勢

赤壁之戰後,劉備迅速佔領了荊州八郡中的四郡。但是,曹操佔據荊州北部的襄陽、樊城等要地,處於荊州中心的重要軍事基地江陵則被周瑜重兵把守。按照諸葛亮《隆中對》中的設想,劉備此時還不具備西進巴蜀,北擊中原的條件。

扼守長江中游要衝的江陵既是抵禦曹操南侵的戰略重鎮,也是劉備沿江西取益州的最佳軍事基地。更重要的是,劉備屯駐公安以後,與江陵也是僅有一江之隔,一旦孫劉交惡,公安必然會成爲一座危城。

更何況,劉備所佔地區雖廣,但江南四郡經濟落後又地處偏遠。南郡是荊州的最發達地區,南郡的江陵、襄陽是兩個軍事重鎮,赤壁之戰後曹操與孫、劉聯軍的對立,主要表現爲襄陽和江陵的對立。

荊州如此重要,爲什麼孫權還要將荊州借給劉備?

因此,無論從劉備的長遠戰略考慮,還是從他的現實安危出發,江陵都是劉備必須要得到的一塊戰略要地,早在赤壁大戰前,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劉備就有奪取江陵的行動,但是曹操也盯上了這一地區,最終勢單力薄的劉備被曹軍打敗,喪失了這一機會

此時,劉備的軍事力量雖然有所發展,但比不上曹軍,況且曹魏對荊州的爭奪不會死心。於是在北有強敵壓境和自身實力有限的客觀形勢下,劉備清楚地認識到現階段還不能用軍事手段奪取江陵,否則就會給北方的曹魏帶來可乘之機,到時候將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不僅無法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規劃,甚至自身的力量都可能會被消滅。

二、蜀漢“借荊州”淺析

建安十五年(210),劉備爲了圖謀發展採取了一個大膽的行動,即親自赴京口拜見孫權,“求都督荊州”。這就是所謂的“借荊州”。 據《江表傳》記,劉備提出借荊州的理由是“劉表吏士見從北,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從權借荊州數郡。”這顯然是劉備的藉口。

荊州如此重要,爲什麼孫權還要將荊州借給劉備? 第2張

因爲孫權可以“出借”的爲其控制的荊州地區只有南郡江北部分和江夏郡一部分。其中周瑜鎮守江陵,程普爲江夏郡太守,治沙縣,但江夏郡中的鄂縣、夏口仍在劉備手中,而江夏郡北部仍被曹操所佔。這樣的形勢讓我們不難看出,劉備的所謂“借荊州”實際目的就是要得到江陵地區,爲西取益州,攻佔巴蜀,實現跨有荊益戰略創造有利條件。

劉備這次的東吳之行顯然是一次冒險行動。諸葛亮擔心東吳會乘機扣押劉備,意圖吞併劉備已經控制的荊州四郡,於是力諫劉備取消江東之行。在東吳內部面對劉備借荊州的問題存在很大的分歧。

周瑜、他要求孫權借這個機會把劉備軟禁起來,將劉備與關羽、張飛分隔開,然後挾制他並攻佔他的地盤。如此則大業可成。東吳大將呂範也勸孫權扣留劉備。但魯肅卻力主借荊魯肅陳述的理由有兩個方面:一是東吳軍隊初到荊州,與這一地區的百姓還沒有建立恩威和信任,立足未穩,需要藉助劉備的力量來安撫他們;二是把荊州借給劉備就相當於給曹操多樹一個敵人,同時可以利用劉備的力量抵制曹操。

孫權雖然對魯肅的建議表示認可,可當時孫權對劉備的態度非常矛盾,但他清楚地看到曹操的威脅還非常嚴重,應當“廣攬英雄”,不宜內部火併。因此孫權當時既沒有扣押劉備,也沒有借出荊州的打算。但魯肅的建議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爲後來孫權出借荊州打下了基礎。

荊州如此重要,爲什麼孫權還要將荊州借給劉備? 第3張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親自赴京口見孫權,向孫權提出了出兵巴蜀的戰略主張,獲得了孫權的批准。但不幸的是在周瑜卻病死在出兵巴蜀的路上。周瑜死後,魯肅很快接任了周瑜的職務,被封爲奮武校尉,獲得了領兵權,而南郡太守則由程普擔任。魯肅再次勸孫權“以荊州借劉備,與共拒曹操,權從之。”這就州給劉備,共同對抗曹操。意味着東吳把經過一年多苦戰從曹操手中奪過來的江陵拱手交給了劉備。

從表面上看起來,孫權出借江陵似乎是不可思議的事,好像是魯肅的意見完全決定了孫權的行爲,實際上在複雜局面下有着深層次的原因。首先,“借荊州”是在北方曹軍大舉壓進的形勢下,孫劉雙方爲了保存自己而選擇的戰略。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雖然敗退,放棄江陵北撤,但隨時都有南下的可能。並且曹操在荊州北部襄樊一帶和淮南合肥、廬江一線仍然駐紮重兵,對東吳構成強大的軍事壓力。

曹操沒有被失敗所打倒,而是積極吸取經驗教訓,赤壁之戰後的第二年,即 209 年 3 月,曹操“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他針對赤壁之戰中北方軍隊不習水戰的弱點,積極訓練水軍,爲今後的水戰做了準備。不久之後,曹操又把二三十萬大軍調往合肥,準備進攻東吳。

