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吳三桂爲何在大順和大清之間反覆無常?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吳三桂爲何在大順和大清之間反覆無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崇禎十七年(1644),是明王朝的最後一年,這一年所發生的事,改變了中國之後幾百年的歷史。在這一年的衆多事件中,其中的焦點之一是吳三桂降清,清軍入關,中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間流傳一個說法,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只是“衝冠一怒爲紅顏”。本來已經願意臣服於李自成的吳三桂,只是因爲自己的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奪走,遂重回山海關,進而投降清軍。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吳三桂爲何在大順和大清之間反覆無常?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回溯歷史,尋找隱藏在史料背後的蛛絲馬跡,更能準確的定位吳三桂投降的原因,也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崇禎十七年(1644),這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開元建國,國號“大順”,隨後誓師東征,一路勢如破竹,直指大明的國都北京。危急存亡時刻,明王朝決定放棄關外,便加封吳三桂爲平西伯,命令其火速進京守衛北京城。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吳三桂爲何在大順和大清之間反覆無常? 第2張

三月十九日吳三桂率軍抵達山海關,二十二日兵至玉田時噩耗傳來,北京城被破,崇禎皇帝自縊而亡,吳三桂效忠的大明王朝已經覆滅。此時,吳三桂手握5萬重兵,地處於北京與山海關之間,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他的每一步動作,都至關重要。

突如其來的鉅變,吳三桂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便先退回山海關。李自成深知吳三桂的勢力的強大,進京後便多次積極的想拉攏吳三桂。爲此,李自成派遣了吳三桂好友唐通前去勸降,並帶去了衆多錢財與糧草,還帶去了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勸降信。吳三桂已有降意,但就在這關鍵時刻,吳三桂接到密信,其父被嚴刑拷打,其愛妾陳圓圓也被劉宗敏所霸佔。密信內容與勸降信內容截然相反,這是吳三桂不得不懷疑李自成勸降的真實意圖,站在命運十字路口的吳三桂開始了一系列的精彩表演。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吳三桂爲何在大順和大清之間反覆無常? 第3張

兩面受敵的吳三桂,自身的兵力難以對抗李自成軍與清軍,向某一方稱臣或許纔是出路。因密信的緣故,吳三桂認爲李自成招降有詐,但其家庭又被李自成所控制,無奈之下吳三桂便有了以下行動。

先表示向大順投降,並獻上山海關,但全軍縞素爲崇禎舉哀,還在前往京城途中,聽聞李自成放任士兵在京城搶掠。吳三桂投降念頭又動搖了幾分,不出幾天,吳三桂又重返山海關,似乎不願被招降。隨後給父親寫了一封信說,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劉宗敏搶奪陳圓圓,自己已向清兵借軍欲起兵殺賊,但唯恐消息有誤,便來信詢問。就此事,吳偉業寫出來“衝冠一怒爲紅顏”這名句,因爲此詩,吳三桂與陳圓圓的故事爲民間所津津樂道。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吳三桂爲何在大順和大清之間反覆無常? 第4張

李自成從吳三桂父親處得知此事,於是寫信告訴吳三桂,對他的行爲表示諒解,並重申了對吳三桂父親和妻妾的保護。收到書信的吳三桂再次交出山海關,率軍進京,爲表忠心,還沿途宣傳自己軍隊是文明之師。事情發展成這樣,似乎只是一個誤會,李自成派人告訴吳三桂,他的愛妾安然無事、“原封不動”,他的家庭都在“保護”之中,事情似乎就這樣簡單的解決。

當所有人都認爲大局已定時,吳三桂再次反叛,連夜行軍又一次奪回山海關,吳三桂還發出了一篇著名的檄文。檄文中,痛斥了父親不做大明忠臣,欲與之決裂,就算親人被處死也無法改變自己對大明的忠心。這番行動頗爲矛盾,前幾日還表示願意臣服於大順,下一刻卻迅速翻臉。如此反覆無常,他不擔憂家人和愛妾陳圓圓的性命嗎?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吳三桂爲何在大順和大清之間反覆無常? 第5張

吳三桂這時與李自成徹底決裂,自己腹背受敵,聯合清軍共同對抗李自成或許纔是生存之計,但他低估了清軍的野心。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與清軍同時率軍趕到山海關,但清軍卻隔岸觀火,吳三桂多次請求清軍支援,清軍始終按兵不動。清軍對聯合之事不滿足,利用吳三桂身處危機,逼迫吳三桂徹底投降於清軍。吳三桂見形式不妙,便只好臣服於清軍,聯合擊潰李自成後,清兵入關,進入北京,吳三桂被封爲平西王。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因爲陳圓圓嗎?吳三桂爲何在大順和大清之間反覆無常? 第6張

吳三桂所做一切究竟爲何,只因愛妾陳圓圓嗎?顯然不是,他在這命運的十字路口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權衡利弊。清軍與大順之間,愛妾家人安危與自身存亡之間,他的反覆無常便是最好的印證。吳三桂最終選擇投降清軍,也並非自身所願。密信一事,吳三桂已無法在相信李自成,再加上愛妾可能被他人搶奪與家人被控制一事,吳三桂對李自成一方更是不滿,投降大順或許走不通了。本只想聯合清軍對抗李自成,但形勢無奈,只好投降於清軍。

認爲吳三桂爲爭奪一個女人就叛李降清,是片面的;否認陳圓圓對吳三桂舉兵反李的作用,也是片面的。吳三桂在權衡利弊之下,做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