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吳三桂已經投降大順,爲何又反悔了?

吳三桂已經投降大順,爲何又反悔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已經投降大順,爲何又反悔了?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1664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裏,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是李自成攻佔北京,明朝的統治被推翻,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可接下來不久,吳三桂對李自成降而復叛,在山海關大戰中,清軍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一起打敗了李自成。李自成隨後撤出北京,清朝的統治開始在關內確立。

在這一系列的事件中,吳三桂的選擇決定了歷史的走向。在當時,清朝入關的總兵力不過才十幾萬人,而吳三桂從寧遠撤回關內的時候,帶領的人員足有五十萬之衆。從這一點來看,吳三桂的手下比清軍入關的兵力還要多兩倍。那麼,有如此實力的吳三桂,爲何會選擇投靠清朝呢?

讓我們先看看吳三桂手下這五十萬人的組成。在李自成率軍逼近北京的時候,崇禎多次派人命令吳三桂放棄關外據點,率軍勤王。當時,明朝重要的寧錦防線經過鬆錦大戰後,已經被清軍破壞。在關外只剩下四座城池,這其中就包括吳三桂死守的寧遠城。

吳三桂在接到崇禎的命令後,在撤軍的時候,將當地的百姓全部撤回關內。這樣一來,就耽誤了行程,當吳三桂到達山海關的時候,李自成的軍隊已經逼近了北京。不久,北京就陷落了。吳三桂從寧遠帶回的軍民總數有五十萬之衆,看似人多勢衆。但是,這並不是吳三桂軍隊的數量。這些人中,軍隊的人數只佔一小部分,大概有三四萬人,其他都是平民百姓。所以說,吳三桂手下的人數不少,可能夠打仗的軍隊數量卻是不夠的。

這樣一來,吳三桂的三四萬人馬就夾在了清朝和大順朝的中間。他所能夠控制的地區,也只有山海關一隅。爲了自己的生存,吳三桂就必須在清朝和大順朝之間選擇一個,來投靠他。由於吳三桂控制的山海關是關外進出關內的要地,地理位置極爲重要。因此,吳三桂的選擇就直接影響着清朝和大順朝的發展。

吳三桂已經投降大順,爲何又反悔了?

如果吳三桂選擇了李自成,清軍就難以入關。即使是清軍從以往的入關途徑,繞道北方長城進入關內,可也會因爲無法打通關內外通道而無法立足。這樣,李自成就可以一面穩定北方的形勢,一面南征,統一全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同樣的,吳三桂入關選擇了清朝,他就爲清軍打開了入關的大門。清軍可以從山海關源源不斷的進入關內,爭奪天下。

吳三桂所處的位置如此重要,當然受到了清朝和大順朝的關注,他們都向吳三桂伸出了橄欖枝。清朝派和吳三桂有關係的明朝降將們,多次向吳三桂寫信招降,並許以種種好處。而李自成則派人封其爲侯,並賞賜金銀犒賞他的軍隊。吳三桂在衡量雙方的利弊後,決定歸降李自成。

可是,就在吳三桂率軍去北京的途中,事情發生了變故。李自成在北京開始了追贓助餉的運動,明朝的那些勳戚大臣都受到了衝擊,很多人被關押拷打,甚至死亡。吳三桂就是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產生了異心。後來有人說,吳三桂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爲了陳圓圓“衝冠一怒爲紅顏”。這種說法對也不對,表面上吳三桂背叛李自成是因爲陳圓圓被劉宗敏奪走,可實際上,在這個表面的原因後還另有原因。

當吳三桂得知北京城發生的追贓的事情時,他還是很冷靜的進行判斷的。當其他人報告說家產被抄,他說自己一到北京就會發還。當報告他說父親和家人被抓,他說自己回到北京就會釋放。可當他聽說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的時候,就怒髮衝冠,說男子漢連自己的妻妾都不能保護,如何活在天地之間。於是,吳三桂下令回師山海關,背叛了李自成。

吳三桂已經投降大順,爲何又反悔了? 第2張

那麼,爲什麼吳三桂對於家人、家產都不在乎,可是對陳圓圓的下落那麼在乎呢?以至於吳三桂選擇了背叛李自成,不顧自己父親的安危。要知道少年時的吳三桂,就是因爲以十幾個家丁從清軍重圍中救出了自己的父親,而名聲鵲起的。這是因爲,從陳圓圓的遭遇,讓吳三桂感到了危險的臨近。

吳三桂對於家產被抄,自己的父親家人被關押,還抱有一絲幻想。那就是大順朝對於自己的歸降還沒有確認,在這中間產生了誤會。同時,也可能是大順朝爲了逼自己投降所採取的手段也未可知。從李自成封自己爲侯的舉動來看,李自成對自己還是比較器重的。如果自己到了北京,得到了李自成的賞識重用,那麼這一切誤會都會煙消雲散。自己家產會歸還,家人也會被釋放。