對孫權來說,加強淮南防務直接關係到東吳的安危。曹操南下用兵之地主要就是荊州和揚州,揚州的防務只有東吳獨立承擔,如果再承擔荊州的防務,東吳就會負擔過重。因此,孫權暫時把江陵借給劉備,實際上就是要把長江中游的防衛重任交給劉備,而自己集中力量鞏固東部防線。

此外,孫權佔據江陵後與曹操在荊州地區形成對峙,一時難以打破僵局,於是有意向東吳的後方,割據勢力相對薄弱的嶺南地區拓展,需要劉備分擔荊州的防務,便於騰出力量經略嶺南地區,發展經濟。

荊州如此重要,爲什麼孫權還要將荊州借給劉備? 第4張

對劉備來說,他在荊州已經有十年時間,獲得了大量的民心,具有相當實力根基。但是劉備還不具備獨立抵抗曹操的實力。他通過借的名義獲得江陵,雖然要分擔防禦曹操的第一線重任,卻能爲他實現地跨荊益的戰略目標創造必要的條件。江陵對劉備非常關鍵,但他卻不能強取,否則會兩敗俱傷,被曹操漁翁得利,於是“借”的方式是當時最妥善的選擇。

其次,所謂“借荊州”是有條件的局部出借,孫權並沒有退出荊州,仍然佔據了江夏郡等部分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後,孫劉都控制了江夏郡的部分要地。劉備據有鄂縣、夏口,孫權令程普爲江夏太守,駐沙慕爲治。而江夏郡緊連着東吳領地,江陵則隔長江與劉備的治所公安相望。客觀上存在孫權出讓江陵與劉備退出江夏郡作爲交換條件的可能。

據《三國志·魯肅傳》和《資治通鑑》載,借荊州以後,魯肅即從江陵移屯陸口,東吳又從劉備所屬長沙郡中分出漢昌郡,由魯肅任漢昌太守,治陸口。而江夏郡則還由程普統領,《程普傳》曰:“權分荊州與劉備,普復還領江夏,遷蕩寇將軍。”可見,孫權出借江陵是有交換條件的,並非讓出他在荊州的全部領地。交換的結果是使孫權在荊州的地盤與江東領地連成一片,可見其用心良苦。

第三,孫權出借江陵只是權宜之計,沒有打算長期將荊州讓給劉備經略。之所以暫時將江陵交給劉備,還有另一層打算就是想利用劉備的力量共取巴蜀,實現周瑜“規定巴蜀,次取襄陽”的遺願。

本來孫權同意周瑜的建議,準備獨力西進巴蜀,沒有料到的是,周瑜突然病亡,繼任者魯肅因顧慮北有強敵曹操,又因東吳在荊州未得民心、立足未穩而力主借荊州給劉備;從地理位置來看,東吳西進巴蜀的軍事行動實際上不可能繞過劉備來實施。

荊州如此重要,爲什麼孫權還要將荊州借給劉備? 第5張

所以,孫權在同意借荊州後立即遣使報備,正式提議與劉備合兵取蜀,並說以利害:“若操得蜀,則荊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但是劉備爲了自身利益單獨攻佔巴蜀,孫權的西進巴蜀計劃不幸落空。

第四,赤壁之戰以後劉備的勢力迅速膨脹,不僅劉表的大部分舊部歸附劉備,而且就連東吳境內的廬江營帥雷緒也歸順劉備。劉備佔領的江南四郡雖然是荊州的落後地區,但卻與江東地區接壤,如果劉備的勢力在江南繼續發展,就勢必會威脅到東吳的江東根據地,這是孫權十分害怕的。把江陵借給劉備,就可以起到戰略緩衝的作用,轉移矛盾。將劉備調向抗曹的主戰場,使他負擔更多的抗曹任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江東的安全。

總之,借荊州事件對曹、劉、孫三方的軍事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對劉、孫兩家來說,借荊州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積極地,吳蜀聯盟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有效抵制了曹操南侵的企圖。《三國志·魯肅傳》說:“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筆落於地。”可見借荊州這件事對曹操極爲不利,所以使他感到驚詫、失望,以致“筆落於地”。

在孫劉加強聯盟的情況下,曹操知道對南方暫時無機可乘,所以在建安十六年(211)以後,就把主要精力轉向對關隴和漢中用兵來安定後方。對於蜀漢來說,借荊州給他們帶來了一段非常好的發展機遇,劉備逐漸佔領了巴蜀,暫時實現了跨有荊益。孫權在江東形勢穩固後,將自己擴張的事業版圖瞄準到嶺南。

三、總結

總的來看,曹、劉、孫三家的鬥爭形勢漸趨緩和,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步形成。當然對於吳蜀來講穩定的形勢下其實潛藏着嚴重的安全隱患,對東吳來講,借荊州有着不利的一面。江陵是控制江東的門戶,但是這個門戶卻掌握在劉備的手中,這對東吳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對長江上游來說,江陵是入川的門戶,劉備佔領這個地方就等於掌握了入川的鑰匙,東吳再想要進入益州就不可能了。這就爲後來吳蜀關係惡化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