可是,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事情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從這件事上,吳三桂看到了對自己的威脅。首先,吳三桂看到了李自成集團內部的隱患。李自成集團並不是一個牢固有力的集團,李自成在這個集團中,只是一個領導者。可是他的手下並不是對他言聽計從。如果表現在吳三桂身上,就是李自成想要拉攏吳三桂,而他的部下並不贊同他的意見。這些人中就包括劉宗敏。

其次,吳三桂在陳圓圓這件事中,感到了李自成集團對自己的敵意。對於查抄吳三桂的家產,扣押自己的家人,吳三桂都可以用誤會的理由來理解。自己如果到了北京,得到了李自成的重用,這些誤會自然可以解除。可是當吳三桂得知自己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霸佔,就感到了這些行動是不能按照誤會來解釋了。

這只是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大順朝沒有把自己當作自己人。劉宗敏身居高位,李自成要招降吳三桂,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可是他居然霸佔了吳三桂的愛妾,這顯然是把吳三桂當成了敵對人員看待了。吳三桂一想到這裏,不由得心生恐懼。如果吳三桂到達北京,交出軍隊,他的生命安全都可能失去保證。這樣一來,吳三桂就不得不對投靠李自成的決定,再做一番考慮了。

第三,吳三桂雖然投降了李自成,可是他的心裏依然還是抱有首鼠兩端的念頭的。在當時,吳三桂是在清朝和大順朝之間進行選擇,那頭對自己更有利,就投靠那頭。即便是在他投靠李自成的時候,吳三桂還是留了一手的。那就是他沒有交出自己的軍隊,在去北京的途中,依然是率領着全軍。

他這樣做,就是爲了防止事情發生變化。而且,吳三桂的大批親戚朋友都投降了清朝,他也沒有放棄和清朝的接觸。所以,在這個時候,吳三桂還是處於猶豫彷徨之間。他一面行軍,一面注意北京方面的動靜,如果有什麼風吹草動,吳三桂馬上就會做出反應,保全自己和自己的軍隊。

當吳三桂判斷投靠大順朝對自己不利的時候,他馬上就全軍撤回到了山海關。吳三桂擊走了李自成在山海關的軍隊,控制關城,爲崇禎發喪,宣誓報仇。不過,在這個時候,吳三桂派人去清朝請求救兵,還是打着爲明朝報仇的旗號,還沒有最後下投降清朝的決心。

第四,山海關大戰打碎了吳三桂的幻想。吳三桂雖然打着爲崇禎報仇的旗號,同時以明朝臣子的名義向清朝請兵。可是,清朝統治者卻沒有按照他的想法辦事。清朝統治者明確要求吳三桂投降,並許以封於故土,晉爵以藩王。

吳三桂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選擇的權力了。因爲李自成在得知吳三桂反叛之後,親自率領六萬精兵攻打山海關。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根本就不是李自成的對手,在半天的激戰後,吳三桂已經支撐不住,只得退守關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吳三桂不答應清朝的條件,他就面臨着滅亡的命運。

吳三桂在無奈之下,只得連夜出關,到清軍營中,剃髮投降。在第二天的決戰中,吳三桂戰至中午,已經漸感不支。這個時候東北風大起,清軍騎兵乘機迂迴到李自成軍的左側背,發起攻擊。猝不及防的李自成軍隊因此大敗,只得退回北京。

結語:

吳三桂在明朝滅亡之時,雖然擁有撤回的五十萬人員,可是這其中的能夠作戰的軍隊只有三四萬人。吳三桂想要依靠這點人馬,中立在清朝和大順朝之間,無異於癡人說夢。因此,吳三桂想要依靠自己手中的軍隊,還有佔有的山海關的要地,在清朝和大順朝之間獲取最大的利益。

吳三桂原本經過考慮,想要投靠大順朝。他接受了李自成的封侯的詔書和犒賞軍隊的金銀,向北京進發。可是當吳三桂接近北京的時候,他得知北京追贓助餉的運動,連同自己家人的遭遇,預感到自己在這個政權中的前景不妙。這給了本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新建的大順朝中建立功勳的吳三桂當頭一棒。

吳三桂見勢不妙,馬上回到山海關,打着爲崇禎報仇的旗號,背叛了李自成。在這個時候,吳三桂還幻想自己能夠保持明朝遺臣的身份,可清朝並不給他這個機會。在面對李自成攻打的滅頂之災,吳三桂終於接受了清朝的要求,剃髮降清,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